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我如何堅持一年不間斷寫作?

從2017/6/12開始,我維持每天寫作10分鐘的寫作,持續到2018/6/12。以#每天十分鐘 為名,沒有一日中斷,給自己的生日願望終於達成了。

萊恩先生Mr.Ryan
萊恩愛讀書
Jul 10, 2018

--

2023/9更新:

各位親愛的讀者朋友們,我離開 Medium 了!

未來新內容都會發佈在個人網站Ryan’s Daily,而「萊恩愛讀書」系列文章可以在新網站找到,可以預期不會再搬家啦。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歡迎大家透過新網站內的 「訂閱Subscibe」 功能接收新文章發佈的電子報。

另外,原先 Medium 不會關閉,其餘內容也會保留。

謝謝各位舊雨新知,每週都會看到新的追蹤者與按讚通知,非常感謝一直以來的支持!希望新的版面大家還喜歡。

Ryan’s Daily: https://www.ryansdaily.com/#/portal/

Medium Series發布的每天十分鐘系列

去年生日前後,我就利用Instagram Story功能陸續發佈了一些單純只有底色和文字的敘述,爾後在生日當天發現,有志於文字工作和新聞傳播行業的我,竟然沒有相對突出的作品,實在有悖於心中志向,於是結合了國外作家、台灣公務員作家等的習慣,每日固定留出一段時間寫點東西。

關於動機

James Clear,是國外頗為出名的一位自我管理專家,他以「紀錄」知名,無論是起床、運動,總是將任何時間段都記錄得清清楚楚,並以此達成各種看似不可思議的目標。

像是健身,他發布了一項Excel表格,除卻某些特殊日子真的不方便,他每一日按時完成規定的運動量,從一瘦弱宅男變身健美小伙子,並供網友檢視。

而活躍在問答網站的他,很早就確定了想要出書、上電視台的願望,因此寫作亦是他堅定的目標之一。他以固定每週一四發布網誌和電子郵寄發送寫作文章,督促自己絕不偷懶,並打磨文字功力。

通過設立種種短期目標,並日復一日實踐,他的人生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且都是正向、積極的好方向,果真他出書了、成名了,並以此成為職涯方面的專家,獲利頗豐。

他的經歷我難以完全模仿,但有一項至少是我很認同的:寫作。

還有一位令我印象深刻的公務員作家,並不是灑狗血的辭職寫作,而是在上班之餘還致力寫作,並不斷精修刪改才出版作品。我看過她的專訪,儘管名字我已忘記了,但是仍然記得每日清晨5點起床寫作3小時,才出門上班。

她如此認真地對待自己的文字,就算是花費這麼多心思寫出的作品,也必須一字一句斟酌,才能真正公諸於世。

就是這兩位「持之以恆」的示範,讓我起了想要模仿的心思。

關於日記

我對寫作一直有種樸素的熱情。小時候還會堅持華麗用字修辭等,例如我至今仍記得一篇作文至少要用到6個成語、「成修引」三大秘法(成語、修辭、引用)等寫作元素都要用到才是好作文。

真正讓我擺脫煩惱、專心平靜的事物也就兩件:一是閱讀、二是寫作。兩者又是相輔相成,在缺少觸控產品的時代,整日泡在圖書館、一日連借數本書的事蹟都是小小年紀自豪又沉醉的成就。

大量閱讀的好處體現在升學時。毋須特意準備,國文考科始終是我強項,輕輕鬆鬆,信手捻來都是絕妙好辭,校內文學獎也是連連得手。

直到大學,疏忽了紙本書、沉迷在廉價娛樂之中,貪玩不讀書的下場是吃老本才能頑強維持舊有水準,早已不堪入目。

更多變的文學形式、更陌生的他國文字,時不時就牽引心神的智慧型產品等等都讓難以靜心專注,直到鬱結難解忽然醒悟:再這麼跺步不前、再不思進取,連以後試圖維生的筆桿子都要離我而去。

於是生日時暗自發下誓願:堅持一年不間斷寫作,每天至少寫作10分鐘。

本來寫作並不一定要公諸於世,更何況性質更為私密的日記型態?不過當時我想著或許能藉此小小成名、被哪方編輯注意,獲得出書機會呢?(我承認,我看過張西的成名過程,有意模仿)

於是除了個人Instagram,以其一日即焚的時效性,我很安心的發布動態,並在寫作半年後轉而登錄到的Medium。

更棒的是,Medium Series功能的直式閱讀型態,恰恰符合Instagram Story的長幅文章,於是儘管閱後即焚,我亦多了一處收藏過往痕跡的管道。

結束公開寫作一個月,仍有朋友私下詢問為何「不再連載」?我很高興,但接下來的日記寫作將是對自己的交代,不再公諸於世了。

儘管我未能因此出書,年初發下的宏願至今未了,現在想來也太大言不慚,誰要看這種絮絮叨叨的日記型書寫啊?也未因此成為某種文青網紅,唯一值得說嘴的大概就是這365天來,我的確沒有一日中斷。

