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情簡介:關於挪威(沒有)核能的歷史

2021年秋我剛到挪威,時值核四公投之亂,網路上關於高階核廢料處理的討論中,看到有擁核者拿挪威的燃料棒處置方式當作典範。當時我不禁疑惑:挪威不是再生能源發電佔比常達100%甚至更高(有許多水力能出口),為何也會有處理核廢的需求?

Tony Yen
能源轉型文摘
Feb 28, 2023

--

60年前的研究用反應爐 核廢處理仍然棘手

挪威確實沒有過任何商用核能電廠,但有4座研究用核能反應爐,在1950年代到1960年代陸續啟用,其中有兩座僅使用數年就關閉,另外兩座在2018年也關閉。累加起來,挪威的高階核廢料相比其他真正有商用核能的國家,相對很少,但這並不表示處理起來很容易。

主責除役的挪威核能除役局(Norsk nukleær dekommisjonering)遲至2018年才得以成立,並在去年才正式開展研究用反應爐的除役工作。目前NND最主要的工作是研究出各種核廢料的儲置方式,並且在今年為接管反應爐設施做最後準備。長期來看,NND預計在2025到2035年進行除役相關工程、2035年到2040年進行原址復原、2040年正式啟用核廢料的最終儲存場。花費部分,去年新聞中提到NND估計除役工程的初期招標預定為16億挪威克朗(約新台幣47億元),而整個除役過程預計耗費200億挪威克朗(約新台幣593億元)

跟商用核能反應爐相比,這樣的除役工程規模非常小,但除了要留意核能設施慣有的工期預算超支問題也有可能在挪威發生之外,別忘了這些核能設施純粹做研究用途、其中有些已經停用超過半世紀。即使是10MW左右的微型反應爐,核廢處理起來也那麼麻煩,一般商用核能反應爐的除役工程只會更棘手-如果以挪威的核廢處理做例子討論核能,應該要得出這樣的結論才對吧?

核能電廠和核廢料儲存設施工期超時、花費超支的情況在諸多基礎建設中名列前矛。圖片來源

發電業已100%綠能的國家 繼續擁核的真正動機已經不是氣候倡議

擁核者常常以轉型速度、土地面積需求、再生能源的變動性來做為以核擋綠的藉口。即使在其他國家,這些藉口都不成立,更何況挪威:

  1. 再生能源的電力佔比已經實質上達到100%,供熱和運輸電動化的轉型進程也早已發生。
  2. 地廣人稀,水力能和風能等再生能源資源豐沛,太陽能資源則剛好在南部用電需求較高的地區比較多。
  3. 水力能裝置容量高於國內用電需求,且多數可彈性地迅速調度,能良好和變動型再生能源做搭配。未來能源系統如果有更高的彈性需求,也可以想辦法在既有水力能發電設施中增加排水量,不需改變總發電量也能提高水力能發電的彈性。

這些客觀理由,加上核廢和核安等無解的萬年難題,使得挪威大部分有國會席位的政黨都不支持核能,而根據筆者之前參加智慧配電網中心舉辦的工作坊的經驗中,大部分輸配電業者和智慧能源產業業者對核能在挪威的未來也不抱任何期待。

如果從零開始發展核能產業,除了將打亂已經打造好的綠能建設政策,更會產生各種工程、預算超支不斷的風險,為挪威的能源政策帶來莫大的危機。在挪威,綠核互斥不是路徑依賴對未來帶來的潛在威脅,綠能受到新核能的排擠效應將更立即且直接:既然既有或新建的傳統電廠發電量幾乎可以忽視,那麼新核能能夠直接取代掉的,也只是本來就會規劃的再生能源,根本沒有氣候效益可言。

在一個綠能發電佔比已經達100%的國家卻仍擁核,動機已經不可能是氣候倡議,而純粹是對於再生能源得以獨擔淨零轉型大局這一現實的抗拒。恐怕這也是其他地方很多擁核者真正的動機吧。

--

--

Tony Yen
能源轉型文摘

A Taiwanese student who studied Renewable Energy in Freiburg. Now studying smart distribution grids / energy systems in Trondheim. He / hi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