同情v.s.同理|YT頻道SALU推薦|科技編輯日常20

吳心予 Lily Wu
科技編輯日常
Published in
2 min readSep 13, 2020
Photo by Toa Heftiba on Unsplash

Facebook影片推播了某即時新聞粉專轉發的YouTube影片片段,內容是一個年輕人帶著街友阿宗到早餐店上班,影片詳實紀錄了上班的過程,以及阿宗跟早餐店老闆在過程中的感受。在YouTube找到了SALU的頻道,影片中的年輕人是頻道創辦人子峻,也因此在頻道中看到他們一年前的街頭求生 企畫。

睡前一口氣看完整個系列共8集,觀看過程中用很貼近的視角看見了子峻獨自一人、身上只帶著GoPro跟一條毛巾、在街頭生活7天的生活。影片之所以引我共感,同時在觀看中不斷產生反思的原因,在於第一人稱的視角,還有情緒內斂的剪輯。

七天之中,隨著子峻每天的生理狀態和遇到的人、事、物改變,他出現很多心境跟行為上的轉變,其中也拍下子峻遇到的許多心情絕望、工作辛苦或同樣處境艱難的人們(多數是街友)。剪輯的處理方面,除了影像,旁白也說出子峻當下的想法,表達的情感不是同情,而是比同情跟貼近、不浮誇、不是單方面的難過氾濫,呈現出一種富有溫度的表達。

講述同理心的《我想好好理解你》裡面提到:「我們現在用的『同理心』一詞超越同情心,不是為別人的不適感到難過,而是了解別人情緒上感覺如何,並能夠從他的角度看世界。⋯⋯同理心需要對別人的內在生命、他們生活的脈絡,以及他們因此產生的行動有密切的理解。」

我想,比起同情心,同理心是在理解對方處境的同時,在共感之外還能付出行動,像是子峻在街頭的幾天裡,發現多日沒有說話的對象是令他煎熬的狀態,因此他走向其他獨自一人的街友,找對方聊天。帶著同理心,我們不會被難受的情緒投射淹沒,而是在理解並共感的同時,為對方的需要付出行動,在他人走往理想方向的其中一段路上,給予一點點力量。

--

--

吳心予 Lily Wu
科技編輯日常

科技編輯/寫字維生/迷戀手沖|FB 科技編輯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