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自由 — 如何累積第一桶金?

Allen Lu
艾倫的自由天地
4 min readDec 22, 2018

華倫.巴菲特說:「投資最重要的是準備好一顆足夠大的雪球,還有一條長長的坡道。」有人說所謂長長的坡道指的是"複利效果",我個人則是覺得代表著"時間"的推移,越早開始可以滾越久,當然前提是要有"足夠大"的雪球,也就是第一桶金,從上一篇財富自由 — 第一桶金重要嗎已經說明為什麼要有第一桶金的重要性,因為:

1. 財務規劃工具,多有其最低申購金額

2. 第一桶金太少,配置上綁手綁腳

3. 資產複利的效果不佳,徒費時間成本

越年輕的我們最有價值的是時間,而不是此時此刻的"小資金"(相信以一輩子的長度來看,都會是小筆的資金),在沒有一定本金情況下,不需要急著投資,反而使得自己更不自由,關於第一桶金的累積,艾倫我就來分享一下淺見:

1. "節流"絕對是最有效率的做法

開源節流四個字,剛出社會的時候,我自己是以"節流"為主要累積第一桶金的方法,原因是我當時主要金流源頭就是薪水,我也不是Youtuber、沒有兼任部落客,並沒有什麼多元的"源頭",所以選擇"節流"作為主攻研究對象。而為什麼在最一開始用存的是最快的? 再次呼應上一篇所提及的:若資金太小,資產複利的效果不佳,只會徒費時間成本,20萬本金6%年利率也就1萬2的報酬,省吃儉用一點可能1~2個月這筆錢就可以存下來了。

市面上有很多教導別人"如何存錢"的方法,只要Google一下都有很多不錯的小技巧可以參考,我覺得存錢就跟減肥一樣,方法百百種,像是: 建立許多帳戶分配不同目的的資金,六個玻璃罐子存錢法...等等,但是難就在於找到適合自己、可持續下去的方法,畢竟這是個try error的過程小弟就不多贅述,但是我自己認為有個核心概念可以強調,就是"先存再花",每個月初先決定自己這個月合理可以有的花費,確定好應該可以存下來的錢再去執行,而不是花多少算多少,到了月底才看帳戶剩下多少錢。(這樣是超級沒有效率的做法)

2. 適度的斤斤計較是必要的

其實一開始我很討厭錙銖必較的行為,會讓我想到小時候大富翁四中的忍太郎,綽號鐵公雞、口頭禪就是一毛不拔...但是如果你知道要存到第一桶金需要花多久時間,可能一點點小錢都會開始計較起來。

以我心裡對於第一桶金的嚴格定義大概是100萬,至少也要有50萬才有配置的必要,我們就以大學畢業起薪來試算一下。根據勞動部107年5月底的數據指出大學畢業社會新鮮人,平均起薪為28,446元,我們稍微用前段大學(以我個人學經歷為經驗)的平均薪資約35,000-40,000元左右(4萬元的月薪差不多正好是台灣人中位數水準,可參考: 行政院主計總處 薪情平台),假設年終2個月,一年約莫就是49萬-56萬元。

以一個概算的方式推估生活在台北市的社會新鮮人,房租(含水電瓦斯)1萬元,生活開銷壓在1萬元內,一個月都頂多只能存2萬元,假若是50萬元的目標就是至少24個月的蹲馬步階段,而這代表著非常辛苦的台北市生活,這樣的模式要維持2年才有機會存到50萬,你還覺得一點點小錢可以不計較嗎? 我隨便算了一下就開始關注街口支付、哪家現金回饋比較高、博客來每月7號會員日都會註記在行事曆上...講白了就是你不理財,財不理你,別小看每個月的幾千幾百元,對於第一桶金的累積在剛出社會這段時間效果是很夠的。(假設一個月因為斤斤計較多存了5000元,實際上就是薪資40,000元的12.5%,其實挺多的...)

我屬雞,但我斤斤計較不是真的鐵公雞,只是為了早日達成實現財富自由的第一桶金,一步一腳印,多早走一步就是那麼一步

--

--

Allen Lu
艾倫的自由天地

It always seems impossible until it’s done. — Nelson Mande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