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快樂之路的秘密 -The Path to Happiness is Vulnerability

Minson Yen
載物書苑
Published in
6 min readDec 29, 2019

菲茲是長春藤名校耶魯大學學生,他身旁有位女孩,在一次飯局上告訴他,她一直恐懼等錯了人。這種恐懼深入骨髓,在血液裡沈睡,深夜裡隨著緩緩變大聲的指針聲音甦醒,她深怕明天那副迫不及待見面的面孔,永遠和她步伐一步之遙,從身邊溜走。

他想起自己這學期上的課:耶魯大學教授桑特斯(Laurie Santos)開始了一門名為「心理學與快樂生活」的課程,從科學解析「快樂的理由」。

菲茲告訴女孩課堂中最重要的一點:讓自己與人連結(Make time for making social connections.)。當你去愛一個人,就要承擔可能會失去那個人的痛苦。你需要告訴自己,「就算有這些風險,我還是願意去愛。」去愛,也是讓自己脆弱。

菲茲似乎想用例子讓自己更有說服力。「你知道人類文明史上偉大的創作者,如貝多芬、拜倫、狄更斯、牛頓、普希金、舒曼和梵谷等都罹患鬱症嗎?」

菲茲接著說「對呀,大衛沈思的雕塑家 — 米開朗基羅和英國首相邱吉爾則有嚴重的憂鬱症,邱吉爾甚至給他的憂鬱,取了一個親暱的名字為黑狗(Churchill’s Black dog)」

「如果這些人選擇了透過藥物痲痹,壓抑自己的情緒,在沒有感受到憂鬱的情緒下,他們也同時壓抑了自己的創作喜悅和靈感。就是因為他們擁抱了憂鬱,他們也擁抱了不朽的作品。」

San Rafael Bridge, 2019 Aug. 8.28

創意與躁鬱症間的緊密連結,有科學的統計證據嗎?透過各種神經影像工具,包括fMRI(功能性核磁共振造影)、PET(正子造影)、SPECT(單光子發射電腦斷層掃描)或是MEG(腦磁圖)等,我們已經知道當一個人緊張時,他的負向情緒由右腦前額頁控制,此區域同時也是右腦創新的區域,例如:繪畫或是學習新語言的。

史丹佛大學研究人員康尼史壯(Connie Strong)和泰瑞斯凱特(Terence Ketter)已經透過心理問卷,發現具有藝術創造力的人,在人格上和躁鬱症患者更為接近。也就是說,有一群神經科學家堅信,「憂鬱、躁鬱症是通往天才的路」。

女孩不解,問菲茲說講了這麼多,具體有什麼關聯?菲茲回答她,他相信「脆弱是通往快樂的路」

而願意讓自己脆弱,就是去拆掉心牆,就算知道外面的世界充滿未知,知道某些情緒會讓人非常痛苦,你還是願意踏出去,唯有讓自己脆弱,才有機會感受快樂。

你要知道,失去的哀傷,也是愛的延伸,不管是對自已的愛、對他人的愛或是對生命的愛。哀傷是給不出去的愛,因為有愛,所以才會悲慟,才會痛。(1)

而哀痛之所以深刻,是因為不僅僅失去了過去擁有的人事物,也失去了對未來那些畫好的藍圖:那些你本來覺得會發生的美好事物,好像現在都無法發生了。(2)

沒有發生的事,變成了未知。而未知如此可怕,是因為我們認為「應該知道接下來要做什麼,人生應該照著計畫走」。大學畢業前就像爬梯子,考高中,考大學,考研究所。一旦畢業後,眼前的梯子消失了,於是感到慌亂與迷惘,我該去哪?少了身旁熟悉的人,未來,我該去哪?(3)

可是沒有人應該明確知道,未來會碰到哪些人,未來該去哪。達賴喇嘛與南非前主教戴斯蒙屠圖的著作《最後一次相遇,我們只談喜悅》(The Book of Joy)中提到一段西藏祈禱文:「願我可以每碰到一個人時,不要感到優越。願我可以從心底內心,好好去欣賞這在我眼前的人。」(4)

耶魯的快樂學中,除了與人連結,還包含以下幾點:

  1. 擁有充裕自己的時間,而非充裕的金錢(Become wealthy in time not in money.)

2. 施比受更快樂。(Helping others makes us happier than we expect.)

3. 每天寫一張感謝的小卡片。(Make time for gratitude everyday.)

如果我的文章對你來說有幫助,歡迎你給我拍拍手鼓勵!謝謝您!也歡迎追蹤載物書苑,共同看看教育心理學與新科技可以打造什麼未來!1 ~10下 -我知道你花時間了(菸)
11~20下 -這篇文章有幫助到我
21~30下 -我得到很不一樣的新觀念與想法
30~50下 -你知道我有多挺你了吧

Source/ Reference

1.《療癒,從感受情緒開始》 — 留佩萱 — 博客來購書連結 (1~4)

作者簡介 /留佩萱

美國賓州州立大學諮商教育與督導博士,為美國執業諮商師(Licensed Professional Counselor, LPC)、國家認證諮商師(National Certified Counselor, NCC)。目前在美國諮商研究所擔任教職,同時繼續從事心理諮商工作,個案包含兒童、青少年、成年人,以及家庭諮商,專長包含創傷治療、童年創傷、家暴性侵議題、創傷知情……等等。

除了在美國的工作外,也在《人本教育札記》、《健康遠見》、《親子天下》雜誌固定撰寫專欄,希望可以藉由文字提供一般大眾心理資訊,讓更多人重視心理健康。曾獲第42屆金鼎獎專欄寫作獎(《人本教育札記》,2018年),著有《童年會傷人》一書。個人網站:ABOUT COUNSELING — counselingliu.com/

2.《最後一次相遇,我們只談喜悅》(The Book of Joy)

3.《The WISDOM PARADOX 》How Your Mind Can Grow Stronger As Your Brain Grows Older — 埃爾克諾恩.高德伯

--

--

Minson Yen
載物書苑

科技人,游牧人,九品鏟官。加州大學柏克萊機械碩士。清華電機財金雙學士。現為哈斯商院MBA亞太交流主持人。深信美是各個科學做為人的一個單位。希望能成為創造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