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115 回憶是條長長的河

潘寧
練習看看
Published in
9 min readNov 14, 2018

說好要寫週記的——結果事情排山倒海的襲來,以一週為單位的份量就默默積成月了。許多事情好像也無法精簡地濃縮來說,只好以日期序、流水帳式地挑出重要的部分,冀求記載回憶這條河。

10.27|銀河英雄傳說舞台劇 Zepp Divercity Tokyo

銀河英雄傳說是日本作家田中芳樹 80 年代發表的太空歌劇小說,主要描述人類的生活空間擴充到全宇宙,而世界將由君主專制的「銀河帝國」、信奉民主的「自由行星同盟」以及利用強大經濟力量「費沙自治領域」等勢力所組成。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之下,被稱為「常勝的天才」與「不敗的魔術師」的主角們,萊茵哈特與楊威利秉持著彼此的信念而交鋒。

雖然生不逢時,剛好錯過銀英傳大紅的年代,但剛好上學期期末考苦悶之餘在 Netflix 上面看了最新重製版的動畫邂逅篇,雖然重製還做得真不怎麼樣,但只要夠有耐心回去看 80 年代版的動畫——集合一時代最優秀的聲優所製成的經典動畫——再更有耐心的把小說原作讀完的話(今年的六~八月我都獻給了銀英傳的補番),就會發現:這是一部就算放到現代也還是有其吸引力的經典之作。

舞台劇雖然猶豫很久要不要去,去了之後也發現演出方式和我想像中不太一樣:原本以為會有歌有舞,結果大部分是利用走位、動畫背景、旁白以及演技來支撐劇情⋯⋯。儘管如此,因為非常忠實小說的細節與設定(每一句臺詞幾乎都一模一樣),而作者田中老師也在最後加入出演座談,而讓我覺得去看一回還是值得的。現場的觀眾有老有少有男有女,坐我旁邊的大叔超級激動,感覺就是死忠粉絲啊。我覺得有點意外卻又不意外的是:怪宅或瘋狂迷妹感覺卻不多,可能因為這畢竟仍是一部企圖探討意識形態、而非耍帥或將重點擺在宇宙科幻的作品吧。

銀英傳對我來說最大的魅力就是:人物的塑造。如果我再年輕一點看的話,應該會被帝國方帥氣的設定給迷死。但如果在這個時間點才開始補看,反而會覺得銀河帝國的人物塑造儘管魅力卻太過扁平,反倒深深陷入看似平凡的楊文里,是如何描寫民主、戰爭、人類的醜惡。

人類社會的思想潮流可以分成兩種。一說:世上有比生命更有價值的東西;一說沒有。 在戰爭開始之前,前者是對的;而停火之後,後者是正確的。幾千幾百年來,一直如此⋯⋯

銀英傳是個無法用三言兩語描述的作品。光是章節的名字就讓我很著迷:「永遠的黑夜之中」、「一根細弦」、「叛逆是英雄的特權」、「因劍而生,因劍而亡」⋯⋯對我來說一定要看完小說、看完 80 年代的動畫後才能真正認識這個世界。雖然重製版有點令人感到索然無味,(而且,因為和黑子的籃球是同一個動畫公司,所以人物看起來都好像籃球選手跑來打仗),但還是很期待明年劇場版的浩大上映。

這大概也是住在日本的宅宅可以享受的好處之一吧。說真的,迷動漫、迷日韓,想起來都是開拓我人生道路當中不可或缺的養分。

10.28|&SCENE 市集

在市集附近拍瞎照已經成為定番行程

很久沒去養源寺的 &SCENE 市集了。刻意拋棄平常上班的穿著,輕輕鬆鬆地出門後才發現,原來衣著能夠帶給人這麼不同的感覺啊。

想當初來到早稻田,第一個造訪的市集就是這裡呢。這次又約了一樣愛逛市集的學弟 V 一起去。因為眼光相近又聊得來的關係,是我少數會主動約去一起逛市集的朋友,不然以前都是自己一個人晃晃就走了。

在市集碰到一個喜歡臺灣的日本人販賣自己手做的月餅,當然也聊起了 Pinkoi 和臺灣的市集。雖然吃起來和臺灣的月餅很不一樣,但還是在談話之間找到溫暖和善意(還意外獲得免費月餅!)回家用名片搜尋到她的 Blog,發現裡面寫了好多關於對臺灣的觀察。其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她寫道:

臺灣人很喜歡問一些問題,是日本人一般基於隱私或其他考量可能不會問的。比如說:妳的工作是什麼、妳有沒有兄弟姊妹、妳為什麼這樣、那樣⋯⋯等等。

一開始她雖然覺得有些唐突,但後來她認為,那是因為臺灣人常常對他人抱持著「想要了解」的意念。而身為日本人的她自己,卻不曾有過如此強烈的「他者への関心」。撇開文化差異或者單純的愛八卦(?),我看到這樣的分析是觸動的——因為我從來沒有以這樣的角度看待這件事情,頂多一直覺得臺灣人對於隱私的概念本來就比日本弱而已。

而她的觀察結論,或許又可以連結到為什麼臺灣的社會運動、學生運動和示威遊行比較起日本,參與蓬勃。如果沒有一份對他者的關心,我們要怎樣同理、甚至幫忙爭取表面上看似於我們無關的權益?我希望她的觀察是正確的,也希望我們能夠常保對於「他者的關心」。沒有為什麼,只是因為我們自己也可能是他人眼中的「他者」啊。

