夾層的政治筆記 | 柯市長:市長室發言人不代表我

H.J
夾層的職業併發症後群
3 min readMar 15, 2018

柯市府團隊創意無限,總是能在看似僵固的政府體制之中,找到一條彈性的路,創造出一種機制,而這個機制,會讓知道體制的人覺得怎麼可以這樣做,但不知道體制的人就會覺得那有什麼大不了

前陣子,這位台北市政府有位市長室的幕僚鬧了個新聞。這則新聞內容中,幕僚到底說了什麼惹禍,不是這篇要討論的重點,而是這位幕僚很快的就被柯市長切割。

說真的,我的認知就是,既然身為幕僚,責任就是協助老闆,最好不要鬧新聞,如果有任務要變成媒體報導的對象,那也要是正面加分的新聞,而不是負面扣分的新聞。

這位幕僚是市長室同仁,媒體上可查到的職稱是專員,但對外,會有人稱呼市長室發言人,上一些節目、參與議員的會議,也是用這個頭銜。這個「市長室發言人」的頭銜讓人頗為好奇?

因為台北市政府的組織規程裡面,是沒有市長室發言人這個編制,所以怎麼冒出來這個頭銜的?這也只有極具創意的柯市府團隊才能想出來。那麼,明明市政府,已經有市政府發言人,還需要市長室發言人?這兩個人要怎麼分工?什麼事情是由市長室發言人發言?什磨事情又歸市府發言人發言?

而且在行政層級上,市長室並不是市政府或民政局或交通局等,是一個機關,市長室只是秘書處裡面的一個單位,如果可以有「市長室發言人」?那麼秘書處其他的單位,譬如為什麼不能有「副市長室發言人」?「市政顧問室發言人」?或者,「發言人室發言人」?整個台北市政府各機關各單位就可以「室室都有發言人」、「人人都能護市政」,這樣才皆大歡喜啊。

另外,有人可以解釋一下,為什麼已經有市政府發言人還需要社長室發言人?難道現在的市府發言人講話不能代表市長?很可惜的是,就在這個新聞爆發時,媒體訪問柯文哲市長的回應時,柯市長還表示這人講話不代表他本人,所以,按照柯市長的說法,不能代表柯市長,被柯市長切割的,是這位上節目為老闆力戰名嘴的幕僚。

建議政論節目,以後邀請這類可能被老闆切割的來賓(或發言人)來上節目時,製作單位必須在來賓鏡頭上,除了打上頭銜,也要多加註一行警語,譬如:「台北市長室發言人某某某」「警語:柯市長表示發言不代表他」,這樣才能提醒觀眾,也盡到一些社會責任。

--

--

H.J
夾層的職業併發症後群

| 一卡通 X iPASS MONEY | 政治幕僚→電支菜鳥 | 想走學術路線卻迷航 Ph.D. candidate in Development Studies | 喜愛 Stand-up comedy 卻患冷笑話上癮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