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16 妳不需要救星

潘寧
練習看看
Published in
8 min readAug 16, 2019

八月了。老實說這幾個月以來,一半害怕一半期待的倒數著離開的日子——這是倒數第二天在辦公室留下的哭哭紀念照。從今天開始在日本的生活踏出新的一步!

2017.10.16~2019.08.15

和公司同事一起吃午餐/晚餐、交回電腦和手機、清空自己的櫃子和包包、帶著小點心和每個部門有交情的人打招呼,甚至也和 CEO 打招呼後,結束了在再生能源開發公司的最後一天。想要分享自己第一份正式工作的感想。

總體來說,我了解自己是一個沒耐性,偏好立刻看見成果,而且容易厭倦的人。去年,一位能源業的資深顧問告訴我:「妳如果對能源、基礎建設感興趣,那妳必須要是一個有耐性的人,還要是一個能夠用長遠的眼光規劃的人。畢竟很多計畫可能長達幾十年才能看到結果哦。」那時候我就突然覺得,這好像聽起來並不是我 — — ?

回到現在,其實,我們的團隊可說是命運多舛。雖然上司們都是真的非常厲害的人,不管是財務法律知識、談判技巧、還是決斷速度等等,都可以看見過去十幾年來投資銀行、大型商社鍛鍊他們的痕跡。(有時候我真的覺得他們很像日劇裡的萬能主角,半澤直樹之類的)

儘管如此,(現在可以放開來講了!OMG)從我進去到現在,已經不知道多少次,努力都付諸流水:花了很久查詢的資料、做的簡報、翻譯的文件到最後派不上用武之地。說真的我還滿驚訝自己可以一直堅持下去。或許是我看見,有時候一件事情失敗的原因實在有太多了 — — 而經歷這些失敗或許並不是壞事,我在這中間執行的作業當然也不是枉然。

撇開我自己挫敗的情緒,我更佩服的是從三人團隊到現在十人團隊一起走過來的上司。不管有多麽不順,我從來沒有看過他洩氣。決定要挑戰一個案子,就立刻在一個月之內「總力戰」說服所有的人支持我們。因為有他的熱情,所以再多次觸礁我都告訴自己沒有關係、再繼續嘗試下去。

以前,完成任務後總是偏向立刻報告的我,現在懂得幫自己再留一天檢查的時間。收到信件立刻想要回覆的我,學會按捺自己的情緒或第一反應,告訴自己再多想一下再說。沈住氣來。

昨天上司在卡片上寫:「謝謝妳一直以來的支持和耐心。妳長久以來的協助,對於現在團隊的成就,或許比妳自己想像中貢獻的更大。很榮幸有機會和妳共事。」

看見「耐心」(patience)這個對我來說陌生的字,我突然發現自己也許是改變了。這個團隊教會了我什麼是耐心。雖然陸陸續續寫過很多心得,但是,這是我最大的收穫。

「對生活有期許」、「對自己能夠成就的事情有著高標準」、「對自己身邊的環境與人事物有所要求」

曾經在大學時期閃閃發亮的字眼,在社會生活中一切都是會讓人發瘋的源頭,甚至會憎恨自己為什麼不能屈就、放下。在每一天重複、瑣碎的工作中懷疑自己。在電車上下車、轉乘的空隙之間,一成不變的時刻屏幕,總是坐在一樣位置的流浪漢。推著行李箱擋在上班路前的旅客,說實話也成了我冷眼相看的對象。表情慢慢地變得僵硬⋯⋯那些,都是真實的生活。

在那之中我曾經有過幻滅的時刻。以為自己在東京可以成就什麼,但卻一直遲遲看不見轉機或者等不到舞台的時刻。我想要回到學生時期,用文字和書本和討論,就可以讓胸口一熱的單純。

在那些時刻,真的要提醒自己是為什麼在這裡。不是為了錢、不是為了誰、是為了自己想要繼續往下一個目的地走的「準備」。

讓目標帶著妳走吧。如果可以的話跑起來,飛起來。去看那些從未見過的、夢想中的風景。

(在那之前我要好好休息一個半月!)

這是遲來的 Fuji Rock 心得!

