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記】校外教學—荷蘭水治工程巡禮

荷蘭「南海計畫」:看低地國過去如何與水征戰

Lilian
莉莉安的奇幻旅程 Lilian by thy way
8 min readFeb 11, 2019

--

交換時修了一門開給國際生的荷蘭文化課,課程內容包括一次校外教學,而這學期是由空間科學院(Faculty of Spatial Sciences)的講師帶我們來了一場荷蘭水治工程巡禮。

這趟旅程可說是我參加過最精華的校外教學,從最北方的葛洛寧恩出發、南下至阿姆斯特丹,在一天之內繞了大半個荷蘭,帶我們看低地國的「立國根基」,由專家親自講解,搭配事前的指定閱讀與課堂演講,全面地了解這些工程與人的關係,中間也安排了很荷蘭的coffee break、去美麗的漁村逛逛吃海鮮,寓教於樂。

校外教學行程地圖

Zuyder Zee Project 南海計畫

二十世紀荷蘭政府進行了三項國家級的計畫與水搶地,相信透過人為力量能夠勝過與水的戰爭。這次校外教學主要造訪的是第一個大工程——南海計畫相關的景點。

Cornelis Lely在1891年提出南海計畫,希望能解決荷蘭人長期遭受水災侵襲之苦,增加飲用水來源與耕地,然而當時並未受到重視,直到1916年發生一場嚴重的水災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戰糧食不足才被國家採用,5年後開始了為期50年的大工程。這項計畫主要包含三個部分:

  1. Afsluitdijk 超巨型水壩建立,分隔北海與南海,也就是左圖早期南海計畫的延續,以縮短海岸線。
  2. 將過去的南海(Zuyderzee,左圖藍色部分)變為愛賽湖(IJselmeer),增加淡水來源。
  3. 增加可耕地。這導致了新省份夫利福蘭(Flevoland,右圖右下角草綠色部分)的形成。
1667年與1891年的南海計畫

Afsluitdijk 阿夫斯拉大堤

Afsluitdijk其實是分隔兩片水域的水壩(dam)而非單向防水的堤防(dijk),將過去的六段水壩連在一起,形成一道防線。這道防線在當時看似完美,然而全球暖化導致海平面上升,專家建議荷蘭境內包括Afsluitdijk在內幾乎所有的堤防都必須提高或加寬。

Afsluitdijk,分隔左邊的北海與右邊的愛賽湖。遠方是Cornelis Lely的雕像。
跨水壩的大橋與海上伸展台(?)。由於那幾天氣溫都在零下,伸展台和石頭都結霜了。

Schokland 斯霍克蘭

過去是南海上的島嶼,19世紀常有水災,於是政府宣布「遺棄」這座島,當時受到許多人民的反對。水壩建成後島嶼周圍的海成了陸地,原島嶼上的教堂及其周圍改作博物館,成了荷蘭第一個登錄的世界遺產。很多文學和藝術作品探討這件事,如電影 En de zee was niet meer (1961)。

Flevoland 夫利佛蘭省

Flevoland是1986年才建立的新省份,全省為南海計畫產生的海埔新生地,土地平均低於海拔5公尺,主要分為東北、西、南三個部分,主要城市分別為Emmeloord、Lelystad、Almere。講師主要提到Lelystad這座城市。

Lelystad 萊利城

Lelystad以Cornelis Lely命名(stad是城市之意),1950年代為了緩和西部人口過度密集而規劃的城市,原本計畫能夠容納10萬人口,後來卻因為較靠近首都的城市Almere迅速開發成長,Lelystad相較之下太遠,於是1980年代移入人口停滯,當時僅住了6萬居民,成了遭遺棄之地,幫派進駐、治安極差,20年後才又開始成長,然而至今也只有7萬7千人,北方的住宅區已廢棄。萊利城擁有寬廣的街道、腳踏車橋,卻因為空間規劃太工整,每個地方都長得一樣,居民常常會走錯路,反而造成生活上的不便。

其他景點

除了南海計畫相關景點以外,這趟校外教學還停了幾個點:

Lauwersoog (harbour) 漁港

行程的第一站,重點只是放我們下來喝咖啡xD 港邊有四棟色彩鮮豔的房子,標榜「海上餐廳」,其實是建在岸邊,然而滿潮時海水真的會淹過整個餐廳,而且地基非常不穩,專家表示那裡根本不適合建房子,下雨天千萬不要來。

Moddergat 村莊與堤防

我們爬上了分隔海與村落的堤防。講師講解了堤防的構造,由不同密度的土堆成,表面再種草。過去整個村莊曾經被海淹過,許多人在這場水災中喪失生命,使得整個村莊蒙上陰影,也因此日後更加重視提防的維護,每幾年隨著海平面上升就必須再強化一次,防止悲劇再度發生。堤防旁有紀念雕像與事件記錄。

堤防上的景致,海平面高於左側地平線。左下有母親抱孩子的雕像。
超高的堤防/村落附近看起來很厭世的綿羊

Hegebeintum (terp) 人造丘陵

兩千年前荷蘭人就常常面臨淹水問題,當時人們開始用土堆成人造丘陵(terp),將教堂、房屋、墳墓等建在「山頂」。這項工程持續了一千年之久。講師還特別提到墳墓的部分,蓋在山頂的原因除了是因為跟教堂相連,由於荷蘭常常淹水,大體吸水後會膨脹,所以才要往高處的乾地下葬。不幸的是荷蘭人口密度極高,現在已經很難找到適合的土地下葬,所以若仍要維持傳統的棺木下葬必須用「租」的,十年租約到期後通常會火化,若要繼續或取得土地永久使用權還必須另外付費。

人造丘陵terp、其上的教堂、周圍的墓,以及我們的導遊

Volendam 沃倫丹漁村

這一站主要是讓我們看風景、逛逛吃午餐。Volendam因為畫家大量以此地作畫而知名,吸引許多畫家來駐村作畫,因此成為歐洲知名的觀光景點。我個人覺得其實跟其他漁村沒什麼差別 xD

Volendam漁村。那天風太大,海鷗想逆風飛翔不成,停在空中,甚至還被吹到倒退!
可愛的荷蘭小孩/被眾鳥包圍開懷大笑的歐洲人/主動餵海鷗的俄羅斯朋友
逛漁村的小發現:荷蘭人在孩子出生後會佈置家裡、昭告鄰居,女生用粉紅色、男生用藍色佈置

IJburg 漂浮屋

經過二十世紀的三項國家級的大規模治水工程,荷蘭人發現這場與水的戰爭仍然沒完沒了,加上近年溫室效應、環境觀念的改變,荷蘭政府不再視水為敵人,而是設想如何與水共存。漂浮屋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政府為了解決阿姆斯特丹房屋短缺的問題,開始嘗試新興住宅,將這些房屋建在愛塞湖上,就像是漂在水上一樣。2002年第一批居民移入,目前房價仍極高,一間要千萬至億元(俄羅斯朋友聽了之後說:這個價格我在莫斯科都能買一棟房了),未來期望能提供各式住宅,發展成一個擁有完整機能的社區。

高中課本有記載、傳說中的漂浮屋
很chill的午後

除了定點參訪以外,在車上時講師也沒有休息,只要經過相關的「景點」就會講解,而且講解得非常生動有趣,整天下來非常豐富。最後附上回程美景,結束這趟旅程。

--

--

Lilian
莉莉安的奇幻旅程 Lilian by thy way

曾在荷蘭交換、晃蕩歐洲半年,在地上是客旅、寄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