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一個夏天

交大USR辦公室
築塹報Hsinchu Zine x NCTU
6 min readSep 18, 2019

文/徐筠茹

結識心竹

故事要從那天上完健身課的我騎著毆兜邁在市區晃呀晃,想找食物填飽肚子,不知不覺就來到北大路,看見遠方一頂頂的市集棚架,一旁寫著新竹市荔枝節,太好了!找到覓食區,趕快下馬找吃的。

走進市集,看見一群人在旁邊大草地上低頭綁著竹子,好奇過去問:「你們在做什麼?」

就這樣,我一起加入了構築的行列。

志工/智工

連續幾天的烈陽高照,突然在6/23下起豪大雨,臨時工作棚的帆布也抵不住雨水們的頑固,任他壓斷了竹竿,早上的工程幾乎是停擺了,大家心裡擔憂進度落後了,拜託老天爺趕快停雨。會來加入這個竹構築工作行列的志工,原因可能百百種,有人是對構築情有獨鍾,有人對手工藝很有興趣,有人對燈光很在行,有人對電工很了解,但最大的共同點就是少不了一顆熱血的心和澎湃的血液,在此促成了Voice Cloud和Toroo的「工班」。

竹/築一個意象

從沒構築過的我只因為常常讚嘆蓋房子的人很帥,就被他們深深抓住了目光,尤其是使用傳統建材「竹子」以及數位科技所交織成的作品實在無法讓人只坐在一旁看而不起身「撩下去」一起做。他們讓我想到曾經到友人家的部落參與豐年祭,在準備期間,全族人合力搭建休息區、觀眾席、舞台,所採用的都是當地容易取得的天然資源,例如,石板、檳榔樹、葛藤、竹子、稻草、茅草、漂流木、棕葉……。需要竹子就到山上去看,需要漂流木就到海邊去撿,需要石板就到山上去搬,取之於大自然用之於大自然,而且都是靠部落的族人共同構築而成,這個空間可以遮風避雨擋太陽亦可在裡面休息。但這次交大團隊的構築比較像是一個大型藝術作品,他相對需要更多的物理計算與設計,就連基礎結構的組裝方式也是在施工現場經過幾番悲傷的斷裂和修正最終才找到最好的解法,邊作邊思考的感覺很有挑戰性,除了有時間的壓迫,設計師和有經驗的夥伴之間都要不斷溝通與協調,確認彼此的認知與想法,多半是實驗性的在操作,非常刺激。

其實每個人都是臥虎藏龍來著,許老師說,光靠建築所的同學是沒辦法做到的,與其說是志工,我覺得這裡都是智工。

相約北大公園的每日早晨

從沒如此熟練地穿梭在舊城區的馬路上,也藉著這次參與我終於不會迷路在東大路上該右轉還是左轉才能到護城河了,生活版圖擴展成就達成!

工班文化

「在搭竹子的過程就是在連結每個分工的環節,連結每個個人,一個個接對了,整體就對了。」竹子的韌性、性格、竹子的生命形態,透過人類的的思維、計算與設計,可以詮釋出多樣狀態的結構與空間型式。

大藏建築團隊

身為一個小小人類學家每到一個陌生環境,總會先觀察人群中的分工,誰做頭,誰是副手,誰是主力,誰是新手……,在Voice Cloud組,主要為交大建築所學生和大藏建築團隊,外加好幾個從各地來的資深建築人,以及十多位建築新手志工。大藏建築團隊是長年致力於竹建築的建築事務所,事務所主持人甘銘源說,從1995年起大藏選擇宜蘭為基地,至2008年末遷移到雲林,一路走來,不變的是:堅持在鄉村 — 探索人與土地和諧共處的空間環境營造之道,並堅持空間專業者的社會責任 — 願為普羅大眾服務,參與眾生安身立命的生活場域的形塑。回看大藏團隊過去的作品,赫然發現我家花蓮的西寶國小校舍,就是大藏的經典案例,以及鄰近交大六家校區的竹北新瓦屋客家文化保存聚落,也曾是大藏團隊駐足修復之地。哇!原來我們這麼近,原來,構築的背後蘊藏著深厚的社會關懷。

