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工練功房} 【職力文】關於職業分類與職涯發展的觀察與反思

陳懷萱(Huai-Hsuan Chen)
職涯田野觀察室
7 min readMar 13, 2018

在日常生活中,不管是要申請信用卡、貸款,應徵工作或甚至是交友相親,我們的職業對於建立某種社會信任關係總是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從這個角度來說,行業種類不只是判斷社會組成與生產方式的依據,同時也是種奠基於社會,具有文化意義的符號。

職業類別與職稱作為定義個人生活型態、價值觀分類的社會身分想像與識別

交友網站上,職業一種判斷與定義「人」的條件 (http://www.i-part.com.tw/search/query_occupation.php)

舉例來說,我們從「士農工商」一詞可以看出社會對於職業分類的社會地位排序、價值判斷以及對專業能力的不同想像。而被歸類於「八大行業」的職業時常會給人「非正規」的負面印象。

在許多社交場合,職業類別與職稱往往會是自我介紹讓他人更加了解我們自身所處社會網絡的一種方式。我們在思考行業與職稱時,往往也會聯想到職業類別與生活型態的關係、或職稱反映出的社會地位與經歷。當我們聽到對方的自我介紹是「軍公教」、「理財專員」、「CEO」或「工程師」的時候,心裡呈現有關「工作情境與生活型態」的想像畫面也會有所差異。

這樣的差異,除了實際生活經驗的累積與接觸之外,往往投射出我們自身所處的社會對各行各業的定位與價值觀,同時也反映出我們對於不同行業分工與專業能力之間連結的理解。

從社會分工專業分類背後的社會變遷脈絡看見職業與職稱意涵的流變與人才的想像

影響社會學、人類學理論發展很大的凃爾幹曾經指出,在社會現代化的過程中,因為人們聚集在一起,互動頻繁,而出現社會性的分工。有別於「分工合作以提升生產效益」這樣的經濟取向觀點,他對於「社會分工」的關注更聚焦在社會組織的分類安排方式產生的過程。

尤其,隨著社會專業化與專業知識不斷的發展,社會組織的工作分類,透過社會實踐而產生新的社會價值,而讓百工分類的條件 — 專門化與專業化知識的發展 — 成為思考現代社會發展向前推進的重點。

然而,跟創造台灣「經濟奇蹟」的上一代相比,現在職場環境中不管是「行業別」或是「工作職稱」的分類所指稱的專業工作內涵時常是更加多元複義,這也反映出我們的社會發展的現況。

一方面,在社會變遷快速猛烈的數位時代中,即使是一份「穩定的職業」,其工作內容與業務涵蓋的面向往往更加複雜。隨著社會組織產業轉型創新與新興市場的需求,不同行業對於像是「設計師」所應該具備的技能與工作範疇,或是期待「工程師」應該具備的專業能力等等,時常隱含許多專業發展中的未知,因此實際的工作常超出是字面上的職稱或徵才訊息的工作描述可以涵蓋的部分。

國家制定的職業分類標準

因應社會變遷,甚至必須創造新的職業分類或職稱 — 比如說「使用者經驗研究」、「設計長」,甚至比如英國的「孤獨部長」 — 來專門處理過去社會或企業忽略或沒有注意到但卻是當前組織企業發展重點的問題。然而,新的職業分類或職稱的工作內容與定義,以及其在組織文化中的角色與定位多半時候是曖昧模糊甚至是會造成緊張關係的狀況。

從這個角度來說,產業在發展轉型過程中對於「人才」的想像,是除了具備原本的專業能力,同時能夠跟著工作需求轉變而具備自學解決複雜問題的能力。

不只如此,我們也看到,社會出現了對於新興領域的人才需求,但可能由於這樣的人才難以歸類到現有職業分類系統之中,因此有了新的職業或職稱分類名詞出現,但是其工作定義與內容則可能是更加強調在產業或組織脈絡中,藉由賦予行動或實踐意義與價值來產生。

