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206 一樣的海

潘寧
練習看看
Published in
7 min readDec 6, 2018

我回來了。——可以如此泰然自若地對它說出口的城市畢竟沒有幾個。可能是新竹,臺北,柏林,東京和釜山這樣的程度。

11.30–12.03|重回釜山

早已和朋友 M 約好,要拜訪彼此的家鄉。才剛認識的時候她說她來自釜山,住在海雲台附近。我驚喜的說,我幾年前在釜山住過一個月,就在釜慶大學附近。於是我們連街區附近有一家麥當勞、一家賣章魚小丸子的路邊攤、一家書局,都可以跨越距離和時光共享。好神奇啊。

M 的媽媽準備了豐富的韓式晚餐

這次借住 M 的家,和她的爸爸、媽媽一起吃了家庭晚餐。學習兩三年的韓文偶而能夠派上用場,至少讓他們不必有溝通障礙的壓力,能自在地用韓文和我對話。

釜山的方言腔調有時難懂,朋友在一旁或用日語或用英語翻譯給聽,看得爸爸媽媽覺得好神奇。我聊到我們是怎樣在日文課上逐漸認識,而朋友是怎樣在日本照顧對東京感到陌生的我。媽媽興奮地拿出寫著「Taipei」的旅遊書給我看,還把他們去過的景點都圈起來。我們比手畫腳地分享在臺灣、日本、歐洲的旅遊經驗。以前常常拜訪外國朋友家裡,漸漸抓住要怎麼和長輩相處,對於借住別人家也在歐洲時鍛鍊出一套心得,要說自在雖不致於,但也不會笨拙尷尬。

朋友最喜歡的海帶湯餐廳,假日大排長龍的名店,每一道小菜都超好吃

我的滯留時間本就不長,加上我們兩個都為感冒所苦,其實也沒有安排太多行程。就是簡單地逛逛新世界百貨、釜慶大學周邊、西面地下街、還有海雲台。其實找在地朋友的旅遊往往貴在一起相處、一起共有對方珍視的事物,而不必以觀光為主要目的。朋友帶我去她喜歡的餐廳、衣店,我們一起做眉毛、試最流行的化妝品,大概可以說是女孩子們最喜歡的行程。

對我來說,釜山的魅力就是開闊的港口和橋樑樣貌,無論白天或夜晚都有種讓人置身汪洋中的大氣。這裏的人豪爽直接、講話大聲,乍看之下有些令人退避三舍,相處後就會發現他們的真心和可愛之處。十九歲的我,在這裡認識了來自各國的朋友,放下原先對韓國的偏見,學會怎麼樣打開心胸交朋友。這裡的一切都令人懷念——或許是因為年輕時的記憶最為純粹,最會發光。

在金海機場一邊等飛機一邊看綜藝節目的兩人

最後一天晚上,我們在客廳聊天。「好奇怪啊,這樣子和妳一起在釜山閒晃,讓我覺得自己好像回到高中時代,而不是二十四歲的自己。」朋友這樣說。「應該說回到釜山,總是讓我覺得自己回到高中時代,可能是因為我高中後就到日本唸書了,釜山的時間彷彿就此停滯。」

我也是。雖然來自不同的國家、有著不同的成長背景,但每次我們都能神奇地理解對方。

M 的媽媽因為有事不能送我們到機場。臨走前她笑瞇瞇地說:「潘寧要再來啊。看妳們兩個這樣互相照顧我就放心了,不要吵架啊。」

比起韓劇裡面的標準首爾話,我的心中,始終是對釜山有那麼一點不可理喻的偏愛。

1206|在東京搭建的「我的人生」

前陣子和上司提到馬尼拉計畫,有些緊張地問他是否可以請假兩週參加時,他說:「當然可以啊,別忘了這是妳的人生。」——因為我還是實習生,所以他才可以答應的這麼豪爽(正職是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或許也因為上司本人以前就在該協辦單位實習過。

不過,我該怎麼樣安排接下來「我的人生」呢?

