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工作就該懂:用創業家思維,打造夢想的職涯規劃

一開始,我就被前言的這段話所吸引了。

人人都是創業家。

當人類還在洞穴生活時,我們都是自營業主,自己覓食、自給自足,那是人類歷史的開始。隨著文明來臨,我們壓抑了這項能力,成為「勞工」,因為他們在我們身上貼了「你是勞工」的標籤。

於是,我們忘記自己是創業家。

—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穆罕默德.尤努斯

現在職場工作者愈來愈焦慮了,我想這一點沒有人會反對。但為什麼呢?

工作愈來愈沒有保障、面對的問題愈來愈複雜、接觸到的資訊愈來愈龐大,這些問題都衝擊著每一位工作者,心想著:過去的職涯規劃真的還有用嗎?如果不行,那該怎麼辦?

用創業家思維經營個人職涯:每個人都是一個小事業

這本書,是知名創投家,同時也是LinkedIn創辦人雷德.霍夫曼在2012年出版的。在2013年出了繁中版第一版,今年是第三版了。他以創業者的角度來闡述職涯發展該思考的問題,並說明如何將創業的技巧運用在個人職涯的規劃與發展上。

內容在如今看來,比七年前更為貼切了。

愈來愈多人投入創業的道路,而職場工作者也愈來愈像創業家,面對著更多的不確定性與變化。傳統職涯發展路線遭到推翻,原因之一是全球化和科技化交互影響的趨勢,同時帶來一些影響:

一、科技創造新工作的速度比取代工作的速度來得慢,而且新工作往往需要更高深的技能。
二、全球化讓工作更容易移到海外、讓世界各地的人彼此搶工作,連帶壓低薪水。
三、公司預期員工到職時就能勝任工作,或學得很快;學習新技能、在工作上表現得更好,訓練與投資自己,變成了員工的責任。

底特律故事 vs. 矽谷模式

許多公司和產業,就像底特律的汽車業一樣,面臨著急速衰退。雖然每個情況都不相同,但根本原因通常都和成功衍生的傲慢、未能即時發現競爭採取因應行動,不願冒險把握機會,或無法順應趨勢不斷調整有關。

矽谷模式,是指早期的蘋果、皮克斯、思科,到近期的Google、Facebook、YouTube 等公司,不僅提供了新的企業創新模式,也提供了個人職涯發展所需的創業家思維,包括有三點:

一、為達卓越成就,大膽而理性地承擔風險
二、打造專業人脈,讓他們能提供情報、資源與具體行動來幫你
三、懂得把握突破的機會

在這本書中告訴我們如何將創業技巧運用在個人職涯上,來達成兩項目標:

一、如何在充滿改變與不確定的年代中生存?
二、如何從人群中脫穎而出?

答案就是「創業家思維」,包括承擔合理風險、創造競爭優勢與打造專業人脈這三個關鍵。具體來說包括六項技巧,分別在書中的各章節有完整的說明:

一、結合資產、抱負和市場實際狀況,創造你的競爭優勢
二、採用ABZ計畫
三、建立真誠、持久的專業人脈關係
四、援用人脈的豐富資源適時採取行動,為自己發掘、創造機會
五、追求專業機會時,精確評估並理性承擔風險
六、善用人脈情報,尋找更好的機會,做出更好的職業決定

我將書中對應這六項技巧的章節中的一些重點摘要,加上我自己的觀點,整理如下。

創造出小勝的競爭優勢:組合出被需要的獨特條件

你不必比所有人更好、更快或更便宜。

但對於你積極爭取的機會,你必須能回答二個問題:

一、你如何成為「最早、唯一、較快、較好,或比較便宜的」人選?
二、你能提供什麼難以取代的價值?

