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oughts💡Meta 股價大跌,與微軟合作會是木馬屠城記?
筆者曾任職 Yahoo ,《軟體需求溝通 ─ 從外商公司學跨部門協作開發》線上課程講師,紛絲團《程式猿吃香蕉🍌》
昨天 Meta (Facebook) 的股價狂跌 24%,主要原因是投資人對於元宇宙的獲利能力沒有信心,再加上在第三季又燒了太多錢。Meta 最近的負面消息也很多,前陣子還因為創辦人 Mark Zuckerberg 在社群媒體上提到「元宇宙」裡終於有「腳」了,而受到群嘲。
然而,在這麼多負面消息之下,倒是讓我想起了前幾天 Meta 和微軟戰略合作的新聞:
「最強辦公工具」 x 「最普及頭戴裝置(元宇宙)」強強聯手?
其實真的不要小看美國人的「戰略」能力,他們可是主宰世界近百年的霸主。無論是中美間的鬥爭或科技巨頭的佈局,他們的戰略都是一等一的。
Meta 的戰略是想建立下一代的「平台」,目的是要掌握未來人們在「哪裡」進行線上活動。他們認為人們在線上的「活動地點」演化會是這樣的:
- 第一代:電腦
- 第二代:行動裝置 (手機/平板電腦等等)
- 第三代:元宇宙 (也就是 Meta 目前致力打造的平台)
因為 Meta 作為一個社群網站,如果不能掌握「平台」(也就是人們的活動地點),便會失去了根基,因此,他們對於打造平台這件事是不得不做的。然而,元宇宙缺乏了具體的應用情境。因此 Meta 的領導層想到了「辦公室」的應用場景,尋求與微軟的合作。
從歷史的脈絡去思考,大概可以得知為什麼 Meta 會選擇辦公室應用場境,讀者們可以想想第一代平台「電腦」當年是怎麼普及起來的?
個人電腦的普及,正是從辦公室應用開始的!
因為:
提升生產力這件事一直都是剛性需求,也是資本家熱愛的,力量足夠帶動整個產業的轉變。
而微軟的戰略是什麼呢?如果你熟悉微軟的歷史,他們向來都是木馬屠城記的小能手,當年以 Office 辦公室生產力軟體 (Word, Excel 等等) 起家,靠 Office 等「軟體」進入 Mac 和 IBM 電腦,革了 IBM 和蘋果電腦的命。是的,你沒聽錯,Microsoft Office 最初的版本在 1989 年所推出,最初的運作是在蘋果電腦的 Macintosh 平台之上。
基於這段歷史,你再想想 Meta 跟微軟的合作,是不是覺得有點意思了?
除此之外,在提升生產力這一塊,微軟一直是箇中翹楚,從 Windows 個人電腦提升工作效率、Office 軟體提升文書處理效率再到工程師熟悉的 Visual Studio IDE 整合開發環境提升編程效率,在「生產力」這個領域,微軟可以說是難有敵手。
兩種戰略,誰強誰弱?
我認為兩邊在戰略上都是對的,Meta 選擇打造平台,微軟選擇擴張應用的領地,都像是說了一段美好的故事願景。那該怎麼驗證結果呢?如果是在投資市場上,就看誰的故事說得更動人,而在商業競爭上,就看消費者選擇為哪個故事買單。
我自己的想法則更傾向「辦公室生產力工具」的故事,因為在資本主義社會下,資本會趨向投入生產力的提升,在人們有了餘裕之後,才是娛樂方面的提升。18 世紀工業革命以來的主旋律一直是這樣,我很悲觀地覺得這主旋律很難被改變。
微軟這隻木馬看來已經進城,只是一想到元宇宙這個酷東西,應用情境居然是要到裡面辦公?這種抗拒感真的是太強了啊! (眼神死)
若是喜歡我分享的內容,可以訂閱我的粉絲團《程式猿吃香蕉🍌》,在軟體開發的路上,一起分享交流,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