從小到大,我們習慣了讓制度告訴我接下來怎麼走,不懂得分辨什麼可以引導自己向前走、什麼只會讓自己停滯;大部份的時間我們不知道怎麼樣看人,不知道跟著怎樣的人才能成長,甚至盲目地崇拜一些根本沒必要崇拜的人,或者把時間花在錯誤的方向上。我覺得,在自己的周遭看到很多這樣的樣貌:在網路空間不斷地跳針、抱怨、哀愁,但從來沒有真的為了打破現狀而努力,於是同樣的困境只是不斷地循環,像是一台壞掉的收音機,讓人只想悲傷地替它按下停止鍵。

很多時候,「滿足於現狀」或者「無法打破現狀」的想法讓我們不再追求了。我們有時候害怕劇烈的變化、害怕失去珍貴的人。

可是,我還想要在除了日本以外的地方學習、生活、工作。我還不想要固定在同一個地方、或者限制自己只能從事同一種產業。我知道,這樣代表著我必須要隨時做好「離開」、「犧牲」的心理準備。我也發現,「進入一段感情」這件事情已經開始離我越來越遙遠了,因為我沒有辦法在追求這些的同時,和外界建立太親密的連結。和我一樣有這些目標的人就和我一樣忙碌於追求,而和我目標不盡相同的人則沒有辦法有太大的共鳴。簡言之,我不想要等待,也不想要被等待,我想要大步的向前走,想跑的時候跑、想飛的時候飛。對於認清這個事實,我有一種奇妙的、中性的感覺,既不特別悲傷也不特別高興。可能這就是人生中的一個階段吧。

雖然現在,很慶幸自己透過機緣和努力得到不錯的起點及跳板,對於現在的能夠擁有的一切感到又惶恐又不安;但我發現,想要再從這個已經不錯的起點繼續大幅前進,或許困難度會更高。只能夠繼續多多培養自己的能力,才有更多籌碼。多賺錢、多遊歷、多認識新的人、多接受刺激⋯⋯沒有一種成長是閉門待著就會白白掉下來的。

最近透過 coach.me,算是成功地養成了追蹤自己習慣的習慣(?)。總之,就是利用每天打卡完成任務加上紀錄學習 note,作為隨時能夠紀錄成果的 tracker、也算是一個分門別類的小冊子。其中我最要求自己每天辦到的習慣是:

  • Read a book for 30 minutes everyday

養成這個習慣帶給我每天至少 30 分鐘的平靜,還有吸收一些超出於日常生活中能夠得到的見聞。我很驚訝在努力實踐一週後,我開始自己能夠堅守這個習慣,每天回家吃完飯後、窩在沙發上看書已經成為一種例行公事。我很高興能夠擺脫只是看 SNS、看劇的生活模式。

我會把喜歡的句子用 SIRI 唸一次,紀錄在 coach.me 的 Study note 裡面。李維史陀對南亞以及歐亞之間的觀察,讓我一邊看一邊心驚膽戰,覺得很想隔著書頁和他擊掌。

  • Write 3 positive things about today

雖然之前常常讀到一些成功人士會這樣做,我有點不解,不過這的確是一種用正面的方式回顧自己一天的好方式。有時候雖然不一定能集滿三件好事,但為了湊滿三件好事,它反而能夠讓你將平凡無奇的小事「想」成好事。有些迂迴地,就算那一天發生了壞事,在睡前紀錄三件事情時,也會把壞事忽略過去。說到底,為什麼要養成這樣的習慣——對我來說控制自己的心情起伏很重要。我不再喜歡大起大落、激烈的生活,而是偏好每天的心情都維持在一條水平線上,這樣才能確保自己的生活品質和心靈健康。

我的確是有點近乎偏激的在管理自己,不過,奇妙地很令人樂在其中。

最後就是,出了大學之後求知慾反而奇怪的開始爆發。最近在 Cousera 上面發現了很多堂實用的課程,而且老師都教得很淺顯易懂。這一年,我必須考過日本的會計考試(這是進入公司前的基本要求);給自己的其他目標,是學那些以前我想要學卻沒有機會/時間的東西,例如語言學、談判與溝通、心理學、人類學、專案管理和商業分析。

想到這些東西都可以成為未來人生計畫的可能選項,就覺得很興奮。我覺得,自己正在慢慢學會怎麼樣用有意義的方式,去接納日常生活。在韓國只是放空、四處逛街的短暫假期儘管快樂,但是倏忽即逝;畢竟人生不該活在等待買機票、出國玩的期待中,而是活在將自己準備得更好的每一天之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