想要樣樣比人好、做到最好,是一種迷思;結果是樣樣做不好,也無法贏過任何人。相反地,你應該在特定領域(產業和技術)競爭,找出能創造競爭優勢的特定利基點。

競爭優勢是由三塊動態拼圖組合而成的。

第一塊拼圖是「資產」

也就是你所擁有的本錢,包括軟性資產和硬性資產。

軟性資產是無法直接用金錢取得的資產,包括腦中的資訊知識、專業人脈、信任商譽、精通技能與個人品牌等。

硬性資產則是列在資產負債表上的東西,像是現金、股票、實體資產等。當你有足夠的經濟後盾時,可以更積極投入財務風險較大的行動。另一方面,在轉換跑道時,相較於只能撐1–2個月沒收入的人,能忍受6–12個月沒收入的人會有更多的選擇,這其實是很大的優勢。

資產組合並非固定不變,可以自我投資,強化個人資產。

第二塊拼圖是「抱負與價值觀」

包括你的願望、想法、目標及對未來的遠見。

當你在做自己在乎的事情時,不但會更努力、做得更好,也能持續得更久。在你不斷成長及世界不斷改變的同時,你也在改造自己;你的價值觀和抱負,也會隨著時間改變。要懂得接受不確定性,你的身分不是找到的,而是自己出現的。

第三塊拼圖是「市場供需狀況」

簡單來說,就是你生活的這個現實世界。

顧客不想要或不需要的產品無法賺錢;無論你的技能、經驗或其他軟性資產有多特別,如果不能滿足付費市場的需求,都不會帶來任何優勢。

不存在的市場,才不在乎你有多聰明。

你擅長某件事,不見得就有人願意付錢請你做。如果有人願意降價做那件事、又做得更好呢?或許,市場從一開始對你的技能就毫無需求呢?有熱情是好事,但如果你的能力撐不起熱情、技不如人又該怎麼辦?

所以,這三塊拼圖必須同時考量,而且要經常評估,因為隨著時間它們會持續改變形狀與大小。

改善競爭優勢最顯著的方法,就是強化你的資產組合並多元發展,或是鎖定既有的資產,投入比競爭對手表現更優勢的利基市場。

以我自己為例,就曾經做過這樣的評估。

軟性資產:十多年半導體產業的實務經驗。從系統開發、數據分析、業務行銷到策略幕僚的角色轉換,讓我有獨特的職場思維與問題解決能力;精通統計分析、數據洞察、邏輯思考、商務簡報、策略規劃等職場必備的競爭力。

硬性資產:成為自雇者時的現金足夠支應一年的時間沒有收入。這讓我有半年的時間可以深入了解培訓與顧問的市場供需與商業模式,然後有半年的時間去開拓市場。

抱負與價值觀:我希望成為自雇者,改變職場工作者創造價值、展現價值與變現價值的思維與技能養成,不只是有效解決工作上的問題、更要展現個人的專業價值。

市場供需狀況:市場上的培訓對象普遍以基層為主,顧問對象則以高層或公司層級為主,但具備十年以上職場實務經驗與跨域發展資歷的講師或顧問相當少見。

因此,綜合三塊拼圖的考量,我選擇以企業為服務提供對象,主要在解決職場工作者在面對工作問題時所需要的技能。初期以基層工作者為主要對象,提供商務簡報、邏輯思考、數據分析與問題分析與解決等主要技能;中後期則轉換到中高階工作者為主要對象,提供簡報邏輯、商業洞察與策略規劃等高價值實務技能。

成為自雇者三年多的時間,也成功切入微軟、可口可樂、松下等知名外商,逐漸累積個人品牌。同時也在今年初出版了一本書《我用模組化簡報,解決99.9%的工作難題》就是結合過往的工作與培訓經驗,以及敏捷思維、系統思考與商業思維所產出的一套系統化做法,解決職場工作者所面對的各種工作報告難題,也算是對這三年的成果做個階段性總結。

職涯是永遠的測試版:沒有最佳規劃、只有不斷應變的ABZ計畫

傳統的職涯規劃,在過去相對穩定的情況下是可行的。

但是在現今快速變化的年代,這樣做即使不危險,也會有很大的侷限。你會改變、環境在變、競爭對手也在變,沒有進步其實就是一種退步。

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贏過了所有人,卻輸給了時代。

假設環境、競爭對手都不會改變,然後規劃十年後想達成的目標、再規劃具體行動的做法,已經行不通了!你必須更靈活的調整職涯計畫、同時維持彈性,聆聽自己的心聲、也得傾聽市場的聲音。

你需要規劃ABZ計畫。

A計畫,是現在正在做的事,是你目前落實的競爭優勢。執行A計畫時,是邊學邊做,同時根據實際學得的經驗,反覆測試、調整。B計畫,是你需要改變目標或方法時所採取的應變對策,跟A計畫差不多但不需要太過詳盡。同時是當A計畫行不通,或是發現新機會時會採用,然後變成新的A計畫。Z計畫,是救援方案,為了能讓你承擔A、B計畫的不確定性與風險。當你的生涯計畫都落空了、人生規劃都毀了,或是你想要大幅度地改變人生、重新來過,你有什麼穩健的計畫?