今年四月開始跑 Livehouse 之後,慢慢地對日本在流行什麼音樂敏感了起來,也慢慢知道更多不同的樂團和風格,於是朋友一約,黃金週時我就狠下心來一起買了兩日券(真的好貴啊~)

因為新潟苗場附近的飯店和民宿都已經訂不到了,所以我們這次挑戰租帳篷(也覺得這算是經典必辦事項吧?)。至於交通是訂 Official Tour 的巴士,直接從東京車站附近載到會場,滿方便的。

因為我們是週六早上才到,帳棚區都被前夜祭來的人佔滿滿了~所以兩個女生就這樣扛著十幾公斤的露營用具一路往山上爬將近二十分鐘,又氣喘吁吁的研究怎麼架帳棚(幸好有好心人士幫忙)。帳篷架好之後剛好來得及去聽十點、唯一從台灣來的的落日飛車(淚目)

在臺灣我也沒怎麼參加過音樂祭,但真的覺得 Fuji Rock 好好玩噢!

雖然週六遇到颱風,晚上的雨整個是用倒的、我的褲子也全濕(不誇張),但大家穿著雨衣一起聽 Live 也是一種特別的體驗。而且其實出乎意料之外,一個人行動的人很多(像我和朋友也是 80% 的時間各自走),畢竟音樂品味還是很個人的東西,各自去聽喜歡的 Live、再一起會合吃飯排澡堂睡覺、然後再各自去聽喜歡的 Live 之類的,很能自得其樂~(整整一天沒洗澡、累到不行後、進入澡堂那一瞬間真的是像天堂一樣!)

除此之外會場也有融合大自然、準備給小孩子的遊樂設施、用去年的廢棄物做成的藝術品、反核/沖繩/環保相關的理念攤位⋯⋯在垃圾回收方面也很嚴謹,讓人覺得很感慨,並不是那種「有小孩就不要來參加這種活動啊」或者是「單純來聽音樂爽玩一波」而已,而是包含更多意義的活動。

APP 我也覺得設計得不錯,有三天各個舞台的 line up,讓你可以打星星收藏做成自己的行程表(兩天來我都拿著折疊椅在各個舞台之間穿梭);還有地圖也做得很可愛。

會場除了理所當然的流動廁所之外,還有 ATM 車、信號車等等,各個食物攤位也盡量開放用電子支付。當然不能說是完美,但可以說是見證到活動設計、考量周到的部分。

還有也覺得露營裝備如果齊全的話應該可以很舒服。對露營燃起了一點點野心。(但是需要會開車的朋友。還需要一群也喜歡露營的朋友。難度好高已放棄。)

明年如果時間允許的話,還會想要再去。

想談談自己最近態度上的轉變。讓自己變得好過很多的轉變。

首先是定位好接下來的自己。

我果然還是不想成為「努力成為日本人的外國人」。雖然商業日語考試的結果不盡滿意,而讓我有點擔心、沒自信。但是經過一個月的沈澱,我覺得用日本人的標準來要求我本來就不合理,而當初雇用我也一定是因為有其他的元素可以滿足不足的部分啊。

不夠的部份我會努力去學。但我不希望自己被「和日本人一樣完美」的魔咒給綁緊,反而希望自己能夠堂堂正正的展現還不足的自己。

所以我不會再說:「擔心自己的日文不夠好」或者「希望我的日文不會給大家添麻煩」,我想要拋棄這種消極、經典、被視為謙遜但其實更像示弱的態度。我會這樣說:「我知道或許在工作上我的日文還有不足的部分,但是希望我目前的能力可以好好傳達意見,對團隊帶來貢獻」

只是一個轉念就讓我覺得不必再擔心害怕了。

還有一個轉念是讓我把自己拉出生活的黑洞之中關鍵的想法。前陣子的自己,常常把不順歸類到外部因素(像是日本)或是期待生活中可以出現一個救星讓一切變好。

但是轉念之後發現,其實我根本不應該讓「日本/東京」這個因素控制我的起伏、撼動我的自主性和能動性。雖然在一個環境下被改變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但是人類自己可以選擇要不要被改變,或者要怎麼樣努力才不會被改變。我決定再也不要寫「東京改變了我」這樣的話,而是「我決定做出這樣的改變」拿回我的自主權。

至於救星呢,我一直很希望可以出現一個「救星」,讓我能放鬆相處或者分享任何小事。但是我發現真的很難找到可以貼合自己基準和價值觀的人,所以硬要試著找出這樣的人反而變得更加難受。說到底我的期待也放錯了,自己的困境並不是別人可以幫忙解決的,一時的快樂或許能夠在當下得到一點點救贖,但是放長久來看反而是多增加麻煩而已。

有了這些認識之後我覺得,與其責怪外面的世界、期待別人來當我的救星,還不如好好面對自己。我不逃避但也不輕易被外界支配。還有我接下來的人生也不需要任何救星。

雖然都是很簡單的道理,但是要把一直推卸責任、自憐自艾的人打醒是很困難的。我很高興最近自己打醒自己了。

在十月來臨之前,快點長大一些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