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筆記-岡田史觀Part 1《世界史的誕生》

莊凱翔
給開司一份雞蛋糕
Jan 30, 2022

(世界史的不安定因素)

田剛教練眉頭一皺!

前言

最近聽說這位日本著名史學家-岡田英弘先生非常厲害,閱讀他筆下介紹的蒙古史將會顛覆傳統中國史對於蒙古人以及其他遊牧民族的觀感。聽起來就非常有趣,所以就馬上去露天買了這套《岡田英弘三部曲》世界史的誕生、日本史的誕生、中國文明的歷史-非漢中心史觀的建構。

首先說說我對這本書的大致感受,內容上是很精彩沒錯,也的確對於東方、西方、中亞草原......等世界各地區的歷史發展都做了鉅細靡遺的介紹。只是我實在是不太喜歡書中內容的「順序安排」,在書中「前言」的部分僅僅是提出日本的「史學教育編排上的問題」,並沒有初步介紹他的「岡田流世界史觀架構」,以及是基於哪些「合理的理由」來做出推論。

也許是我比較急性子的關係,我比較習慣「所以你到底要幹嘛你要先講!」的思路。關於這本《世界史的誕生》我會傾向直接先閱讀最後一章〈從東洋史與西洋史到世界史〉,先初步了解岡田史觀的架構建立理由以及推論的合理性。之後再從頭按正常順序閱讀一遍,慢慢了解那些理由背後的來龍去脈。

本篇文章也會以這樣的順序做閱讀筆記的整理,盡量用比較簡短、重點式的介紹岡田史觀的核心內容。

東方史學教育的問題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的歷史學課綱上強行將「西洋史」與「東洋史」合併為「世界史」,合併過程中出現不少矛盾與混亂。除了有「日本史」被排除於世界史之外的弔詭事件外,學校也為了教學與考試的方便,常常將東洋史與西洋史「分開上課」,於是又會回到了東西方兩個獨立世界各自發展的情況。(這聽起來好像和我們有點像?)

其實這也不能都說是教育局的教改失敗,而是不論是「日本史」還是「中國史」,其實都一直受到中國漢代《史記》架構影響,進而就會產生一種,「歷史」是由單一地區、單一民族作為發源,而後以其「正統政權的繼承」所記錄的一段故事。

以中國史來說會從黃帝、堯舜講起,之後是夏商周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國」宋元明清 到現今的 「兩個中國?」。細想這當中的邏輯就會發現非常奇怪,課本上好像「很不喜歡」把分裂中的中國講明白。以前學校的說法是:「因為太難了,要細講太花時間,而且這個期間也沒什麼太值得紀念的文化成就,考試也不會考。」

學校教育似乎想讓塑造「只有所謂的唯一正統政權才是歷史中值得細講的部分」。面對匈奴、鮮卑、突厥、黑衣大食等外族總是輕描淡寫,明明在南宋時代整個北方華夏地區都送給了女真及蒙古多年,還是不曾敘事過外族的政治制度、經濟活動、以及彼此的文化影響。

在這樣的「中國史觀」下,東方人又如法炮製的以「兩河流域」作為西方文明起源,以希臘、羅馬作為「正統」來敘述整個西洋史,又純粹以東、西羅馬帝國滅亡的時間點來劃分「中世紀」。即使過去課堂上都視為理所當然,但總有一種感覺是,西方有西方的α世界線、東方有東方的β世界線,兩者還真的要到晚清時代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戰才有真正意義上的頻繁交集,然而真的是這樣嗎?

岡田流世界史觀的建立

岡田英弘先生研究蒙古史時發現了蒙古史的幾個特點:

  1. 蒙古帝國編篡世界史的歷史學家們都出身於伊朗高原、西藏、蒙古高原等沒有傳統歷史架構的地方。而且不論是波斯語、西藏語、蒙古語都不是敘述當時東西洋史觀架構的主流語言。所以有機會跳脫中國《史記》以及希臘《荷馬史詩》的限制。
  2. 蒙古帝國歷史是以成吉思汗家的族譜為中心來敘述世界,而蒙古又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在歐亞大陸建立的最大版圖的國家。所以從蒙古帝國的角度來看世界的話,看到的很可能是當時最完整的世界。
  3. 蒙古人比你想像的還要有料!他們在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各個面向其實都對當代及後代諸國影響甚多。後代許多國家的制度其實都有一定程度的「蒙古化」。

