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衷 — 創造第二份時間

Allen Lu
艾倫的自由天地
3 min readOct 28, 2018

時間就是金錢

西方俗諺:“Time is Money”,時間就是金錢,相信是大街小巷、男女老少都聽過的經典名言,小時候只覺得這句話是大人要騙你好好讀書的花招(考好成績可以換獎品…),然而長大至今還真的發現時間真的可以創造金錢呢,但我說的可不是花時間苦力換取金錢的那種…

我們先來試想一下,在當今的社會假設要養活自己、養活一家老小,大多數的人都會從打工仔開始做起(少部分人直接創業當老闆),假若是為老闆打工的人們,大致又可以分為腦力取向、勞力取向換取報酬的模式,而不論是何者,都逃不出僅能付出“一份”時間換取金錢的結果.

台灣的學生一生中從幼稚園開始力爭上游,小學最好念雙語學校想贏在起跑點,爸媽同時思考要趕快遷戶籍地好擠進明星國中,也才能以最大機率考上好高中,大學沒有個台清交成政好像人生就快到終點,進了大學開始念起也不知道未來會不會用到的科系內容,為了累積履歷而努力遊走於各種社交場合的社會縮影,可能還要再花個兩年念個碩士成為企業認為該有的樣子,最後畢業好不容易找到份可看的工作,花了80%以上的人生大約16–20年辛苦讀書,就為了一份工作,然後還是逃不出一份時間換取金錢的結果,難道你不覺得可怕嗎?我是這麼覺得的.

那麼,這整件事的關鍵點到底是什麼?“一份時間”就是這個”一份”,如果可以打破這個框架,豈不是就可以走出這個循環?又或者是說開拓一個新的面貌,老闆之所以為老闆,不也是雇用了千千萬萬位員工,為他創造了好多份時間嗎?我們不是郭董,也不是臉書馬克,低下頭看看自己(希望看到的不是肚子),我覺得最務實、可行的方法就是”理財”了

創造財務分身

市面上倡導財務分身的始祖,依我淺見應該是《富爸爸,窮爸爸》的作者 羅伯特·T·清崎,只不過羅伯特的成功案例也是透過創業成功,要複製的話與99.9%的普羅大眾還是有段距離,然而,我們可以好好抓住財務分身的概念,為的就是有創造”第二份”時間來幫我們換取金錢,除了創業,星爺的經典作品《功夫》中的包租公、包租婆也是典型的財務分身,你沒有在付出時間,但是房子在幫你賺錢,其他的例子如:寫書、寫歌的版稅,發明的專利權收入都是可行的做法,但我想了想自己有幾兩重,看來看去就是投資理財了.

寫了800多個字才引出為什麼要理財的根本(其實還有些原因放到後面幾篇再說),因為我認為”為什麼”是很重要的關鍵,Why?Why?Why?不知道為何要這麼做,鐵定難以長久維持下去,到這邊,我都不想去討論是不是我的最終目的是要賺很多錢?這個部落格現在不會,未來也不會探究”有錢”是否是唯一正解,因為我知道每個人對於一生中物質的需求程度不一樣,有人就是不喜歡這麼銅臭味的思維,那麼,我會建議你可以換個思考方式去想,何不把這件事當成追求「效率」的方法呢?透過兩份、三份時間的創造,我們人生的時間效率可以更佳地被利用,也可以將時間騰出來做更多的事情,你可以討厭銅臭味的思維,但你應該掌握效率經營的做法.

好了,第一篇就先這樣吧,艾倫的自由天地,其實歸根究底就是尋找自由的旅途,財富的自由、心靈的自由都是我在思考的範圍,而「財商知識培養」就是我目前針對其一找到的解答.

--

--

Allen Lu
艾倫的自由天地

It always seems impossible until it’s done. — Nelson Mande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