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拜園頭』

Zack Lin
芭樂二三事 Talk About Guava
4 min readAug 22, 2019

「園頭公、眾好兄弟,今天是舊曆七月初十,咱準備三牲、餅乾糖果這些乾料、還有銀紙九金來給祢們拜。感謝過去一冬祢保庇咱風調雨順、順利豐收。也盼望未來一冬,一樣來給咱照顧,保庇平安順事,別有天災、芭樂也都能有好收成,別有疾病蟲害。」

農曆七月,是鄉下地方除了過年以外最活躍的一個月份,因為整個月份,家家戶戶至少都會有三到四次的祭祀。從拜祖先、普渡公、廟裡普渡 (還視家裡奉祀的廟宇有幾間就有幾次的普渡),以及務農人家的「拜園頭」。在這每一次祭祀前的準備,你可以在菜市場看見前所未有的生命力;全雞和豬肉是祭祀供品的重點,因此為了買某一攤口感最好的鹽水雞、燻雞,往往你必須清晨四五點起床到市場搶購,晚來向隅。除了市場外,另一個重點戰場便是超市,舉凡全聯、農會生鮮超市,一進到店內,散落一旁大疊的紙箱、堆成一個人高的祭祀專區、整排空掉的貨架,從收銀台前排到貨架前的結帳人潮,不知道你還以為是什麼避難前的搶購。

「拜園頭」,主要祭祀的是「園頭公」和好兄弟,園頭公又有一別稱「田頭土地公」,不同於大家所常見祀奉廟宇的「福德正神」,以及掃墓時在墳墓旁的「后土」,園頭公可說和農民的生活息息相關,祂沒有具體的樣貌、沒有神像、更沒有廟宇,而祂卻掌管你家耕作田地的大小事。

拜園頭的時間地點沒有任何限制,只要在農曆七月份挑一天,在自己所耕種的田地一角設香案。而需要準備祭祀的備料,和一般中元普渡相差無幾,三牲魚豬雞、菜碗、餅乾雜糧等等。祭祀的順序每家都略有差異,但以我家,第一次上香後,將線香插在祭祀供品上,斟酒分三巡,待線香燒過半後,便可準備第二次的上香祭祀。而通常在這兩柱香的空檔,全家人就會拿著小板凳在庭院一起「撕金」(摺紙錢),其實這也是少數全家人有機會聚在一起做同一件事閒聊家常的一段時間,而祭祀用的紙錢,又是另一門學問。

拿著平時裝著芭樂的水果籠,裝載滿滿的紙錢和誠意
拿著平時裝載芭樂用的籠子,裝著滿滿的紙錢和滿滿的誠意

以拜園頭來說,所會用到紙錢就有四種:經衣、壽金、九金、銀紙。其中比較特別的就屬「經衣」,又名「巾衣」或「更衣」上頭印著衣服、衣褲、梳子、剪刀等圖案,主要是用來祭祀好兄弟,而經衣的用途以現代的角度來看,其實就是邀請函,要告訴好兄弟們換裝梳洗完畢後就可以來吃飯了。而壽金和金紙主要是給園頭公,銀紙就是給好兄弟。這幾種紙錢也有既定燒的順序,其實說穿了就是一套職場倫理,依序為經衣、壽金、九金、銀紙,除了邀請函外,神祇必須先拿其次才輪到孤魂野鬼。燒完金紙後,最後一個步驟,則必須用祭祀的酒繞著金爐一個完整的圈,整個祭祀流程才算結束。而這用酒繞這一圈,主要就是用來跟其他的好兄弟宣示,不能來搶這些錢,就是一種"簽收"的動作。

印製著剪刀、梳子、衣褲等等圖案的經衣,是普渡的一大特色

從上大學後,就不曾再參與這整個祭祀流程,當今年拿著線香,面對著家裡的農田、果樹,看著香煙裊裊,心思卻回到小時候只是一心期待在拜完後飽餐一頓的懵懂,今天好像更能體會一點這種落實在生活裡,農人對於土地及自然間的依賴感恩,對天的敬畏和尊重了。

--

--

Zack Lin
芭樂二三事 Talk About Guava

結束在台北流浪九年的廣告生涯,回到故鄉。試著用文字記下自己快遺忘的這塊土地、這些人、這些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