書中對於做計畫時的四個提醒蠻值得參考的。

一、考慮三塊拼圖的組合,能開啟最大潛能的,就是最好的計畫。
二、邊做邊學、試出錯誤才能撥開迷霧,要試過才知道最好的計畫是什麼。
三、提前規劃兩步,讓選擇帶來更多選擇。
四、打造帶得走的獨立身分,拿掉名片光環與公司資源還剩下什麼。

建立專業盟友網絡:一個「人才」走得快、一群「盟友」走得遠

無論你的想法或策略有多了不起,單打獨鬥永遠會輸給一個團隊。

頂尖的專業人士會建構人脈網絡來縱橫世界。就像運動員需要教練和訓練師;導演需要製片和演員;政治人物需要金主和軍師。

人脈對於個人職涯也很重要,無論你在哪個組織或位階,都需要與人互動。人是重要資源、機會、資訊和喜好的來源。對於大多數企業來說,即使能力稍差一點,只要能和人相處融洽、在團隊裡有貢獻,那還是比能力強卻無法團隊合作的人對公司更有益。

人際關係很重要,是因為你身邊的人會塑造你的為人、影響你的樣子。但是,個人交情和專業交情是不同的,懂得如何建立真誠的專業交情,才能衍生出幫助你改寫人生履歷的個人交情。

首先,是從對方的觀點看世界。
其次,思考如何幫助對方、和對方合作,而不是想著能從對方身上得到什麼。

關於這兩點,我在過往的職涯發展中有深刻的體會,建立真誠關係的關鍵就在於:先解決對方的問題,再處理自己的問題。

如果你想要培養深厚的人脈來推動職涯發展,應該先檢閱既有人脈,將焦點放在兩種在專業情境中較為重要的關係上。

第一種是專業盟友。碰到爭執或面臨壓力時,誰會站在你這邊?你會邀誰去吃晚餐、一起腦力激盪職涯的選擇?你信任誰、與誰共事?對於重大事件,你會找誰徵詢意見?你會和誰一起檢討人生的目標和計畫?

第二種是弱連結和點頭之交。

有個「六度分隔理論」認為世界上任何互不相識的兩人,只需要很少的中間人就能夠建立起聯繫,平均而言是六度。但在專業上能幫上忙的,只有距離三度分隔的人,包括你認識的朋友或同事、朋友的朋友、朋友的朋友的朋友。

如何接觸到這些人、如何實際建立起交情,成為最有價值的後台,就是職涯發展的關鍵。你的人脈價值和強度,不是由通訊錄的聯絡人數、或是臉書上的朋友數來決定,真正重要的是你的盟友、你的信賴關係強度和多元性、人脈中流動的資訊新鮮度、弱連結廣度,以及接觸第二、第三度連結的容易程度。

你該追求的是「最佳人脈」而不是「最多人脈」,你的專業發展有賴於靈活往來、大方善待在乎你的人。

不斷鍛鍊對機會的本能反應:機遇要自己養

成功從機會開始,你需要在人脈的協助下,尋找與培養專業機會。

但不是什麼機會都可以的,你需要專心尋找能累積寶貴職場經驗、增加競爭優勢、加速發展A計畫或B計畫的機會。

成長的軌跡,往往不是一路穩定向上,而是在遇到突出的機會突破點之後,才讓職涯飛竄成長的。即使你還不知道機會是什麼或在哪裡,還是可以刻意提升專業機會的質與量。

問題是:如何尋找與創造職場機會?書中的六個建議值得參考。

一、保持好奇心;隨時處於「啟動」的狀態,才能驅動所有尋找機會的行為。
二、主動出擊;當你動起來時,是在編織一張又寬又高的網,捕捉朝你而來的巧妙機遇。
三、設定有技巧的行動原則;做自己、做覺得對自己有益的事、善用競爭優勢的事。
四、要找機會,先找人;機會只會在專業人脈中流動。
五、從自助(DIY)變群助(DIO,do it ourselves)
六、以圈內人身分加入群體,比如說校友會、讀書會或老同事團體。

