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工圖書館} 以《百工裡的人類學家:帶你挖掘「厚數據」,以人類學之眼洞悉人性,引領社會創新》一書為窗,在職涯田野中蛻變成為厚數據創新的思考者與行動者

陳懷萱(Huai-Hsuan Chen)
職涯田野觀察室
7 min readMar 4, 2018
2018年百工團隊延續與104職涯社群的合作,舉辦「窺看百工職涯小聚」一系列的講座活動,小編懷萱在這篇文章中,重申百工團隊的核心價值,讓新加入百工的讀者能夠了解我們團隊的精神,同時更從職涯發展與職場田野的角度再次介紹版主世祥的好書,期許我們不管在職場的哪個位置或角色,都能夠發揮人類學視野的思考力,為自己的職涯開創新藍海。

在各行各業中,從職人養成之路看見「人」在社會裡的意義與價值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總是為自身所處世界的人事物賦予意義,讓自己可以與世界產生各種連結。意義產生的過程來自於我們的各種社會互動,而我們賦予意義的方式,則是與我們的價值觀、宗教信仰、文化傳統相關。百工團隊認為,挖掘並發現研究對象與自身所處社會如何詮釋經驗的最深層文化脈絡,不只是人類學家思考、觀察社會、與社會對話的方式,也是一種重建「人」的價值、促進社會創新的視野。這也是我們成立「百工裡的人類學家」社群的使命與任務。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是一個在台灣推廣人類學知識大眾化的團隊,我們透過科普推廣、職涯學習以及職場技能等面向的發展讓人類學與人類學家的,線上知識服務與實體的社群講座與工作坊等活動,讓人類學知識應用發展的價值被更多人看見。

就是在這樣的思維與脈絡下,百工團隊自2014年開始從臉書粉絲頁延展到線下的人類學應用推廣活動,同時,中山大學創新創業學院學程專案助理教授也是百工團隊的發起人與領航員宋世祥在2016年出版了《百工裡的人類學家:帶你挖掘「厚數據」,以人類學直言洞悉人性,引領社會創新》一書,利用十三個不同領域的應用案例,來展現各行各業的職人如何運用人類學視角,挖掘生活中的「厚數據」來洞察文化需求,在社會現場發展出「以人為本」的創新。

本書探討的「百工裡的人類學家」,可能是直接或間接學過人類學,或者是自學人類學,或甚至從來沒有想過自己其實在做類似人類學家所做的工作,但他們都凸顯了人類學方法與態度的價值,證明善用人類學的能力與特質,能在各領域積極創新,帶來正向的社會影響力。

「以人為本」作為一種思考的態度

世祥在這本書中,以「厚數據」的設計思考模式開展出人類學與商業管理跨領域的交匯空間,凸顯厚數據呈現具體情感、故事、意義對於洞察商業需求,以創新因應瞬息萬變市場挑戰的力量。破壞式創新大師克里斯汀生曾經說過的,學習如何「不同凡『想』」就開啟了創新的可能性。世祥在書中透過十三篇涵蓋商業創新、社會設計、在地生活、飲食風情以及民族誌創作的人物訪談,試圖重新定義並挖掘各行各業裡的「人類學家」,如何透過民族誌式的田野調查方法自身所處的社會,保持對人的行為與文化現象的敏感度,運用參與觀察與深度訪談蒐集厚數據來理解人日常行為習慣背後的核心概念。

圖片來源:https://tedxkaohsiungharbor.files.wordpress.com/2017/12/e5b081e99da2e59c96.jpg

世祥藉由這些案例更加強調的是「百工裡的人類學家」對於文化價值的重視。藉由歸納與詮釋在不同行業領域的職人運用人類學視野的方式,更透過「厚描」呈現出職人如何挖掘一群人或一個社群行為邏輯與思考習慣,透過體會、同理、連結來展現以一種具有人文關懷深度並產生社會影響力的行動。

把職場當作「田野」:透過人類學式實踐,在專業中彰顯人的價值

當台灣社會逐漸從勞力密集的農業、工業發展為主的經濟生產方式過渡到以服務業為主體的發展方式,產業類別與職業結構也開始發生變化,進而影響著我們對於職業內涵的定義以及職涯發展的想像。尤其,數位時代的來臨,標示著科技帶來經濟生產模式、知識傳播、學習模式的改變,當我們的世界開始一步步走向「智慧生活」的願景時,產業發展創新也使得我們的工作類型與職場分工定位也正在迅速改變。

回到個人職涯發展的面向,現在的我們面對日新月異的科技與知識爆炸的世界時常感受到的是對於各種專業知識與技能創新的需求與學習壓力。然而,除了工作專業發展的面向之外,我們往往還有另一個層面的需求,會希望自己能夠在職場掌握與老闆、同事、客戶的溝通相處之道。除了具備專業能力與處理工作的各種SOP與流程之外,理解職場人際互動的「眉角」是讓工作得以順利推動、找尋自身定位與優勢不可或缺的要素。

不過,要怎麼參透與掌握「眉角」?其實這個問題往往沒有標準答案。猶如人類學家進入田野或研究場域透過「以身為度 如是我做」的身體勞動參與實作過程,跟隨當地生活節奏融入社會來發現研究社群的思考方式及價值觀背後的脈絡,我們在各行各業、不同領域、不同職位的工作經驗,往往也反映出百工職業所呈現出的各種社會變遷的真實樣態以及個人與所屬社會人際互動所交織出來的文化樣貌。

📷

最後,職場如田野,當我們從人類學的視野來看待快速變化的職場環境,百工裡的人類學家團隊想要跟大家分享思考職涯發展的不變心法,即是蒐集「厚數據」的能力:要具備更夠組織職場人事物成為意義網絡的全貌觀,並且保持對於組織文化樣貌的觀察力與敏感度,更重要的是,要能夠養成反思眼前文化現象的脈絡以理解互動對象與組織環境文化邏輯的能力。

{活動預告}

2018年百工裡的人類學家與104職涯社群合作的「窺看百工職涯小聚」系列活動即將登場!我們首先推出{用厚數據之眼看見職涯新藍海}兩場系列講座,來打開讀者與觀眾對於職業職場的想像,看見自己創造職涯發展的可能性!!

第一場:人類學徒的職場觀察與跨域日常

時間:3/28(三) 19:00-21:00 講者:林宛瑩/智榮基金會龍吟研論研究經理主持人:陳懷萱/百工裡的人類學家共同創辦人

在這場講座中,林宛瑩經理將會跟大家分享分享基金會組織文化,以及工作團隊如何運用人類學方法研究生活型態,挖掘出重要的消費價值觀脈絡與需求,為產業提供前瞻觀點。

第二場:人群中的說書人:包山包海的顧問業UX研究職涯發展之路

時間:4/11(三) 19:00-21:00講者:林蕙如/悠識數位研究總監/台灣使用者經驗設計協會理事主持人:林承毅/林事務所服務設計師、百工裡的人類學家團隊核心成員

在這場講座中,悠識數位研究總監林蕙如將會分享她的職涯發展歷程,以及顧問業如何藉由人類學式田野調查發現問題與洞察需求,發展出「以人為本」的設計與實踐方法。

因為場地空間限制,名額有限,請大家先把時間敲定下來,報名方式敬請密切留意「百工裡的人類學家」在104職涯社群與臉書粉絲頁的活動訊息!

**本文同步刊登與104職涯社群「百工裡的人類學家」社團

(撰文者:陳懷萱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共同創辦人、永和社大「創造連結 老後人生補給站」課程講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