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牙醫|日日輕柔地碰觸疼痛|科技編輯日常21

吳心予 Lily Wu
科技編輯日常
Published in
Sep 26, 2020
Photo by H Shaw on Unsplash

從小最害怕看牙醫,但是最想逃避的事情反而逃避不了。小學六年級一次蛀牙6顆,上大學又戴上牙套,進出同一家牙醫診所根本是進出自家廚房。

害怕牙醫的程度是國中之前看牙醫都要媽媽陪,不只是媽媽陪著去,她還要站在診療椅的旁邊拉著我的手,我塞上耳塞才能勉強坐得住。一開始是怕極了牙醫器具的巨大聲音,後來更害怕聲音背後帶來的疼痛感。那是方醫生自己的診所,診間內X光設備一應俱全,方醫生又以動作快狠準著稱,所以看過一兩次之後,到現在都在同個地方看診。

小時候覺得醫生很有威嚴,醫生說什麼都當聖旨,到了大學矯正牙齒,醫生頭髮也灰白了,漸漸會跟醫生聊天。為期兩年的牙齒矯正,從調整牙套到打骨釘,疼痛第一名的是骨釘發炎,痛感深入骨髓。第二名才是打麻醉,細細的針讓牙齦酸酸的痛,當時一心一意想著以後大概沒什麼事情能痛倒我,所以後來毫無猶豫決定打耳洞。

意外在矯正完牙齒以後,對打針、抽血恐懼程度大幅下降,果然痛苦是比較出來的,疼痛帶來的痛苦也是腦補成分居多。

當牙齒矯正終於結束,每半年一次的洗牙還是無可避免。有趣的是,方醫生熱衷推廣各種最新的潔牙觀念,會在洗牙前吩咐護士教導病人正確的潔牙方法,然後為病人塗上紅紅的牙菌斑顯示劑(在牙菌斑上會呈現紅色,因此可以透過牙齒還有沒有紅紅的,確認牙齒是否刷乾淨),讓病人去刷完牙、確認病人有能力正確潔牙後,才會開始洗牙。洗牙的時候,金屬鑽頭大力鑽洗平常刷牙不容易注意到的牙縫,最痛苦的是清洗牙齒跟牙齦的接縫時,常常洗著洗著就血流滿口。坐上牙醫診療椅,好像坐進太空,時間漂浮沒有實感,在無法咬牙的情況下承受各式刑具鑽痛,一眨眼回到現實,筋疲力竭、半小時一小時就過去了。照醫生的說法,洗牙牙齦會流血,是因為平常刷牙不會刷到牙齒的下緣,牙齦沒有受到牙刷任何的刺激,因此脆弱易流血。

因此每次洗牙都是我半年一次的懺悔,下定決心要認真刷牙,目標是下一次洗牙不會痛。歷經了多次的洗牙痛,終於終於迎來刷牙方法達到醫生的標準,洗牙一點也不會痛而且速度飛快的一天。秘訣大概是,平常刷牙多去尋找太過敏感的牙齒、牙齦接縫處,多日、多次往痛處輕刷,等到洗牙當天,以前會痛的位置就不會因為強力水柱的清洗而流血了。

日日輕柔地碰觸那些脆弱的疼痛,或許有天便能逐漸堅強起來。

--

--

吳心予 Lily Wu
科技編輯日常

科技編輯/寫字維生/迷戀手沖|FB 科技編輯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