綜上理由,岡田英弘先生進一步加深對其他中亞草原民族們的研究考究,撰寫此書提出了新一代的「世界史」觀點。書中詳細介紹了以往課本中不喜歡提到的「外族們的世界」,像是「匈奴人」、「鮮卑人」、「突厥人」、「羅斯人」、「契丹人」、「欽查人」......等。

對歷史學的疑義澄清

許多人認為歷史很沒意思,因為都是後代人去寫前代人的故事,當中都會抹殺前代人的優點只保留缺點,而對自己則是盡可能的放大優點,但這其實是錯誤的。

會有這樣的思維是因為陷入了「單一政權」創造出的「歷史科考試範圍」的陷阱。其實要完全消滅前代人的史事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更何況世界上不會只有自己國家的一個政權,而是一直都是多國並列並存的狀態,後人其實可以透過研究同時期其他國家的歷史來更清楚的了解過去。

如果覺得歷史就是單純記錄過去故事,對現代經濟、商業、科學完全沒幫助的話,那就真的太小看歷史學家們的努力了。其實歷史就跟你的客戶需求一樣,會一直不斷上演滾動式修正。就像岡田英弘先生透過畢生的努力專研「滿州史」與「蒙古史」,在晚年才提出了世界史的新觀點,帶領現代草民更透徹的觀測13~15世紀時的世界。

而唯有更徹底的了解過去,後代人才能更深入、更精確的解析如政治經濟學之類的學科,探討一個國家成長與衰弱的理由、構成要素、採取什麼樣方式與政策才得以推進國家?就像數學是現代其他科學的基本功,歷史學的也是社會科學的基本盤。

草原民族比你想的還要有料

不要輕忽「軍事」對歷史及文化的影響,當代軍事力強的國家,往往經濟、文化、生活品質也都過得比弱國好很多

古代史學家之所以不斷強調「正統」的重要性,是為了維護國家安定,對當時的統治政權提出「天命」、「天子」或是「教皇加冕」的概念,以建立被統治者的團體意識形態,進而凝聚國家向心力。

大中華思想的教育薰陶往往都會醜化外族,除了把外族講成沒有文化與制度的蠻夷之邦,還很不要臉的都說別人是「漢化」後的民族。產生出:「因為他們漢化了所以繼承了中國正統繼承權,然後我又繼承他們,所以我也是正統,而他們過去的版圖也就理所當然全都是我的。」(是不是有某種即視感?)

前述提到蒙古人其實對後代的政治、文化、經濟各有所貢獻。以下就來重點整理幾個遊牧民族們對後世的影響。

蒙古人的政治

蒙古人的政治體系-兀魯斯(領地),其實較接近周朝封建制,不過又更加徹底的執行地方自治。蒙古帝國的內部是由眾多游牧君主的封地並列組成。每一個兀魯斯有其專屬的遊牧民族集團和他們的家畜。蒙古帝國從創立者成吉思汗的時代開始就已經有眾多的兀魯斯。而即使是大汗,能直接統治的也只有自己直轄的兀魯斯,並沒有介入其他兀魯斯內政的權力。

所以說,「蒙古帝國分裂為四大汗國」這個說法其實是錯誤的,因為他們只是四個比較大的兀魯斯。但是眾多兀魯斯之所以又能組成一個帝國,是對成吉思汗人格的尊敬,他們堅信成吉思汗有著征服世界的「天命」,成吉思汗就代表蒙古帝國。也只有成吉思汗的直系男性親屬可以繼承「汗」的名號。為了堅守帝國境內的「成吉思汗原則」蒙古人極力消滅殖民地的氏族,並以蒙古氏族取代之。

四大兀魯斯有五個......正常!