翻轉「打工」思維:「斜槓青年」與「零工經濟」

另一方面,除了反映社會經濟發展與階級的關係,近年來描繪現代青年捨棄傳統專一職位、選擇擁有多重職業與身分的「斜槓青年」一詞在或是強調自己創造工作機會的「零工經濟」開始被描繪成這個時代的職涯發展策略。

因為知識爆炸專業能力與素養的養成管道比以前更為多元;AI時代的到來也使得「連結人的價值與專業能力來解決複雜問題」成為工作技能不被機器人取代的關鍵。在現代社會分工複雜的脈絡下,社會成員異質性高、價值觀與目標較為多元,因此也形成個人透過行動能力彰顯社會價值、與社會有機連結的各種可能性與機會。

當社會分工職業分類系統的變化趕不上時代的變化,就會出現以「人」而非「從事某一行」來定義與實踐工作的職涯發展新模式與可能性。也因為如此,我認為在今日的職場中,當我們思考未來的職涯發展時,比過去更加需要像人類學家一樣思考的能力,讓我們除了可以在個人「職場田野」觀察實踐過程中,一方面增加對於產業發展行業需求的敏感度,另一方面能夠養成反思的能力,看見自己在「職場田野」之中的角色、價值與意義。

在這個社會脈動瞬息萬變的世界,讓自己成為定義職業分類與工作角色的行動者來為「職場田野」創造意義,是對於自身職涯發展所需要的視野與企圖。

如何打開人類學之眼,思考自身在職場田野中扮演的角色意義?如何帶著人類學的田野反思力來看見自身職涯發展的角色定位與價值呢?百工團隊這次與104職涯社群的合作,就藉由{用厚數據之眼看見職涯新藍海}系列的講座,邀請兩位百工裡的人類學家來分享他們如何跳脫社會對於專業與行業連結的刻板印象,讓自身的特質與工作專業連結,看見職涯發展的利基。

第一場:人類學徒的職場觀察與跨域日常

時間:3/28(三) 19:00-21:00 講者:林宛瑩/智榮基金會龍吟研論研究經理主持人:陳懷萱/百工裡的人類學家共同創辦人報名網址:https://plus.104.com.tw/activity/7e788d8c-b6cd-40f1-bf2e-1c9f2abf8c5c

在這場講座中,林宛瑩經理將會跟大家分享基金會組織文化,以及工作團隊如何運用人類學方法研究生活型態,挖掘出重要的消費價值觀脈絡與需求,為產業提供前瞻觀點。第二場:人群中的說書人:包山包海的顧問業UX研究職涯發展之路

時間:4/11(三) 19:00-21:00講者:林蕙如/悠識數位研究總監/台灣使用者經驗設計協會理事主持人:林承毅/林事務所服務設計師、百工裡的人類學家團隊核心成員報名網址:https://plus.104.com.tw/activity/13fd12fe-2a18-49c5-b525-eec275f18c08

在這場講座中,悠識數位研究總監林蕙如將會分享她的職涯發展歷程,以及顧問業如何藉由人類學式田野調查發現問題與洞察需求,發展出「以人為本」的設計與實踐方法。

因為場地空間限制,名額有限,請大家先把時間敲定下來,報名方式敬請密切留意「百工裡的人類學家」在104職涯社群與臉書粉絲頁的活動訊息!

**本文同步刊登與104職涯社群「百工裡的人類學家」社團

(撰文者:陳懷萱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共同創辦人、永和社大「創造連結 老後人生補給站」課程講師)

圖片引用自:

http://www.nicedays.com.tw/product/product-cover.php?product_id=4066&cover_index=0

https://2wnkt33w0ax8w1t5d2o0ghjq-wpengine.netdna-ssl.com/wp-content/uploads/2017/12/249415FA-8836-43DF-9E86-E8DE4763519A.jpe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