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尼瀧谷/村上春樹(收錄於萊辛頓的幽靈

AJ Chang
簡号設研
Published in
7 min readFeb 2, 2018

聽風的歌的開頭是這麼寫的,「所謂完美的文章並不存在,就像完全的絕望不存在一樣。」

我想著,「所謂完美的孤獨並不存在,就像完整的靈魂不存在一樣。」雖然,我太能理解所謂孤獨與靈魂真正的關係,不過就如村上在前句下的一段註解所說的「把它當作某種安慰倒是可能的」。

東尼瀧谷,一個幾乎是孤獨地走完一生的人。對於我,以一個讀者的立場來看東尼瀧谷的故事,幾乎可以不帶任何感情的看完這個人的一生。但是,也許正是因為這”嘗試著”不帶任何感情的方式,引起了我身體裡面某種令人窒息的孤獨感。我想,所謂孤獨――所謂的完全的孤獨,是否是從去除自身的情感開始? 不論是去除也好,壓抑或者是封閉起來也好,(也許)不帶情感的心,才能與孤獨共存。就像東尼瀧谷的畫,不帶有任何的情感一樣。所以東尼瀧谷擅長畫沒有生命的機械,因為不帶任何情感,不會受情感所帶來那種曖昧的「不正確性」所影響。能一筆一筆的描繪出所有的細節,「準確」地畫出細節的正確,畫出所謂的「正確性」東尼瀧谷任何人都還要傑出,但他比任何人都還要孤獨。

但就像挪威的森林渡邊君在餐廳對綠的回答:「沒有什麼人喜歡孤獨的。只是不勉強交朋友而已。因為就算這樣做也只有失望而已。」,東尼瀧谷也不例外,我想他從來沒有喜歡過孤獨,只是比起害怕孤獨,他更害怕失望所帶來的痛苦感。所以一直過著孤獨的生活,因為已經適應了孤獨,已經習慣沒有情感地過著日子,所以孤獨對他來說是極自然的事。直到遇見了出版社打工的女孩,他終於――我想是他人生中的第一次――坦率地表達自己的情感,他對她說明:「到現在為自己的人生是多麼孤獨,失去了多少東西。而且是她使自己發現了這個事實。」東尼瀧谷在遇到出版社打工的女孩時,終於發現了孤獨的存在感,終於發現了自己內心長久以來的渴望。在國境之南、太陽之西,始對島本的告白更貼切地形容那所謂生命中所空缺的部分:「我這樣的一個人,我的人生,空空的缺少了什麼,失去了什麼,而那部份一直飢渴著,乾渴著。」

在出版社打工的女孩還沒有出現之前,東尼瀧谷可以選擇孤獨,或者是選擇不孤獨。但是此刻的東尼瀧谷已經沒有選擇的餘地了,他再也沒有辦法與孤獨共存,因為他的情感被激發了。像是龍捲風般的瘋狂地從平原上捲起,徹底破壞了東尼瀧谷長久以來自己為了自己所建立的孤獨世界。孤獨就此變了他所承受不了的壓迫感,變得牢獄一樣可怕。他必須逃離孤獨,並且獨自冒險。就如之前所說的,他絲毫沒有選擇的餘地了,除非想一輩子承受孤獨牢獄般的煎熬,他現在所渴望的是完全不同的世界,擁有她的世界――他甚至可以為此死去。事實上,沒有她的世界就跟死去的世界想比,也差距不遠了。

我很在意東尼瀧谷這段時期的轉變,也許這種”終於遇到生命中的另外一半”的橋段,已經有上千萬篇的小說用這樣的橋段來敘述男女主角相遇的故事。不過這篇故事不太一樣,東尼瀧谷對孤獨的態度劇烈的轉變,還有無情性格轉變為激烈到甚至願意為愛情死去,這在故事中與現實中都是屬於必然性,也就是無法閃躲的必然性,這微妙的必然性使我很在意。不過我說不出那在意的原因。我只能說,我能體會――也許不能說是完全體會――東尼瀧谷經歷那轉變的心情,甚至有點同情他的處境。

東尼瀧谷愛上了出版社打工的女孩――後來也成為他的妻子,在村上的筆下那女孩顯得非常有生命力,「她簡直像要飛往遙遠世界的鳥,身上乘著特別的風一樣,非常自然非常優美地穿上衣服,衣服由於被她穿上身,而顯得獲得了新的生命似的。」與東尼瀧谷成了明顯的反向對照。無生命的被充滿生命力的吸引,充滿生命力的也被無生命的吸引,很順其自然的就在一起了,儘管年齡相差了有15歲。

