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口要求對方之前,你該思考的溝通脈絡

從非暴力溝通的脈絡思考

Jheng-Yu Lee
腦補力工作室
Apr 11, 2022

--

Photo by Volodymyr Hryshchenko on Unsplash

最近看了一本叫做『非暴力溝通』的書,誠實地說,我並沒有很喜歡書中陳述的方式,舉例的對話情境我都覺得有點超脫現實,像是對話過程中不斷用疑問句確認對方的感受或需要,我總覺得在現實生活這樣講,大概很快就沒有辦法溝通下去XD

儘管不是這麼認同裡面的案例,但書中提到的某些觀點,也確實影響著我可以提醒自己在溝通時注意某些細節,在開口請求對方之前,能促進對話過程可以平順且溫和地達成彼此的共識,我想這是我目前最大的收穫。

書中列舉了非暴力溝通中重要的四個步驟:觀察、感受、需要、請求

觀察:自己觀察到什麼具體行為。

在工作場域或是生活當中,自己注意到什麼具體的現象或是行為。例如公司導入新的工作流程,並要求包括自己在內的所有員工適用,你觀察到了這項政策改變了過去的工作方式。

感受:對於觀察到的行為,進而引發什麼樣的情感感受。

藉由觀察到的現象或行為,引發了自身什麼樣的情感感受。例如導入新的工作流程並改變過去的工作方式以後,可能包含適應新事物的抗拒感,或是嘗試以後發現新的方式還不如以往便利,執行時並未能完全認同而導致感受不佳。

需要:是基於什麼樣的需要或價值,而導致出現那樣的感受。

會出現負面的感受,往往是因為本身的需要或在乎的價值未能獲得滿足,因此,藉由感受推導出我們自身的需要,才能針對需要去尋求解決方式。例如導入新的工作流程發現新的方式還不如以往便利,我們需要重新思考如何調整此工作流程,來避免感受不佳的狀況持續下去。

請求:請求哪些具體行為,可以滿足前述的需要。

針對我們自身的需要去尋求解決方案。例如我們可以請求上司改善新的工作流程,或者是恢復舊有的工作模式,以滿足前述的需要,只要能滿足需要就能撫平我們自身的感受。

生活就是不停地溝通

最近,當同仁向我提出請求時,仔細回想提出請求的過程,導出的脈絡確實就像前述的流程,他觀察到了工作上面的分工出現異動,對於這樣的異動並非他所期待的,也因此自然有不好的感受產生,為了撫平這樣的感受他意識到他的需要,進而向我提出了改變的請求。我確實認知到,非暴力溝通的模式可能早已在我們未察覺的生活當中發生。

而藉由這樣的理解,我也才認知到很多時候我們在溝通上往往跳得太快,可能直接就陳述自身需要,甚至是進到請求的階段,接收的人大多不明白這樣的請求是源自於什麼觀察、感受,若不能充分理解也時常代表著雙方認知或是彼此認同終究無法達到共感,如果是這樣導致失敗的溝通結果也確實有點可惜。

我想起先前工作時的經驗,有一次工程師leader來找我,請我改變一些作業的流程,以透過這樣的方式幫助他在安排工作時更為順利,當下我不是這麼認同,而且對我來說有點像是為了個人而改變過去的合作模式,因此儘管我接收到了請求,但我不認為我需要配合他,表面上雖然允諾,但也自然沒有把這樣的請求放在心上。

日子一長,我開始注意到我們的關係變得很僵硬、很公事公辦,很多事情都要照規矩來,也不像過去可以輕易套交情幫點小忙,那時我才意識到,不在乎對方在乎的,對於彼此的關係可以說是一種慢性自殺,對彼此的印象也不會好到哪去。

我在想如果脈絡都是由這套流程生成的話,在聽到對方的請求時,如果不太清楚原因起源為何,不妨可以循著這套脈絡追溯,也許可以幫助你更理解對方的想法,進而找出問題的關鍵原因,也才能再反推出最佳的解決方法。

發掘到真實感受之後,如何透過溝通來解決問題也很重要。雖然我清楚明白現階段對同仁的請求,自己能改變得不多,但也讓我思考著該如何顧慮同仁的感受,盡可能地讓對方明白我在乎他所在乎的。

這次在與同仁溝通時,我在發掘真實感受後盡可能在過程中將對方的請求重複敘述,讓對方理解我能清楚他所表達的請求,等確定彼此共識一致時,我認為才能確保後續的討論不會失焦。

接著針對他所提出的請求,我舉了一些我預計規劃或正在嘗試努力的事項向他說明,希望對方能明白我並非不會採取任何行動,而是會針對他的請求有相對應的解決方案。

最後,則是針對這些行動方案,訂出短中長期的目標規劃,將不同期程預計所能達到的成效做討論,最後的目標當然就是滿足對方的請求,另一方面也需要讓對方了解改變並非一步到位,需要時間才能促成改變。這些都是我試著表現在乎的方式。

不論你信或不信,溝通真的是門藝術。在現實與理想之間,職場上我們不太可能做到人人都滿意,影響到關係上一定也會有親疏遠近,為了讓事情能順利進展,有時候進退得宜的距離真的很難拿捏,取捨過程有捨有得。

在溝通與放棄溝通之間,差別只在於願不願意多花心力去思考如何好好說話,花費心力雖然不能保證每次都能順利談妥,權威式的管理也相對不需耗費唇舌,但我總覺得,在人跟人之間總能感受得到彼此距離有多遠,也能意識到少了些什麼。

--

--

Jheng-Yu Lee
腦補力工作室

具有不動產市場、空間分析和專案管理的背景,感興趣的議題廣泛,有想法就寫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