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思維學院 · 讓知識有光計畫 】這是一段「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黃沙始到金」的過程

自燃人 #Sylv!a
Sylvịa’s 自燃實驗室
10 min readMay 12, 2023
Photo by NEOM on Unsplash

雖然在 3/21(二) 的時候,我就早死早超生的完成我的分享!!不過後續其實還有很多人陸陸續續的分享,直到 4/27 最後一天的職人分享才算最後結案,自己的沉澱之後,我想可以好好整理一下自己參加這個實作課程的整個心路歷程和其中的學習做一個紀錄,分享給可能跟我一開始一樣觀望中的你!

讓知識有光,是一個怎麼樣的課程?

「讓知識有光」計畫,是商業思維學院在 2023 年推出的新課程,顧名思義就是讓擁有獨特觀點的你,可以透過分享來發光。

取自商業思維學院 「讓知識有光」計畫宣傳圖
取自 商業思維學院 「讓知識有光」計畫 宣傳圖

這個計劃最初的目的,並不在於教導你如何成為優秀的演講者或專業知識變現者。相反的,這個計畫的初衷更著重在,如何讓已經具備經驗豐富的你,透過有脈絡的方法,讓你的經驗更立體,也讓你真正的價值被看見。

參加的起心動念

一開始這個實作課最吸引我的地方是,我很想知道該如何可以順利的總結、歸納過去的經驗。

我覺得自己如果從一堆固有的知識點、理論中去彙整(比如看書、看課程),比較容易有一些架構、想法(有點像是 1–100 的這種感覺),在這種場景下,通常比較沒有什麼狀況。但是當要轉換成,從自己的一些實際經驗總結,就覺得好像沒有辦法很有脈絡的去做傳遞。

那是如何更真切的發現到我自己對於自身經驗的彙整很有弱點的?大概是發生在以下兩個時間點。

第一個時間點,是在工作上實際狀況中,比如組員可能回饋我說,希望可以學習我跟其他單位的溝通方式,於是我就開始 Case by Case 去跟他說明,但是可能後續換帶另一位新人,就需要重新做分享或是說明。

第二個時間點,通常都是發生在看書或是課程學習的過程。很常發生,在上課看到教材對於某個場景,會提到要分成N點,而我自己大腦會驚訝的發現,「欸!我早就是已經照著這四點在做了耶!」等諸如此類的狀況。

所以就想有沒有可能把這種過程也更能 SOP 化?有沒有可能更快的知道如何總結,這樣就能夠讓新人可以更快模仿脈絡更快上軌道?

運課方式與花費時間

取自 商業思維學院 「讓知識有光」計畫 課程簡報

上面的圖片是這次課程與繳交作業的大致時間軸,下面會以我自己實際參與的狀況做整理,方便後續如果你有意願想參加,可以先評估思考看看,自己的時間安排是否足夠。

課程模式:約 6 + 6 小時

首先是課程,在這次計畫中總體有兩堂課:經驗總結課和製課的道法術。

課程過程不僅只有純聽,還會需要跟當下的同組同學各自思考與互相回饋。參與的形式可以選擇兩次實體,一次一整天;也可以選擇4堂線上課程,總共四個晚上,然後有回放可以看。我自己因為身處於台中 +平常比較容易加班,所以在週末其實有點想放過自己一點(簡單來說就是不想要坐早班車😆),就選擇以線上的方式來進行課程,這樣就算加班也還可以就以補課的方式完成。

整體產出:約 8 + 24 小時

這個計畫,除了最終一定會需要產出一份30分鐘分享的簡報外,而在產生出這個簡報前,會有一些實作需要先進行,藉由這些實作來慢慢收斂、確認你最後的分享主題與方向。

  • 自我介紹與課程期待表:藉由自我介紹,可以讓其他人提供一些他們會好奇、有興趣的 Point,讓你往後做主題發想。
  • 經驗盤點表:盤點過往的專業資歷,並起從中去思考有沒有什麼獨特的經歷,用來後續可以做差異性的思考。
  • 知識分享盤點表與知識萃取13問:在上面的前置作業後,你可能對題目會有一點想法,依照你想的題目,開始往下透過知識盤點和知識萃取13問去重複拷問自己,在繳交出去跟老師取得回饋持續調整。

