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生活而居|創造歸屬感|科技編輯日常17

吳心予 Lily Wu
科技編輯日常
Published in
3 min readJul 10, 2020
Photo by ian dooleyon Unsplash

掛上電話的時候,已經兩個小時過去,租屋經聊起來沒完沒了。朋友在尋覓新的租屋處,我們邊聊邊討論臉書社團裡看起來不錯的房子,裝潢美的都很吸引人,但這間租金太貴、那間沒有對外窗、這個看起來格局詭異。租過或看過幾次房子,甚至踩過一些雷,或多或少養成看房挑三撿四的心態。為了接下來一兩三年的舒適生活,身邊的朋友無不張大眼睛,同時養了一肚子的租屋故事。

被房東放鳥事小,住了發現潮濕、漏水、室友生活習慣難適應才頭痛。所有的汲汲營營也就是為了尋得適合的歇腳處,當然,預算得符合在先,近捷運更好。小小的城市擠了好多人,外宿的青年努力找到待得下來的住處,在房間裡緩慢建立屬於自己的氣息、風格、氛圍與回憶,好一陣子終於覺得,這裡像個家了。一兩年過後,因為各種原因決定搬遷,收拾行李的時候發現小小的房間竟然容納了為數眾多以致難以移動的家當,同時發現,歸屬的感受逐漸概念化,不再像小時候限制在固定的房間,而成為一個能夠帶著走的行囊。

比如一盞夜燈、一把舊吉他、一只純白色手沖壺,來到新的住處安放好這些物品,很快的就能感覺像個家。走在城市裡,即便長大後才定居於此,沒有所謂的童年記憶,隨著固定前往的咖啡店、早餐店、宛如秘境的河堤空地成為日常,與店家鄰居互相記得以後,城市的名字從單純的地名轉變為實質意義上的現居地,生活的根便長出了新的形狀,在街坊巷弄裡安定下來。如果外地的朋友來訪,我們可以很有自信的帶著對方走到旅遊書絕對沒有記載的街角,那裡常駐冒著蒸氣的飯糰攤位,買下早餐附帶老闆充滿朝氣的回應。手拿飯糰如果不打算直接回家,就會走往公園小徑,坐在長椅上看著早晨人群熙熙攘攘,每當有人走過鴿子聚集之處,鴿子振翅飛散,又重新聚集。

聚了又散、散去之後或者在不經意的時刻重聚,年輕而生活充滿著變動與可能性的階段裡,令人心有所感的事物比比皆是,有時候能輕鬆收在心上、有時難免感到沉重。雖然突然感到劇烈的壓抑與痛苦的時候,還是老家的長椅搭配家人的腳步、說話聲最能讓我立刻、深深地睡去,但新的城市也不顯冰冷陌生,因為我們終於長成稍有能力建立自己的生活、能夠創造歸屬感的人了。

--

--

吳心予 Lily Wu
科技編輯日常

科技編輯/寫字維生/迷戀手沖|FB 科技編輯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