關於載體

前文已經略略提及使用Instagram的原因。

最重要的是限時動態Story的特性,才是我選擇做為發布文章的主因。

因為每天都必須更新,因此必須選擇具有時效性;又因為我打算引起回響、共鳴,因此必須被人看見,註定了這個平台必須符合兩種需求:有曝光度和時效性。

為此我還特別開放本來私人的Instagram帳號,以此示之坦蕩蕩,歡迎大家點閱的心思。

至於後來同步發佈在Medium文章,則是考量到曝光度,希望能夠將每天的小故事和感想分享給更多人,以此累積更多觀眾。

一日即消和長久留存?後來我選擇當下發佈的具有即時性——Instagram,而後再更新的則是過後一陣子——Medium,以此錯開兩者平台的差異。

關於公開

以日記型態而言,當下發生的事件往往非常敏感,儘管我都以代號示人,有時候還是不能暢所欲言,這使得有些有心人會特別好奇探問,我也只好故作不知。

這就是公開文章的壞處了吧。

有時候並不能直白的坦率寫出當下的心情感受,顧及到可能的受眾,因此殊為不美。

但是因此而來的共鳴、分享讓我受益良多。

有個學姊告訴我,她在準備研究所期間,看到學弟每天的煩惱都不同,卻都跟她很相似,讓她安心許多,甚至養成了每天看文章的習慣,以此對照自身。

寫作半年時,我發起了一項關鍵字活動,讓朋友提供我關鍵字,而我據此結合當天的事件和字眼限時在10分鐘寫作。

這項小活動令我與多達20位舊朋友重新聯繫起來。

恰恰在2017年底過完前,最後的10分鐘前我望了眼還沒綻放煙火的101大樓,在手機上敲下了該年度的最後一篇文章、最後一個關鍵字。

十分美好!

關於堅持

首先,要歸功於我始終處於擁有網路的狀態。

另外便是電腦與手機兩種輸入方式,使我可以快速無縫接軌,不致中斷。

硬體的措施解決了,那麼來自軟性的層面呢?

我必須說,我是凡人。我也會倦怠、也會疲憊、也會躲懶。

說「想到生日許下願望的自己,就覺得不能偷懶」這種說法就太過假惺惺,因為我愧對自己的時候還是很多,絕對不缺這一件。

真正達成堅持作用的,還是兩個字——習慣。

起始決定的「每天十分鐘」,更準確的説應該是「睡前十分鐘」。因為我總是在當天處理完最後一件事之後,才打開Evernote,新增一篇文章,開始計時10分鐘,絞盡腦汁回想當天值得紀錄的故事、感想,再轉錄Instagram Story。

宛如例行公事,刷完牙寫,寫完上床。或者先上床,拿起手機敲鍵盤,倒頭就睡。

寫作成了我每日的例行公事,也是我結束一天的神聖儀式。不寫點什麼就像吃西瓜不吐籽,滿滿都是如鯁在喉的不適感。

系統化的安排,使得寫作十分鐘,並不是想像那麼難以完成。

然而必定有枯燥、無趣的時候,沒有素材,那怎麼寫?

事實上還真不少。認真備考、或沉迷小說時,我往往一整天都沒有跟人開口說話、自然也就少了互動、衝突、感悟。

這種時候就是挖掘內心的時候了。或者回憶過往,借助腦中不斷碰撞產生的念頭,一五一十地寫下來,就是一篇完整文章。

畢竟再怎麼不言不語,內心的思緒可是幾何倍數的產生,一點也不耽擱寫作。

又或者,出遊玩到很累時,怎麼辦?

我也曾經玩到通宵、上了夜店醉醺醺回到住宿的時候。一夜遊戲並不意味著沒有準備,可以稍稍破例,在玩耍前寫好;又或者乾脆趁著酒意漸濃,絲毫不顧忌的坦露心聲。

若是單純的疲勞,我倒是會堅持,儘管寥寥幾筆,至少也是交待過去。而玩耍太過,借酒發瘋的日子亦是有過,當時清醒過來後想過趕緊刪除,後來覺得畢竟也是真實的我,刪除就像否定,索性不刪了。

惹出的亂子自然是一力承擔。該道歉的道歉、該悔恨的悔恨,總之我不想違背本心,違背當初寫作的初衷。

我是為我自己而寫。

關於一年之後

過去一年改變很大,我失戀了、我考研失敗、我出國夢碎、我畢業了。

要不是有持續寫作,許多當下幽微而不顯的心境,很難再回憶起來,僅僅是記得:啊,好像有那件事,沒錯。卻不會刻骨銘心。閒暇時候,讀著那些激動之餘寫下的真情流露、完全沒有雕琢的文字,當時的心情歷歷在目。

定下一年之約,起初只是認為只有完整的堅持一年,才算是有所堅持,幾個月並不算什麼。

只是當初的我也沒有想到,這一年恰恰發生了如此之多事件,有許多值得大書特書,也有的適合漸漸淡忘。

一年之後我還寫不寫?我還是持續將睡前十分鐘作為儀式,有意識地結束一天。

這對我梳理目標、重訂志向有很大的幫助,並且透過理清自己、檢討自己、抒發情緒,每一天總能像是重新來過,而不是耽溺於悔恨之中。

儘管只是隨筆式的書寫,日積月累之下,卻是讓我療傷、讓我癒合、讓我成長、讓我茁壯,甚至因此找到工作、找到其他寫作維生的機會。

--

--

萊恩先生Mr.Ryan
萊恩愛讀書

寫字維生。從別人故事找到自己感動,也希望給你一點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