心滿意竹

構築的這段日子,我的身體很自然而然地保持在一個亢奮的狀態,感覺血液中充滿著腎上腺素,隨時可以出發工作,或許幹活對我來說是一種放鬆,透過勞動、流汗我得以紓解平時積累的壓力,很謝謝交大與新竹市政府有這個機會讓我可以學習,這段期間附近的居民也都參與其中,只是用不同的方式幫助大家,像工地不時會出現神秘的茶水提供給在場的工作夥伴解烈日的渴,溜狗的主人都會照時出現在北大公園當監工,不小心還會被我們cue進來幫忙,垃圾車快來了還會提醒我們記得把垃圾拿去丟,如果不是大家在這裡構築,這裡的人群網絡是不會走進我的生命裡的,這就像作品中的竹子,若不是人懂得利用與設計,它不會變成構築的作品,北大公園也不會出現這麼特別的景致,新竹市民也不會對護城河增添一個生活記憶。

竹構/竹夠

記得研究所的一堂課曾經討論過「dwell」這個詞,他說,身為人都有一種dwell的本能,所謂dwell就是「居住」、「棲身」,更簡單地說就是生活,而人棲身的地方不是房子本身,而是一個空間、一個場域,一個經由特別區隔而來的空間,拿掉這些區隔就是所謂的環境/棲地/生態等概念。所以,dwell(棲)的意義比live(住)與整體環境的關係更為密切,所以,dwell是與在地環境互動的結果。這裡就呼應到我們project所使用的建材–「竹子」就是一個富有歷史的傳統建材,台灣有四分之一的森林是竹子,竹子的應用也美常多元,竹竿可以用來曬衣服、曬鹹菜、搭棚架、做竹掃把,竹還可以用來製成竹炭,拿來蓋房子,大型品種的竹子還可以做引水渠道灌溉田地,竹子無所不在但我們從來沒有仔細想過與他的距離如此的靠近。觀看構竹/築的過程每根竹子都經過了無數隻的手將它測量、切割、洗刷、綁繩、組裝、上架固定,由點跟點的銜接、線與線的交織到一個面的成形,「結」成了構築的主體。就像動畫電影【你的名子】中女主角三葉的奶奶告訴她﹔「妳們知道嗎?把線連結在一起是『結(musubi)』,把人連在一起也是『結』,時間的流動同樣是『結』,全都使用同一個詞。」沒錯,這九天的工作日將一群原本沒有關係的人串聯在一起,我們就像一根根竹子所形成的結在今夏交織成了一個緣分,而完工的作品是見證這段緣份的代表物。就算之後構築被拆掉了,草地恢復以往的空曠,但帶不走的仍是這個「結」所交織的種種回憶,種種身體的記憶。

竹漸完成

經歷了九天豔陽、大雨考驗的hard working,築構project漸漸進入到尾聲,我在燈光小組要負責配電、拉燈線、架設LED,身體需要穿梭在兩曾樓高的鷹架間來回接電線,很慶幸自己沒有懼高症,還能跟建築所的同學學會幾招生活技能真的太值得了,同時憧憬著未來一定要親手打造自己的家園,現在開始培力一切還來得及。落日餘暉,Voice Cloud被點亮了,夜晚的北大公園停了一艘太空船,又或是小型的雪梨歌劇院,好多好多的想像同時被點燃,當作品誕生地當下,詮釋變成開放的自由的,Voice Cloud 變成市民、遊客的開放式美術館,唯有你親臨現場才能經驗燈光與水霧交織下的空靈幻境。

這些辛苦後的美總是甘甜的,汗流浹背後的第一口水總是清涼的,這場竹構築project是一段身體的練習,是一段人與人連結的故事,是一段新竹的新歷史,寫在2019年的夏天序曲裡,留給後人回味與品嘗。

謝謝交大USR、交大建築所、大藏建築團隊、所有志工,我們未來竹構築路上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