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nk Floyd的再發現

Albertsu
Renaissance Man Tomorrow
Nov 11, 2021

Rick Beato是近年來在國外很火紅的音樂Youtuber,一個年近60的老Youtuber,除了自己音樂人的身份外,還是在美國大學任教的音樂教師,但是真正讓他聲明鵲起的,還是這幾年以泛流行、爵士音樂類型的解析影片開始在Youtube中建立個人頻道後,受到極廣大的觀眾迴響,很輕鬆又很專業的解說:

一頭梳理的很有型的銀白髮,略為痞痞的味道,又帶點喬治庫隆尼和李察吉爾的混合體調調,也許也是專業之外可以走紅的重要因素之一。

你的心夠平靜,有被討厭的勇氣嗎?

大家看多了網海中一大票年輕小鮮肉和青春火辣的女體,老帥哥+精闢而步調輕快的音樂解析、由紮實專業底子支撐的說明、三不五時自己拿起各類樂器示範簡短的樂句重點(影片中他的工作室器材之完善多樣,應該有得到很多廠商贊助,背後商業運作結構隱然是龐大無比)、專業水準的後製剪輯、面對鏡頭的輕鬆自如,就像是在和影片觀看者進行一對一的生動授課模式,也成功在一片網路自媒體的紅海市場中殺出一條血路。

誰說要當網紅只能是特定固定套路組合才有機會?做獨一無二的自己,將自己的優勢打磨發揮到極致才是重點,這樣的態度其實造就了在國外自媒體領域裡面,還真不少多元化人才輩出,年齡不是距離,專業未必來自從小的1萬小時,不自我設限、抱持開放心態、不刻意迎合、掌握專屬自己的框架、流露純粹的誠懇,建立在這樣的基礎之上,影響力和說服力將遠勝過許多東施效顰、裝模作樣的空心網紅。

Youtuber都可能面臨江郎才盡變不出新花樣、讓觀眾失去新鮮感的一天 ,但跟任何時代因為各種因緣際會條件,而得以博取大量關注度的人事物一樣,長期這兩個字,永遠不該是因為各種機緣因素爆紅或取得特殊待遇地位的人該擔心的事,只要抱著你所擁有的並不真的是你的,或早或晚,都會有還回去的一天,包括你有限的生命。

這種從希臘到古羅馬帝國的斯多葛哲學思想,對於現階段,或曾經身處優勢地位,符合世俗成功地義的人來說,應該會是比較健康的自處心態 — 不用無謂的懊悔與擔憂,也時時自覺自己只是宇宙萬物的一粒塵埃。

畢竟沒人能控制自己哪時候會不紅,也顛覆不了替換率越來越快的後浪狙擊世代交替法則,保持淡然的心境看待自己現在擁有的一切,只要過好每一個今天,才能瀟灑面對那個必然的、自己無法掌控的失去。

成功或失敗,都是人類社會群體虛構出來的一種文化標準,沒有絕對。

無論如何,Rick Beato現在還是當紅炸子雞,而我也很慶幸有這個機緣來到他的頻道,也因為他解析的Pink Floyd,是讓多年後再回來聽的我,真正感受到純粹的感動。

音樂人所嚮往的境界

我希望有一天自己也可以寫出這種境界的歌曲(握拳!)。

Pink Floyd成軍於1960年代,樂團曲風路線走很強烈的實驗風格,在那個反叛、虛無主義盛行與迷幻藥當道的年代,他們的歌曲大量使用環境音、背景音、甚至噪音的方式,加入迷幻的元素,訴諸批判的風格不是狂躁暴烈,而是低迴虛無、佐以哲學詩意的歌詞,幾乎是樹立了一整個獨立地下樂團調性的標誌,後來放諸東西方的後進音樂人,只要是標榜獨特個性和實驗風格的,可以說沒有人是不受到Pink Floyd的影響,處處都複製著他們音樂上所使用的手法,具備高度的時代性意義。

學生時期因為對音響效果的興趣,當時對許多雜誌推薦一堆所謂爆棚音響效果的天碟都有很多興趣去嘗試蒐集,其中音響論壇就多次提到Pink Floyd的兩張早期專輯錄音:The Dark side of the Moon(月之陰暗面)與The Wall(台北早期地下樂團表演聖地,應該毫無疑問是借用了這張經典專輯的名稱)