在你實際分享前,也會有各自要完成的產出里程碑:

  • 四週前:確認演說主題,並且撰寫自賣自誇宣傳文案 🤣
  • 兩週前:提供初版簡報 + 8–10分鐘影片試講影片,讓老師給予回饋跟調整
  • 一週前:完成 3–5人 小組試講

整體裡面我覺得最花時間的是「知識分享盤點」與「知識萃取13問」,在這個過程中思考,並不會僅僅在那些題目上琢磨,我自己就延伸其他質疑點,比如「我真的有資格嗎?」「我特別的地方真的夠特別嗎?」,在真的開始確認主題製作簡報前,自己光在這個環節,前前後後應該至少有花 8 小時,當中不乏各種查資料、拷問自己、重複調整的過程,建議大家可以專心的空一天的時間讓自己好好的去寫這些題目,也是順便幫自己釐清盤點整個歷程。

專屬於你的成果發表舞台前,要先經歷那個千淘萬漉

最痛苦的,莫過於是如同刮骨般的自我拷問,首先你可會最先發現,最開始提案的題目與自己最後真的做的題目其實有可能是完全不同的呢 XD;其次是在這個過程中,竟然也順便讓自己覺察、解決過往的一些內心卡點跟拖延的狀況。

  • 輸出是為了用任何形式幫自己收斂經驗
    一開始我非常擔心自己寫的可能「並不夠好」,於是我就開始拖延,說好要認真輸出 Medium ,說著說著就過了一年。但是在準備簡報的過程中,這些拷問也讓我更加肯定自己的經驗,於是就配套調整輸出難度,讓自己至少有一個小地方可以進行輸出,而創立了 IG 社群帳號 (歡迎追蹤搜尋 自燃實驗室),在開始初期一篇一篇的固定性小輸出,過程中竟然就慢慢激起我寫 Medium 文章的靈感,這是我意想不到的收穫之一。
  • 跨過自己工作承接新職務卡很久內心的坎
    在盤點我的經驗的過程和收斂題目過程中,有跟 Gipi 院長提到我現在的職涯狀況,我對於自己承接營運任務非常的沒有自信,認為自己並沒有足夠的資格去做這件事,於是院長回饋給我:「為什麼老闆會找你問,這其實也是一種信任的展現,你有什麼讓他放心的特質在,除了你待過很多部門外,我覺得主要是一種你能搞定問題的信任感吧。」
    於是我就回過頭去更加審視這份工作的詳細歷程與改變,調出與老闆的所有會議紀錄與對話,我發現其實這個過程中我是非常喜歡這些挑戰所帶給我的新鮮感與磨練,但現在的我反而放更多的心思在擔心成果不如預期,而不是把心思放在這個想辦法在這個過程做得更多!於是,我的那道坎就這樣過去了!這就是我意想不到的收穫之二!

拳拳到肉的預演回饋

在正式分享前,除了學院要求要找同樣課程的同學互相預排一次以外(特別感謝安宏 & Max),我自己也找了公司裡跟我密切共事的兩個組員(偷偷感謝兩個R水水),先來當我的第一批聽眾,我很喜歡這個環節,因為可以從他們口中取得最真實的回饋。

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回饋有兩個,一個是「我找不到讓我有想截圖的衝動點」;另一個是收到公司同事說「原來你之前教我們的回報方式,就是這樣的框架啊!」,當下聽到超開心,因為這不就是我當初參加知識有光的最原始初衷嗎?