後來還寫信道謝,感謝她送我們月餅吃。是一份良緣啊。

10.31–11.01|雙學位的再聚

一起約好穿袴,再次回到回憶地鎌倉玩~

雙學位認識的朋友 Y 和 W 在工作之餘 / 找到新工作之前回到東京。我急急忙忙從宜得利買了床包和枕頭,希望他們能在家裡借宿得舒服。

雖然三個人果然有點擠,而且我家也就這樣經歷了最混亂的時期(?)但果然見到老朋友就是開心啊。一起約好穿日本大學生畢業時會穿的「袴」,回到我們以前曾經一起去看紫陽花的鎌倉,天氣晴朗,我因為生活周遭有可愛、努力的人而感到慶幸。

我們還和人在匈牙利的 Y 視訊。明明好幾個月前,我們都還在早稻田和宿舍裡玩鬧的啊,結果好像一夕之間大家都吞下了變成大人的膠囊,話語之間盡是未來,盡是不安。我們是怎麼樣走到這一步的?這麼快又這麼倉促。

心理上其實明白,就算一起去迪士尼海洋,戴上可愛的頭飾,時光也無法倒流。但是最起碼一起談笑的那些悸動可以被保存起來,累的時候就告訴自己,其實我們都還在啊。還在努力生活著,就像以前在早大努力趕報告一樣。

雙學位的朋友是我大學生活最後的寶藏。在我心中的東亞地圖裡面,總是發亮的那幾個點點。

11.02–11.05|走啊走啊的長野

因為不想浪費難得的早稻田祭假期,就揪了在學生們一起去長野玩。這個明明又怕冷又不愛戶外活動的我耶。

但事實上這次的旅遊小巧溫馨。在長野的松本,我們逛了有許多特色小店的中町通り、吃了復古餐廳的蛋包飯和布丁、遇到一個支持臺灣的藝術家爺爺、也住在一個有暖爐的文青 guesthouse,是那種還會想讓人再去住一次的。

隔天雖然買錯票,但還是在車站受到山田浩太先生(我會一直記得這個菜市場名!)的幫助順利到達乗鞍高原。電車窗外不斷奔馳的風景、蜿蜒經過水壩與各種紅葉的瞌睡巴士行、匆匆忙忙一起買食材上去煮飯、晚上八點登記去看星星導覽、在小黑板上寫自己的名字登記泡硫磺溫泉、早上起來快要冷死的腳趾頭、晚上和各國旅人隨意的閒聊。

當然還有親愛的旅伴們,就算遇到困境也用拍美照的氣勢跨越,聽著臺灣獨立樂團的歌尋找出路。

總之總之,我已經失去鉅細靡遺形容每一個行程的能力,但是個用很多很多美好時刻串起來的旅行記憶,或許過了幾年之後我們還會一起回想起許多荒謬的片段,那就夠了。

11.10–11.11|回臺灣

這次回臺灣就是為了上課。雖然課程也不錯,但是,見到家人和朋友對我來說才是亮點。

我在國外時基本上不太和家人視訊,也不會講電話,基本上就是每天一點點的文字訊息往來。其實也並不是因為嫌麻煩或什麼的,只是不知道為什麼,和家人視訊或電話總給我一種很悲傷的感覺,總覺得講一講就會開始抱怨(可能是德國留下來的後遺症?)而且又覺得事情太過細碎,不知從何講起。其實之所以會用文字鉅細靡遺的紀錄自己的生活,有很大一部分也是為了讓家人知道我到底在想什麼吧。回憶的河,也是感情的河。

可能是已經習慣離家,每次和家人見面也不太會感到陌生或疏離,彷彿就和以前一樣:我從臺大下課而剛好在公館和他們吃飯會合,道別時也不會有太多的 drama。比起誇大的道別,我更喜歡這樣平淡無奇的再見,因為這樣,我才會有勇氣繼續下去遠方的生活。

每次回臺灣見的朋友其實都不太一樣。這次的組合是超級久不見的臺大朋友們,從美國回來的 Y 和 W,還有在臺大念碩的 H。大家都在各自不同的領域上努力的樣子真的很好很好,還有總是能在談話中讓我得到新的知識!

在日本找到工作後,常常被人揶揄:「晉身成功組」「同學會可以放心出現了」——儘管我們都心照不宣,這是一種臺大對主流社會價值觀、滿不在乎的嘲笑。身為一個臺大學生最矛盾的心理狀況,大概無非如此,抗拒菁英主義卻同時被認為是社會菁英,想要追求公平正義卻站在一個錯誤位置上的諷刺。我因此一直在心裡偷偷地羨慕那些明確擁有自己夢想的人,而且是不畏艱難挑戰的那種。對我來說可能那是一種難以企及的幸福吧,聽從自己的心聲,受到感召而毅然決然決定走下某種台階,不顧一切縱身而跳的勇氣。

回臺灣和臺灣朋友互動時、或者在課程上和素昧平生的臺灣人打交道時,我總有一種深深的感覺,那就是我們都能夠「以真實的樣貌」生活著的這件事。而我,大概是因為眷戀且想念,所以開啟某種敏感的雷達了吧。

走在公館街頭,穿過可能數千數百次的馬路到正門或者誠品,曾經熟悉的路現在和我一點關係都沒有了,也不再會偶遇什麼認識的同學。我一邊在公館夜市吃著不知道第幾碗的紅豆湯圓,一邊覺得原來長大就是這樣啊。燈光閃爍、叫賣吆喝聲依舊,而我的心再也無法以同一種頻率跳動了。

回憶的河湍湍、不止息,一路流向東海、日本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