在故事開始的第11頁,東尼瀧谷人生的的孤獨時期結束了。一直到第15頁,東尼瀧谷過了四頁沐浴在幸福中的生活。22頁中幸福的生活只有佔了4頁。而在那之後,東尼瀧谷所要面對的是比以前更沉重,更令人感覺到窒息的孤獨。一樣的名字,一樣的東尼瀧谷,一樣是一個人吃飯、工作、睡覺,那孤獨感卻跟以前是完全不一樣的東西。故事的到這裡我所看到的是,得到之後再失去,居然再無法回到從前了,無法回到從前完全沒有擁有時,那種安穩的狀態。因為已經「擁有」了,接下來所能面對的命運是有「繼續擁有」或者是「失去」,沒有其他的路可以選。沒有再辦法選擇「從沒有擁有過」。我想著,擁有什麼的本身,就同時擁有它的失去。這是擁有的代價,是無法躲避的現實。也是慾望折磨人之處。

妻子死後,東尼瀧谷顯然無法面對現實。所以才會出現尺寸7、身高161公分,皮鞋尺寸22的女孩。東尼瀧谷顯然無法處理失去妻子所帶來的失落感,「只是要習慣太太不再了這個事實還需要花一點時間而已。換句話說我必須慢慢調整我周圍那空氣壓力似的東西。我自己需要這樣的期間。(摘錄Page092)」,我想東尼瀧谷此時也清楚的知道,他所要面對的孤獨,跟少年時期所面對的那種孤獨,已經是完全不一樣的東西了。孤獨已經轉變成更不完全的孤獨了,那孤獨還包含著類似傷的東西,像是獲得生命力,終於展翅飛翔的鳥,卻因為犯了該死的小錯誤,摔在地上。那傷包含著失去生命力的傷,還有滲著血卻不知道如何包扎傷口的所造成更重的傷。

到最後,他終究選擇孤獨。縱使他不喜歡孤獨,但他只能信任孤獨。因為孤獨從不讓他失望,他不像妻子或者是父親還有那位跟妻子一樣七號尺寸衣服的女孩。孤獨是個牢籠,但是他在裡面會很安全。

「孤獨像溫暖的黑暗汁液般再度浸透了他。(摘錄Page095)」

體認到擁有什麼的辛苦,體認到擁有什麼所帶來的宿命。所以他接下來的生命幾乎是拒絕擁有了。妻子死後留給他整個房間堆積如山的7號洋裝,還有近兩百雙的鞋子。而父親死後留給他紀念性的樂器,和老爵士唱片的龐大收藏。這都是死者生前所擁有的,而且是非常珍愛的東西。但是這些東西,對東尼瀧谷來說,卻是令人厭煩的。因為這些東西會有過去的影子,讓他想起以前他也曾經擁有過什麼。只要還有一點影子存在,記憶就會永不止息的再度鮮明起來。那是東尼瀧谷最害怕的事吧。一個人終究無法承受三個人的孤獨……

「唱片完全消失之後,東尼瀧谷這回真的變成伶伶孑然一身了(Page098)」

故事的結尾,感覺不帶任何感情。就像這故事所從頭到尾所帶所呈現的情感一樣,始終壓抑著情感。然而,情感越是去除,孤獨感便悄悄靠近了……

閱讀村上的作品就是這樣,就是體會一種難以說明的感覺。

而閱讀東尼瀧谷則是要體會所謂的孤獨。藉由東尼瀧谷的心情去稍微體會孤獨的各種面貌。溫暖的孤獨,自然到無法察覺的孤獨,像勞牢籠般的孤獨。就懷抱著這樣的心情去看東尼瀧谷的故事。當然每個人體會到的東西不一樣。這就是閱讀有趣的地方。幸運的是讀者是藉由東尼瀧谷去體會孤獨的,現實中孤獨這種東西,還是要適可而止才是。

東尼瀧谷改編的電影,結局有些不一樣。在電影的最後,東尼瀧谷幾乎燒掉了一切,卻只救回7號尺寸女孩的照片還有連絡電話。東尼瀧谷播了電話給女孩,但在女孩還沒有接起來之前就掛掉了。留給觀眾有許多的想像空間……

不管在什麼時候,只要願意的話。還是有選擇的餘地,我想這樣才算是活著吧!導演是不是想表達這樣的概念呢?

市川隼導演詮釋東尼瀧谷的手法我很喜歡,到不是因為我偏愛無聊的電影。只是我覺得他很忠於原味,把那孤獨的各種面貌確實的掌握住了,然後轉化成實際的畫面呈現。當然,我還是偏愛小說。不過能夠以改編電影來說,市川隼可以說是完全掌握到要領了。從頭到尾只想掌握一種氛圍,一點也不貪心,就一種氛圍就好了。也許令人感覺乏味,但這就是東尼瀧谷的一生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