擁抱不確定性:別怕風險!沒有不確定就不是好機會

每個機會和職涯的改變,都有對應的風險。

如果你不需要認真思考工作牽涉到的風險,那可能不是你要找的突破機會。很多人以為將所有風險降至最低,就有穩定的職涯發展,但在瞬息萬變的世界裡,這反而是最危險的做法。

我們不該迴避風險,而是要明智地承擔風險,才能獲得獨特的競爭優勢。

關於評估與管理風險,書中也提出了一些原則建議:

• 別高估負面風險、低估正面機會,以及低估用來處理風險與把握機會的資源。
• 試問自己是否能容忍最糟的情況?你需要有穩健的Z計畫。
• 保留反悔的選項,當你發現自己錯了,能輕易推翻先前的決定嗎?
• 別把不確定和風險混為一談。
• 考慮年齡和階段對於風險的影響性與容忍度。
• 追求別人誤認為風險的機會。比如說薪水少但學習機會多的工作、不穩定的兼職或約聘工作、雇用經驗不多但學習迅速又便宜的人才、所有人都覺得有風險的機會等。
• 承擔短期風險可以增加長期穩定,是一種反脆弱能力

懂得情報提問力,決定了職場勝出的關鍵

比爾蓋茲說過「讓公司有別於競爭對手、讓你與眾不同的最佳方法,就是運用資訊情報達到卓越成果。蒐集、管理、運用資訊情報的方式,決定了你的輸贏。」

但教育體系與社會經驗,並沒有教會我們足夠的資訊和知識思考的方式。

資訊和知識不是靜態的,而是永遠在變動。所以我們不能將資訊或知識當做固定資產,認為學會之後就永遠是自己的。你也不可能將所有資訊與知識全塞進腦袋,符合現代競爭優勢的做法是:在需要的時候,知道如何讀取、或是如何搜尋到資訊或知識,才是勝出的關鍵。

所以要培養人脈素養,因應專業挑戰。你不需要自己什麼都會,但需要有專業人脈圈可以發問,取得有價值的情報或知識。但是,懂得如何提問也是一種技巧。

• 一般資訊:對整個人脈圈發問。
• 特殊資訊:鎖定特定對象直接發問,包括領域專家、很了解你的人、絕頂聰明的人。
• 交談,而不是審問。提供情報給對方,促使他們禮尚往來。
• 根據你希望獲得回答的具體性,調整問題的觀點明確性。
• 想獲得優質的情報,要懂得用正反陳述與引導來影響回答的結果。
• 用追問與旁敲側擊來獲得更具體、完整的情報。

作者在書中一再提及的觀念,就是「把職涯當做永遠的測試版」,運用的就是「創業家思維」,包括承擔合理風險、創造競爭優勢與打造專業人脈這三個關鍵。

我想不論是職場工作者、自雇者或是創業家,書中的建議都十分實用,也值得好好省思。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不錯,請不吝給我一些掌聲;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也歡迎分享與持續關注我的最新文章。

歡迎支持我的新書《高產出的本事》與《我用模組化簡報,解決99.9%的工作難題

劉奕酉|簡報.簡單報 創辦人/鉑澈行銷顧問有限公司 策略長新書《高產出的本事》|博客來連結
新書《我用模組化簡報,解決99.9%的工作難題》|
博客來連結
職人簡報與商業思維專家。期許透過簡報與商業思維,解決職場工作者在工作上的問題,並展現個人專業價值。培訓、講座、專欄、顧問服務邀約請私訊。簡報.簡單報FB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easypresentation/文章轉載授權請私訊聯繫 (easypresentation2016@gmail.com)

--

--

職人簡報與商業思維|劉奕酉
職人簡報與商業思維

鉑澈行銷顧問策略長/專注提供企業與職場工作者在思考、表達與問題解決領域的培訓與顧問服務/著有四本暢銷書/邀約請私訊 easypresentation201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