而且我發現,在一個極度安全的環境下,對於回饋的反應會有所不同。因為大家都有一個讓彼此成果發表更好的共同目標,在這個部分的對齊下,不僅僅是可以聽到更真切的回饋,收到回饋的你也比較不會有「我都準備這麼認真了,怎麼可能會有你說的這些問題?」的狀況,會更能夠專注在「是因為什麼原因才讓他給出這樣的回饋呢?」

課程中最印象深刻的 3 個 Point

Ture Goal

脫下你的面具,直面自己內心的渴望目的,擺正你對於這個分享的態度,而非道德、世俗在意的目標。比如你其實想要的是宣傳、出名,那就不要包裝的純分享的外衣,不僅是聽眾可以聽出你的不真誠,自己在準備簡報的時候就會綁手綁腳而不上不下。

Why You?

有可能是因為過去的分數排名的關係,我們很容易把第一名視為最終目標。然而事實上,成為獨一無二的唯一才是我們應該追求的。當你具備著獨特的價值、無可取代的面貌,更可以讓你脫穎而出。擁有自己的特色與創新,即使無法登頂市場,也能在某個角落獨自綻放光彩。

所以為什麼別人要選擇你聽你的分享?你有沒有什麼過往的經驗會塑造出你獨特的特質,無人能替代?所以不要放過任何一個小細節,來不斷挖掘自己的潛力。

Focus, Not for All

對我來說對於分享這件事情,最容易有的心魔就是「我分享的東西真的有價值嗎?」

但這個部份可以想的是,你到你想要分享的群體誰?就跟投放廣告一樣,如果你一開始就選擇了最大眾性質的投放方式(比如30歲以上的所有女性),這樣你個廣告成效就高度的可能不如預期,延伸到你的聽眾,也容易覺得沒有被滿足到痛點。

另外如果你的TA設定的過於廣泛,也會變成你要分享的內容無法深入,這邊講一點、那邊講一點,也不容易引起聽眾的共鳴。

Summary

下面的檔案是我這次的知識有光分享的最後成果簡報。

會想推薦從未嘗試過公開分享的你,因為過程中有人可以給你一些支援,最後可以獲取一個線上聽眾基本上 > 150 位的經驗;更會想推薦對自己過去職涯有點迷惘的你,因為你可以透過在拷問自己的過程,挖掘到那些你過往從未發現過的自己。

然後想分享給有預計參加下一批的你 2 個小 Tips✌🏻:

  • 實體課 > 線上課
    如果時間允許的話,還是會推薦大家可以選擇上實體的課程,因為在這兩個課堂中間有各自思考、小組分享與回饋的環節,我自己主觀覺得實體的整體小組互動感還是會大於線上,而且你一樣有影片可以做複習,然後還有午餐,應該是最賺的選擇了 🤣
  • 越早提供,越多回饋
    不要過度追求完美,快速嘗試、快速回饋、快速調整,秉持著敏捷的精神去看待這個準備過程,不然在完美主義的壓榨下,你很可能會拖延到最後一刻,反而讓自己壓力更大!

回到文章標題提到的:「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黃沙始到金」,已經有相關工作坊、公開分享經驗的我,仍在知識有光計畫這堂課有所收穫,不僅僅是讓自己挑戰不同類型的分享,更是一個總結的練習,讓自己前往更容易被看見的路上!

如果你有興趣一起加入商業思維學院學習,歡迎透過 我的連結 註冊入學,我們可以各自多獲得 6 學習貝(1學習貝 = NT$ 100)!

第二屆的知識有光計畫預計在 2023 的下半年度啟動!如果你也想讓你的知識有光,歡迎先用1分鐘填寫表單,商業思維學院會第一時間送給你早鳥課程資訊! ➡➡ 「讓知識有光計畫」第二屆意願調查

👏 如果想給我一點鼓勵,請給我 1–10 個拍手
👏👏 如果覺得文章對你有幫助,請給我 10–30 個拍
👏👏👏 如果覺得文章真的太棒了,拍爆來個 50 拍!

--

--

自燃人 #Sylv!a
Sylvịa’s 自燃實驗室

自燃人一枚,百變怪一枚,PM一枚,不只是PM 一枚。A Problem Solver, Process Builder, Pleasure Lif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