一張是前衛搖滾中實驗風格很強烈的專輯,一張是對後工業社會的體制批判搖滾劇場的三幕劇,對當年學生的自己,能感受到的音樂性不夠深刻,自己的批判屬性和精神,也多半源於年輕充塞賀爾蒙的血液躁動所產生,缺乏深層的思維脈絡和獨立的個人觀點。

說穿了,就真的是跟風來聽聽音響的聲響效果。

Rick Beato在他的一支音樂評析影片中做了一次他自己版本的史上最佳Guitar Solo Top 20,某個角度這當然是譁眾取寵的bullshiting。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即使他先宣告這是他個人主觀排名,但進去看這些入榜者,換個年輕世代來看,必然會大罵又一個貴古賤今的老人排行榜,就像 Michael Jordan在老人眼中永遠是強過LeBron James、Kobe Bryant和Stephen Curry意思一樣。

但我文前已說了,我打從心裡感謝Rick Beato po了這個影片讓我有緣再重新理解Pink Floyd,他將The Wall這張專輯的Comfortably Numb這首歌曲中的solo列為史上最佳,超越Led Zeppelin的 Stairway to Heaven,吸引了我的注意,促使我進一步去重溫當年The Wall這張雙CD專輯中沒有抓到我太多關注的歌曲。

非原始MV的MV

Rick Beato所指的史上最佳Guitar Solo,是上面這個影片中2:24和4:51開始的這兩段,他很精闢地解說這兩段的和弦進行和轉調方式,是如何精準有效勾起聽者強烈的情緒衝擊。

這首歌時間雖長,結構和樂句卻非常的精煉而基本,連演奏的技術門檻都夠低、親民而不過分炫技,這樣的歌曲要做為ㄧ個經典代表,除了歌曲本身要寫的精彩外,重點是它很吃情感層次的表現力,Pink Floyd能讓自己的作品史上留名,當然整體的詮釋演繹絕對是緊抓住聽者的內心。

力量並非來自複雜與炫目,隱藏在真的正簡單與純粹之下,舉重若輕。

我自己在標準的爵士鼓組上很容易就可以上手這首歌曲,帶著高音質藍芽耳罩式耳機,跟著David Gilmour 的電吉他聲線,輕鬆寫意的舞動著鼓棒在多個鼓面中跳躍,搭配著節奏切分明確的腳踩大鼓鼓點,很容易就可以專注於自己製造出來的聲響和律動感是否適切呼應著音樂進行的氛圍與起伏;

跟著主唱迷離氣音所刻意製造出來一種空間感深邃遼闊的音場,在前段逐漸堆積情緒,進入經典solo段落時,吉他獨奏和弦的編成太精采,在D major主調條件下,Am、E、G chord和弦的組合和節奏拆分方式,與其中點綴升降音的運用位置有如神來之筆,恰到好處的藍調元素,對聽者和演奏者雙方情緒的擾動更加明顯。

詮釋這首歌曲的鼓手不需猛烈快速地敲擊,卻已足以強烈震撼著演奏者自己的心弦,那是來自作品本身的力量,將所有元素凝聚在一起,昇華進入涅槃境界。

暢快淋漓,心流境界,音樂人最深層的快樂莫過於此,演奏到高潮時,世間的一切已不再重要。

對後繼者的影響

多年後回來深刻品味Comfortably Numb這首歌時,腦中不禁想起一個在這專輯問世20多年後的後輩作品:

Guns N Roses的代表作品November Rain,對Comfortably Numb的致敬程度很高,歌曲的推進設計方式,情緒堆疊與轉折運用在搖滾史詩中,都像極了Comfortably Numb的手法,當然主唱Axl Rose那種刻意壓喉嚨製造出來的粗顆粒與扁掉的聲音,和Roger Waters那種飄飄的空靈聲音,造成了兩首在聆聽感上很大的不同,但拿掉主唱,整首歌的高潮攀升和完結方式,完美複製了Comfortably Numb的手法,Slash的屌炸solo,與舞台上的雄性霸氣,更是我這一輩人心中永遠的吉他英雄。

最後分享當Pink Floyd成員皆垂垂老矣之後,一場在義大利的Live演出,吃力、走音、沙啞的老嗓、吉他撥弦的穩定性和準確度再也回不去年輕時期,但仍然難掩一首偉大作品的力量,任何一個對音樂有感的人,第一次若不是聽原曲錄音而是看到這個老化走鐘的演出,照樣會受到無與倫比的情緒衝擊。

這就是為什麼Pink Floyd的音樂作品可以名留青史,慶幸自己有緣再次重新理解他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