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紅蘿蔔加棍棒

自我決定論(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Photo by Priscilla Du Preez on Unsplash

【社畜現象】

什麼是「紅蘿蔔加棍棒」?

以職場來說「紅蘿蔔」就是加薪、升遷、業績獎金,也就是符合公司的利益,所發給你的獎勵。同理,「棍棒」就是取消職務加給、減薪、記過、扣除獎金、加班不給付,也就是達不到公司的標準或利益,所給予你的懲罰。

根據上述我們可以看出來,「你」處於被動狀態,公司利益不見得與個人利益重疊,衡量標準和制度也不是由個人建立。究竟「外在獎勵對內在動機的影響有多少?」 這個問題要是用白話文來說,就是「加薪可以讓你開心多久?」

心理學家說:不會太久。有人說三天、有的人開心一個星期、最多3個月就無感。為什麼會這樣呢? 是什麼影響了我們的動機 ?

【理論簡介】

1970 年初期,心理學者愛德華‧德西(Edward Deci)和里查‧萊恩(Richard Ryan)發展出一套「自我決定論(self-determination theory)」,討論與工作場所相關的研究,一般認為人的動機來自金錢、名聲等外在成就,自我決定理論認為所有員工都有三種基本的心理需求,就是自主性(autonomy)、能力(competence) 和關係 (relatedness),實驗發現基本心理需求得到支持或受到阻礙的程度會影響動機的類型和強度。

【自主動機】

當一個人理解他們工作的價值和目的時,會有「主人翁」的感覺,也就是主角光環,他們會對工作自主執行,並得到明確的反應和支持,他們很可能成為可靠的存在,表現更好學習更好,適應能力更強。相反的,當動機受到控制時,一個口令一個動作,無論是通過額外的獎勵還是權力的威脅,外在焦點會縮小員工的努力範圍,產生短期目標成果的收益,但對日後績效產生負面的效果,這就可以解釋為什麼加薪快樂不了多久。

有內在動機的活動,它是能自發性的提供回報。這種現象普遍存在,是人類的固有動機,它展現在兒童的遊戲中,在沒有外部獎勵或提示的情況下,兒童仍會熱情地從事遊戲活動。內在動機在成年人的活動中也很明顯,例如興趣和嗜好,做再久也不覺得累。所以,自主動機和受控制的動機是有區別的。社會背景和個體差異則是兩大變數,在工作場所中社會背景是公司的支援,個體差異則是員工的能力。

【對實踐的影響】

自主性(autonomy)、能力(competence) 和關係 (relatedness)這三種基本心理需求經常被當作一個組合,能夠長期延續動機,滿足這三種需求會產生更大的工作滿意度。所以想要改善組織內的工作環境,可以考慮這樣做:

(1) 允許員工獲得能力,能夠勝任才會獲得成就感,產生自信。

(2) 允許員工體驗的自由,分配具挑戰性的任務,並在請求時給出理由,讓他們開始有選擇權。

(3) 在關係中感到尊重和歸屬感,當員工體驗對自主權的支持,也會覺得與組織的聯繫更加緊密。

研究表明,自主動機會減少職業倦怠、工作疲憊和離職。

自主動機與工作疲憊「負相關,」但與工作承諾「正相關」。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SDT)

自我決定理論是人類動機的宏觀理論,從員工的觀點(他們的福祉)或公司擁有者(他們的利潤)。 SDT提供了指導策略、實踐和環境的概念,目的是促進健康和高品質的表現。

相關文獻:

工作組織中的「自我決定理論」:一門科學的狀態

【LikeCoin化讚為賞】

--

--

極簡成長 | 平靜力量
習慣養成中心 2022

週報作家、圖像記錄員、極簡成長引路人。善用文字和視覺圖像傳遞重要訊息,撰寫關於: 自我肯定 ∣ 長期心態|第二曲線 的文章。利用寫作研究複雜理論,任務是幫助人們思考自己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