由於兀魯斯架構使得蒙古帝國的將領們有著非常高的獨立性,各國的「汗」透過不斷向外征戰、論功行賞的方式來維持維持將領的忠誠度是最簡單快速的方法,也因此造就了能夠快速武力擴張的帝國性質。

遊牧民族的世界遺產

鮮卑人北魏孝文帝推行漢化運動-寫漢字、說漢語,並不是崇尚漢文化,推行漢語是為了統一北方胡人(匈奴、鮮卑、氐、羌、羯)不同部族各自的語言,而北方各族沒有一族是懂漢語,所以不會有不公平學習的現象。而北魏只有在「朝廷上」規定禁用方言,並非全面性的抹殺胡人語言。至於漢字的部分因為胡人沒有文字,所以只能用漢字。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

接手北魏、北周政權結束南北朝分裂的「隋」以及建立「大唐盛世」的也是鮮卑人。為了更有系統的產出高品質的「文官」,他們整合了漢文文法發音文獻-「韻書」,加入了詞性、性別、數量、所有格、時態、押韻、平仄,並創立了「科舉考試」來篩選對「文字用法」、「讀音」掌握度較高的行政人員。許多文化制度,其實也沿用了本族的鮮卑文化,比如重視女性地位、服裝、婚姻制度、音樂。

某位文字、音律掌握度超高,但是一輩子只工作三年就跑去遊山玩水的高材生,相傳為近代網路用語「我就廢!」的創始人。

明朝的復興的中國其實是蒙古化的中國,明朝大部分的國家制度都是沿用元朝,比如將人口分類為「軍戶」、「民戶」是沿用契丹帝國的組織法,千戶所(千人隊)、百戶所(百人隊)也是沿用匈奴以來的十進法編制。由明朝皇族率領軍隊在中國各地為王也是沿用了兀魯斯的制度。

由於兀魯斯地方自治系統,使得蒙古人對於宗教信仰有著格外的寬容度,朱熹的「理學」雖起源於宋代,但是當時並未得到政府的公認,理學反而是在元代才受到推廣並加入科舉考科,而孔夫子的「儒教」時隔多年總算在元代重新被列為國教。在征服東歐與西藏的同時也分別保護了俄羅斯正教與藏傳佛教。

真正發明「法定貨幣-紙幣(中統鈔)」並且流通到世界各地的其實是蒙古人,宋朝的「交子」、「會子」還只能算是支票,還不能稱之為法定貨幣。由於貨幣的建立需要一定程度的經濟實力、信用度、流通範圍。直到紅巾之亂發生前,元朝的紙幣在控制通膨的表現一直都還不錯,元朝的紙幣對比明朝是相對成功許多的。大範圍法定紙幣的流通也開啟了「信用交易」與「資本主義經濟」,與此同時的威尼斯也出現了歐洲最早的銀行。

法定貨幣-中統鈔

推進大航海時代

雖然傳統定義的大航海時代是西元1415年開始,但其實在13世紀蒙古帝國建立前,東亞就已經開始了港口貿易。蒙古西征時期除了將信用貿易的觀念傳入歐洲,也因為陸上霸權的控制迫使西歐轉型成以港口貿易為主的海洋型國家,而轉型成功的國家得以在經濟實力上慢慢追上運輸成本較高的陸上國。此為大航海時代成因與東西方黃金交叉的另一種歷史推論。

結語

由於這本書的核心目標還是在「闡述新架構的世界史觀」,對於世界各地其他文明各自的歷史細節與草原民族們的交互影響,光是要點到為止就已經讓人暈頭轉向了,這本書閱讀起來還真的是不太容易。

書中有許多地方沒有細講,值得日後反覆思索與研究,像是在金帳汗國統治下的東歐地區,當地的羅斯人是如何結合蒙古的政治、文化與本土的俄羅斯正教,並在日後建立了沙皇的輝煌國度?還有在中國地區,蒙古人是如何同時統治但又不干涉西藏地區的內政,保存了西藏人民的獨立意識,間接為後代的「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埋下不定時的炸彈。

「岡田流的世界史觀」是相當新穎、有趣,學理上也站得住腳的理論。不過畢竟這本書的書名還是世界史的「誕生」,代表其實岡田流的《世界史》也才剛剛開始而已。也許要再過好幾年才會看到其他史學家以此架構為基礎,撰寫真正意義上的《世界史》讓後代子孫能夠以更清楚更完整的方式認識我們過去世界的樣貌。

這裡是給「開司一份雞蛋糕」之【學習關卡任務】我們下期在見,掰掰!

--

--

莊凱翔
給開司一份雞蛋糕

奇怪的土木工程師,興趣是雜耍、歷史、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