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習說些什麼:搞定GTD(Getting Thing Done)

Kort Chang
練習說些什麼
Published in
7 min readJul 25, 2018

The Art of Stress-Free Productivity

GTD 搞定是一個對於很多人來說非常耳熟能詳的專案管理、時間管理的一套方法,我有時對於大多數人使用的東西有種反社會的心理,會下意識的排斥大眾容易接受的東西,但最近因為自己想做的Side Project與個人排程、目標有關係,才真正拜讀了GTD之父David Allen所寫的:中文譯名《搞定》,算是初步的與GTD第一次認識,所以接下來就講講,我在《搞定》書中獲得的新觀念。

《搞定》目錄:
第 1篇:搞定的技巧
第 2篇:實踐無壓力提升工作效率
第 3篇:關鍵原則的力量

在現今快速流動的社會中,所有的任務、資料、點子很多時候都是無預期的出現在個人的生活中,因此搞定的出現在於優化/取代過去傳統的時間管理方法,一般人直覺的時間管理方法不外乎像是:每日代辦事項、事件優先排續等等。但在現今社會中這種管理方法遇到非預期事件時容易瓦解,造成對於個人規劃工具的不信任,再者容易堆積各種非預期事物在大腦中,造成大腦的負擔。在此快速流動的社會下,搞定建議使用者照著搞定提出的5種方法,達到真正心境如水的工作狀態。

1. 捕捉:收集雜事

在了解步驟1之前,要先說明所謂:開放式迴路(open loops)是甚麼,David Allen比喻開放式迴路就像是:在美國很多人的家都有地下室,你有一天想起地下室很久沒有整理了,因此把「整理地下室」這個點子放進腦袋裡,想著未來有一天要整理地下室,因此你每次經過地下室時都會冒出一個念頭是「阿,我說過要整理地下室」,然後在充滿愧疚感的離開地下室。這就是開放式迴路,你的大腦會把事物堆積在大腦中,而大腦對於事物沒有過去與未來的概念,他會認為所有事物都應該是現在要注意的(noticed),因此會不斷地在腦中提醒你這件事。

而搞定的第一步則是首先處理這件事,你需要先把你腦中掛念的所有事情都先收集進收集工具/收件匣中,不論是點子、想買的東西、桌上的文件、開會紀錄,全部收進實體或數位的收件匣中,如果物體太大可以用便條紙替代,並且相信你會再次瀏覽這個收件匣,此刻就先把這些事物從大腦中移除吧。如此你就完成了搞定的第一步:捕捉。

2. 理清:清空收件匣

完成了第一步之後,要開始對於事物進行定義了,你可以從收件匣的最上面開始。首先你必須先問:這是甚麼?我想這非常明確簡單,我們經常收集了連自己都不知道是甚麼東西的物品回來,可能是某某文宣、廣告單,所以你必須先花時間整理一下這些東西。
再來判斷是否可行動?

如果答案為否(不須行動),其中有三種可能
1. 垃圾:那就趕快把它丟掉或刪除吧。
2. 孵化事務(未來可能必須處理的事務):放入行事曆、檔案夾系統或「將來/也許清單」,透過設定時間提醒你這項事務。
3. 參考資料(有用的資訊,或許未來會派上用場):放入歸檔系統。

如果答案為是(可行動),那你必須釐清2件事:
1. 自己承諾了甚麼專案或結果?
2. 下一步須採取的實際行動是?

當事件涉及某個專案時(書中對於專案的定義為,須執行超過一件事情以上的都可稱為專案,所以大至出書,小至打掃廁所等等),你可以把他列入「專案清單」中。

這張清單是檢視目前情況、期望達成的目標以及讓人每週都能感受到「生活盡在掌握 」的關鍵驅動因子。

再來則是決定,此事物的下一步行動為何。
以「維修汽車」為例,你必須先決定此事物的下一步行動為何,例如「聯絡維修廠」或者「確定維修廠營業時間」等等,這些都是此事物實際的下一步行動。一旦決定好下一步行動後,你就有了三個選項:
1. 立即執行:如果這件事不用2分鐘就能完成,那就現在馬上去做。
2. 委派他人:如果要花2分鐘以上,就要自問:「我是執行此行動的最佳人選嗎?」,如果不是,就委派給適合的人。
3. 延遲處理:如果要花2分鐘以上,且自己是適合的人選,就必須延遲處理,把行動加進「下一步行動清單」中以便追蹤。

