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轉眼竟然兩個月左右沒有更新了。從12 月初到現在,不知道為甚麼好像開始以「週」而非「日」來過生活,說好要寫的雜記淹沒在年末假期回到台灣、和朋友去香港跨年、在菲律賓參加永續發展目標的營隊、回到日本工作認識新同事、農曆新年到泰國家族旅遊……種種之中。果然中斷了之後要再開始格外需要力氣啊。而一直在移動之中也沒有辦法靜下心來記錄這陣子的見聞。
直到今天偶然在找資料時,發現一位臺電電力調度處退休處長寫的部落格,覺得好感動哦。退休之後勤奮不懈,邊照顧孫女邊持續吸收電力相關新知,又不吝在網路上用理性易懂的筆觸分享自己人生給陌生人的那種部落格。
想想我從在德國寫指考分享心得文到現在一轉眼也過了七年,雖然搬了無數次的家,但也透過分享而有好多意想不到的緣分。果然還是應該繼續好好寫雜記的。人,果然是渴望被理解也渴望理解他人的吧。
先一點一點慢慢的概述這陣子落下來的事(香港、菲律賓),之後再找機會把想紀錄的事情寫得更詳細一點吧。
香港跨年遊
第一次來香港。和朋友待了整整六天,一直被周遭的人虧說:「香港哪能玩那麼久呀!」不過我們兩個卻都覺得好像還有很多東西還沒看完。佐敦、尖沙咀、蘇活、中環、上環、蘭桂坊、大館、香港大學、太平山、大嶼山、大澳漁村,還有一大堆夾雜在這之中的美食(真的很喜歡楊枝甘露、多士、豬仔包、鹹檸七、絲襪奶茶)和體驗(穿旗袍、銅鑼灣下打小人)我甚至還沒有看到金魚街、賽馬和怪獸大廈呢。
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應該是大館,是以前的香港中央警署(Central Police Station)改建而成的複合型博物館和藝術館,保留下以前的囚監,並且用多媒體活潑的方式介紹以前的監獄生活,許多角落也被活化地很棒,再加上周邊的美術館、開放廣場的街頭表演、文創商店等,完全可以待上一整天。
還有上環附近的摩羅上街,那條街上的咖啡廳也許是整趟旅程中最喜歡的場所哦。和朋友兩個人在冷天之下穿旗袍也是很難忘的回憶,因為拍美照時就要脫外套,然後以光速穿回去。當我們進入煙霧瀰漫的文武廟時,就算是熟悉中華廟宇文化也覺得好受震懾。(當然被一堆帶著大砲相機的大叔擠來擠去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更不用提這次我們是為了跨年看煙火才來香港的。事先預約好遊艇,在維多利亞港上漂流(?)數個小時之後,不用人擠人看到的海上煙火真的很不賴呢!而且船也沒有想像中的多,所以是也滿清楚的。雖然必須與寒冷與疲憊對抗,但是對於每年跨年都只想窩在家裡、一次都沒看過 101 煙火現場的我來說,已經算是一次熱血的嘗試了。以後如果有錢直接包下一艘遊艇舒服地在裡面喝紅酒等倒數,我想我會非常願意再回來香港跨年哈哈。說到交通工具,我也非常喜歡香港的 Tram,總覺得很像回到 1920 年代。
香港還會想要再來耶,只是下次我不管花再多錢都要住在好一點的飯店。
菲律賓 APYE
雖然之前已經在 Facebook 上透露過關於 Asia Pacific Yuth Exchange 的資訊,但簡短解釋的話,就是韓國的 Urban Academy 和亞洲開發銀行(Asia Development Bank)一起合辦的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相關的計畫。
這次我選擇的組別是產業、創新以及基礎建設(Industry, Innovation and Infrastructure)。首先我們在馬尼拉的亞開銀總部接受三天的密集工作坊、再花六天左右時間融入散佈在菲律賓各處的社區田野調查,最後再回馬尼拉三天成果發表及交流。
雖然剛開始的分組討論和 keynote speech、workshop 的質量都不差,但對我來說參加 APYE 最大的意義,就是透過 Local Immersion 去實際造訪偏遠社區,觀察社區的生活型態,並且從自己的 SDG 角度試著提案。
我們所前往的 Bulacan, Malolos 離馬尼拉大概兩個小時車程,還要再轉計程車(長型吉普卡車!)再加上四十分鐘左右的水路。因為交通的不便,可以想像當地可能會面臨的資源匱乏、人口外流等挑戰。
至於在當地的住宿,是把大家拆成幾個人為單位的小組,分別派到數個不同的家庭,每一組都會將菲律賓學生放進去以便溝通。我和其他三位菲律賓女生一起住在同一家,幸好有她們在,否則真的只能滿面笑容以對。
