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影心得|救命解藥:每個人都有病

Lynn
第二個大腦
Published in
Jun 8, 2021
以下為劇情分析,涉及大量劇透,未看過者建議先看完再回來。

在影評開始之前,我認為《救命解藥》(A Cure for Wellness)這部懸疑電影本身就是一道謎,可以有很多不同的答案。電影中有非常多線索、細節任君取用,你可以擅自賦予它任何意義,可以有自己的一套解釋,這就是懸疑電影迷人的地方。網路上有很多套說法,而以下是我的詳解,屬於我自己的答案。

「每個人都有病(There is sickness inside us.)」 是電影的開頭第一句。

男主角丹・德翰(Dane DeHaan)接受專訪時,有提到本片的核心議題是探討「什麼是疾病」,因此我在思考劇情時便一直圍繞著這個問題。不過電影太過複雜,在找答案之前,為了幫助我們有系統的思考,讓我們先把電影切割成兩個部分:電影內與電影外。

電影內:洛克哈與他所看到的事

首先談談電影內,也就是劇情。治療院院長其實是活了上千年的變態男爵,不只上了自己的妹妹,現在又想要上自己的女兒哈娜。變態男爵之所以能夠繼續活下去是靠地底下的怪水,也就是所謂的「維他命」(院長和哈娜在吃的那罐藍色小瓶子)。而提煉怪水需要經過人體的代謝,所以男爵假裝開了一家治療院給病患們喝水以及做各種水療。長期喝怪水的人們身體會漸漸乾枯最後脫水而死,男爵就把這些屍體丟進怪水裡餵養那些鰻魚,如此循環。

這個如中世紀黑色童話的故事,是洛克哈對於在療養院看到的一切的解釋。先不討論這個故事是否真實,還是只是洛克哈精神出了問題,我們先來了解主角的心理背景。洛克哈是在華爾街年輕有為、事業有成的大股東,但電影中的記憶片段── 父親自殺,透露出他對華爾街的恐懼;而母親死前曾對他說過"You won’t come back",語外之音是"You will never leave the power and money";芭雷舞娃娃閉著眼,"Dancing in the dream",則是象徵著他在事業上長袖善舞,一切卻是一場空。於是我們了解洛克哈的矛盾 ── 他恐懼著華爾街,卻離不開金錢和權力。

主角帶著這樣的心理背景展開接下來的劇情(因為芭雷舞娃娃的提示,我傾向認為接下來的劇情都是主角的自我意識)。洛克哈所看到的療養院 ── 誘騙人們,使人們以為如此能夠延年益壽,實則慢慢被榨乾 ── 正是險惡狡詐的華爾街生態。如果說院長是資本企業的代表,透過吸取他人的血換取自我生存,那麼哈娜就是洛克哈自我的投射── 被院長束縛、操控的魁儡。洛克哈打從一進入療養院就對這個地方沒有好感,一心想要快點離開,但哈娜卻告訴他:"No one could leave here",正是他潛意識裡的想法。所以在後半部的劇情中,洛克哈不斷嘗試帶著哈娜逃離療養院,甚至與院長對決、拯救了哈娜,這都是他自我救贖的過程。最後療養院陷入一片火海,洛克哈露出了一抹詭異、令人發寒的笑容,帶著哈娜消失在山林中,這大概就是他在自己的意識裡,給自己的結局吧。

洛克哈抽絲剝繭療養院的秘密,同時也在逐漸深入自己的精神內心。

電影外:觀眾與救命解藥

接下來談談電影外 ── 觀眾與救命解藥的關係,也就是導演想帶給我們什麼?回到開頭那句「每個人都有病」,導演想探討的是:到底疾病是什麼?電影中的病可以分為兩種,洛克哈「不願承認生病的病態」以及療養院方「急於被治療的病態」。

先講洛克哈吧,從結局那抹詭異的微笑,我們可以知道洛克哈其實病了,正常人哪會那樣笑?(要不就是他心懷不軌成功誘騙少女所以心裡暗爽)但洛克哈從頭到尾不認為自己病了,把一切推托於療養院的陰謀論,並自認他戰勝了這場陰謀(而且因為電影的第一人稱視角,也讓觀眾如此相信著)。由此可推測他的心理壓力有多嚴重,以至於大腦自動創造了一段完整的故事來自我拯救。

再來是療養院方,它顯示了現代社會透過金錢購買健康、對「純淨」的追求、渴望「被治療」的病態。人們追求功名到了極致,最重要的不再是「錢」,而是享受「不必受錢所困」的游刃有餘。例如一個貴婦在消費名牌包的時候,不只是因為那個包作工精緻、或為了彰顯自己的身分地位,「老娘今天看上這個包,不用考慮價格,只要我心情好,我就可以買下它」這樣的心理才是帶來最多愉悅的主因。有能力「不在乎錢」使人覺得高尚,於是在物質主義膨脹到盡頭後,人類開始追求非物質的享受,例如心靈的平靜、知識、道德、健康、理想。我們享受著駕凌於金錢之上的成就感,這就是現代社會的病態。但我們所追求的本質沒有改變,所謂「治療」,只是將金錢轉化成另一種高尚的形式,滿足同樣的慾望而已。

“I’m not well, but I feel better now.”

這句是電影中無論雙方,都說過的一句台詞。洛克哈透過幻想、現代人透過治療,兩方都讓自己好過了一點。但無論是否承認,繞了一大圈,我們始終沒有面對自己疾病的根源。「每個人都有病」果然是導演下的最佳註解,也是現代人應該誠實面對的。救命解藥這部電影比起劇情本身,觀影後的思考和拼湊更加有趣。推理過程可能十分凌亂,但像玩樂高一樣,每個細節不管用什麼方式解讀,都能夠環環相扣,論在電影外帶給觀眾的滿足感,它的確十分成功。

視覺畫面:陰鬱、絕美、張力

《救命解藥》給我的印象與《鬼店》、《隔離島》十分相似,全片散發著一種陰鬱、絕美的窒息感,壓抑卻具有張力,懸疑氣氛營造的十分到位,驚悚程度也在水準之上。雖然畫面令人反胃(鰻魚跟老人裸體我真的無法接受……),在構圖、色調上卻有著矛盾的美感,是我十分喜歡的風格。

第一次這麼認真的寫影評,《救命解藥》作為一部心理驚悚片,在我心目中的評價非常高,雖然劇情方面頂多只是一個預言故事,但論視覺藝術以及導演所傳達的意涵,卻是真正的強烈。

--

--

Lynn
第二個大腦

是一個幸福的人,但只有在自己打造的空間裡才能感到真正的自在,無論是現實或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