3. 整理:設定正確的儲存工具

作者認為如果要妥善追蹤與管理所有的事項,可以分為以下7個基本類別:
- 行事曆行動與資訊
- 下一步行動清單
- 專案清單
- 專案支援資料
- 等待清單
- 參考資料
- 將來/也許清單
且作者也提醒,清單中的事項不須按照優先順序排列,否則當情況有所變動時,就得再重新安排或重列清單。

試圖建立排序架構,一直以來都是許多人在整理過程中困擾與挫折感的來源。

行事曆

作者把行動的提示分為兩個類別:必須在特定時間或日子執行的事,以及必須盡快完成的事。而行事曆負責處理前者。
1. 確定時間或日期的行動。
2. 確定時間或日期的資訊。
所以別再放「每日代辦事項」清單,因為新的事情隨時會進來,在現代根本無法預先敲定代辦事項,彈性在現在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行事曆中只能放這天絕對要完成的事項,而非需盡快完成的事。

「下一步行動」清單

所以請把需盡快完成的事項放入「下一步行動」清單當中。如果只有20~30項行動,記載同一份清單中還沒有問題;但如果多達50~150項行動的話。作者建議再細分為不同類別會比較合理。例如打電話、用電腦、外出辦事、家裡、任何地點,甚至是不須用腦等等。透過不同的情境能夠真正地達到良好運用時間且不失品質的行動。

將來/也許清單

擁有「想做但不是現在,希望被定期提醒」特性的事項都可以放在此清單中,並且在每週檢視當中評估當前的專案,考慮不同專案的可能。

等待清單

將委託出去的事項放入等待清單當中,然後透過時時檢視此清單,判斷是否需要對此委託採取行動(例如檢查進度)來推動委託的事項。

專案清單

專案清單本生並非用來放置專案計畫或細節內容,也不依照優先順序或急迫性來排序,因為其用意只是將其作為開放式迴路的索引。透過瀏覽專案清單,清楚的掌握目前需要完成的承諾有哪些,並規劃其專案的下一步行動來完成專案。且能夠對於分配生活、時間、金錢有著巨大的影響。

專案支援資料

專案支援資料並非專案的下一步行動或備忘提示,而是用來支援行動並讓人思考專案內容的資源。

因此把專案資源資料當成行動提示(例如列舉此專案需要的行動)的話,容易使使用者對於大量的資料與文件感到麻木,進而更不願意採取實際的行動。所以請把行動提示放入下一步行動清單中,專案支援資料請當成支援實際行動時的資源即可。

4. 回顧/檢視:更新系統,保持最佳功能性

對於檢視利用以上三個步驟建造的系統,作者提供了幾個步驟供使用者參考。
1. 先檢視行事曆:因為行事曆上都是絕對要完成的事物,所以首先檢視,也能透過此行為決定目前還能接受多少委託。
2. 檢視下一步行動清單:如果有透過情境分類清單,便可以藉由目前的情境做出較好的行動判斷。並且相信自己的行動清單,透過比較其他項目,決定目前的最佳選擇即可。

每週檢視

簡單來說就是重複執行以上的4個步驟,透過捕捉、理清、整理、以及回顧所有未完成的承諾,再次清空大腦,並且確認一切事物盡在掌握之中,使得系統永遠都在最新、可信任的狀態下,讓休息時間可以不被打擾。並且練習從不同角度\層次檢視目前的清單,確定方向沒有走偏。

5. 執行:做出最佳行動決策

搞定方法的最後一個步驟及為執行,看似是最重要的一個步驟,但作者提出的答案非常簡單,就是相信自己的直覺。我們以上已經用了4個方法,讓系統維持在最可信賴且最新的情況下,目的即為讓你在進行決策時能夠更為方便、快速,因此如果你有訂定情境清單,並且判斷目前擁有的精力以及時間後,選擇一項目前最須完成的事情即可。如果有突發事件,請先執行行事曆上今天一定要完成的事項後,再去處理突發事件,以防未完成的事件最後演變成更多的突發事件。然後最後透過由下往上的理清模式,決定自己到底想過怎樣的人生,想達到甚麼樣的目標。

搞定是一個非常完整的規劃人生的方法,適用於所有想要「搞定」目前凌亂狀態的你,在使用搞定方法之前,我的腦中充斥著各種想做的專案標題,但都因為沒有花一點點時間去決定這些專案的下一步行動,導致下意識地去逃避這些事物,對事物的進度一點幫助也沒有。David Allen在書中運用了各種比喻來說明有關搞定的一切觀念,如果你對如何做出良好的決策、如何增加創造力、如何無壓力的提升工作效率,搞定 GTD(Getting Thing Done)這本書非常適合您,期待我們都能一起做到人生期望的每一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