每天我們都和寄宿家庭一起吃晚餐,陪小孩子們玩,寄宿家庭的阿姨甚至開玩笑要介紹她的外甥給我認識(之後我們一直稱呼這個人為我未曾謀面的菲律賓未婚夫)。去之前,APYE 的人們就叮嚀:要得到菲律賓人的信任,只要讓他們的小孩喜歡上你就絕對沒問題。於是我陪小女孩、小男孩玩得之起勁,可謂前所未有(或許也空前絕後)。
相比其他東南亞國家,菲律賓人的英文水平還是非常好的,生活用詞也還是時不時夾雜西班牙語(a las ocho!之類的);只是有時漁村的人們儘管聽得懂,卻無法流暢地回答。
當我知道這裡是一座漁村,原先以為會充滿了中老年人口,沒想到漁村裡的小孩超級無敵多(感覺有數百個!),每一個小孩的英文程度都參差不齊,我們就像被一群麻雀軍團纏上一樣,每天都過得很熱鬧。
而要說我們在 Local Immersion 時到底做了什麼呢?其實就是廣泛地與村莊裡的人對話,觀察他們生活的環境,並且找出幾個可能的切入點當作 Proposal 的題材。一開始,我們鎖定了像是污水系統(Sewage)、網路連結、電力等等議題,不過這些果然是沒有政府預算就很難推動的面向;所以後來我們集中探訪不同的產業,例如曬鹽、捕魚、魚乾等,從中尋找可能改善該產業、促使產業升級的辦法。
當然光是訪問還不夠,我們甚至一天凌晨三點半起床,和漁夫出海捕魚。他們在海上有各自劃分好的區域,並在區域內設置漁籠、漁網,運氣好的時候可以捕到很多魚,不好的時候就是從裡面挖出幾隻螃蟹、蝦子、貝類就拍拍屁股返航了。受到激烈的競爭、氣候、污染影響等因素,漁夫們紛紛抱怨漁獲量下降、收入不穩定的問題。
整個 Immersion 體驗結束後,我們在用樹葉鋪好的長桌上享用了一頓海鮮大餐(徒手),真的是吃海鮮吃到會高血壓的四天,但也是我第一次吃到蟹黃這麼鮮嫩肥美。離開的時候我們不斷回頭向大家揮手,船就這樣越駛越遠,我們從來不輕易承諾還會再來拜訪⋯⋯可是,村裡的人都很熱情好客,不管我們有什麼問題都有求必應,甚至在我回日本之後都還不忘聯絡問候。
之前雖然也曾經在泰國、緬甸體驗過類似的融入當地,但這一次的體驗真的可能讓我永生難忘。因為我從來沒有想過可以在短短三、四天之內,就和社區裡的這麼多人建立起良好的連結。
雖然 25 歲生日的前夕被關在大學裡寫了一整天的 Proposal、外加嚴重失聲,但是因為我的組員太可愛太罩了,而我們的社區也真的值得這樣的付出,所以 25 歲成為了一個很難忘的生日。
回到馬尼拉之後,我們這組的 Proposal 也得到了肯定,拿到結業證書之後覺得⋯⋯自己真的老了啊啊!!!!因為,這短短十一天的行程超級無敵緊湊,後半段真的老妹體力不行(?)而苦痛萬分,住在沒有熱水和硬體設施相對較為缺乏的小島四天,也的確生心理上來說都是負荷。
不過,一直以來,做田野調查、社區營造、永續發展就是我實務上缺乏的面向,所以參加 APYE 也算是圓了學生時代的最後一個 must-do。只不過參加完之後,我反而對於「提出 Proposal」這件事越發感到不安。只是短短觀察了四天的我們所提出的提案,真的能夠解決當地人的問題嗎?我們這些來自已開發世界的學生,能夠怎麼樣突破自己的脈絡嘗試提出對方能夠接受、社會能夠消化的解方?為什麼許多人可以大言不慚的說,我們要「教育」他們?——這種每次我聽到都會寒毛直豎的說法。
我還是很擔心,許多時候我們只是為了自我滿足而強加於人而已,尤其是菁英階層的學生。所以這次要說有什麼收穫,並不是重新點燃了熱情與夢想什麼的,反而是:被無法徹底瞭解問題的未知、惶恐、不安所大舉侵襲。但,沒錯,這反而正是我想要的收穫。
菲律賓的體驗還會再另外寫一篇更完整的感想描述的。因為經過這次之後,我再次確信我實在太愛菲律賓人了。去年在日本交到兩個菲律賓朋友,人都很幽默風趣、照顧朋友,而我在 APYE 遇到的菲律賓學生們也都非常熱心、積極,甚至工作能力也都遠超出以前我在臺大參加活動時共事的人(帶團康和炒熱氣氛的能力也有如天啓)。而菲律賓女性的活躍更是讓我印象深刻。以前對這個國家並沒有太大的印象,但這次去完之後對食物以及人們的風情都大感驚艷,真的還會想要繼續深入瞭解下去。
啊,最後要怎麼收尾呢?果然,還是恭喜一下自己總算從臺大畢業了吧。雖然我覺得,現在的成長有八成都是在飛離臺大之後才獲得的,但紛紛擾擾的臺大畢竟真的,還是像家一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