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倫‧狄波頓的人生學校:運動鍛鍊你的思考力》|運動,讓我們自由

戴蒙‧楊:運動之所以快樂,源泉不是贏得勝利,而是持續投入。

萊恩先生Mr.Ryan
萊恩愛讀書
Aug 3, 2021

--

046《艾倫‧狄波頓的人生學校:運動鍛鍊你的思考力》

為何挑這本書

同事採訪了台北的「人生學校」,這是在全世界各地都有據點的一個教育機構,以哲學為大家在職場與家庭找到安適自己的解方。

這是我第一次知道艾倫狄波頓,這個在全世界都赫赫有名的作家、教育家、實踐家。

時報出版的這一系列書籍共有5本,「運動」這本是我在年初就讀完了,從那以後更重視運動,即使再忙,10分鐘也能夠做到簡單的瑜伽與體位法練習了。

加上奧運掀起的運動熱,看到了好多根本沒想過的運動類型,比如競速腳踏車、花式滑板等,深感「我活得也太無聊了吧!」

還有一位數學家以業餘身份奪得自行車金牌,這不是分外激勵人心嗎?

即使不是職業運動員,但對運動,我們卻能抱著專業的態度,享受、鍛鍊、認識自己。

簡要重點

從本書各章節,我羅列運動的美好之處:

  • 「遐想」

即使是散步,也是運動。

達爾文每天散步,也和朋友、妻子一起散步。

這是他難得反思工作與研究的時光。

運動,是一種瓦解習慣的習慣,讓我們可以定期把死板心靈規律打散重組。

快樂來自更堅定的自我。快樂的源泉不是贏得勝利,而是持續投入運動、展現肉體。

  • 「自豪」

自豪使我們更明確感受到自我存在。造就更負責的性格。

「我們原有其他選擇,卻願意選擇盡己所能。」

  • 「犧牲」

運動有一項詭異的快樂:來自犧牲帶來的快樂。放棄某些事情,讓自己很明確。

其實運動就是在玩,所謂「沉浸」/「假裝」的體驗,跟怡秀其實很像,所以電競與體育賽事其實很有相同點。

運動算是另外一個世界,人的心靈可以進入,但那個世界有特有的法則。這樣的形容是《魔戒》作者托爾金所說,他說除了文學創作的奇幻世界,他也在體育活動見到這樣的情形,並形容「著魔」。

是不是很像?

生活、運動這兩種「遊戲」,其實都需要我們犧牲舒適、不切實際的幻想,因為每場遊戲都有代價。

不過為了運動犧牲比較容易滿足,因為規則更明確。

這使得作弊更令人討厭,因為「第二世界」的泡泡被戳破了,變成現實,那會讓我們意識到現實世界,並不如運動世界單純。

  • 「美」

追求健康與變美的慾望不可分割。

肌肉結實、精瘦身體,「形式為功能服務」。

健美與適宜fitness是同個字,因為健美的身體適合從事某些活動。

我們健身,其實就是為了看起來好看,而不是追求肌肉多有力。

這與自然、和諧、均衡等數學上的比例有關。

  • 「謙卑」

謙卑,登山、攀岩、滑雪、體操,這些運動讓我們謙卑,因為我們感到痛苦,不得不低頭,發現自己的脆弱。

我們會因此更誠實,會更小心,才會成長。這是人類和「自己的弱點與缺陷」搏鬥的過程。

所以運動需要幹勁、健康的身體,但也要膽怯的心與智慧。

運動本身,就自成目標。如跳舞、武術,都是單純地活著,沉浸在感受到自由、失去時間感的狀態。

  • 「痛苦」

運動還會帶來痛苦。但這種痛苦卻會成就藝術的美,就好像芭蕾、體操,讓我們發現許多惱人的事,但運動能提醒我們什麼是自由:我們自主的選擇,能夠為之承受多少苦?

許多運動被稱為「道」。訓練人使用暴力,也是教人避免暴力的品德。所有運動也帶有良善的價值。

  • 「堅持」

和自己的競爭,村上春樹是經典例子,他幾乎每天都跑步,每年都跑馬拉松,維持體格外,對寫作也很重要,因為持續力是勞心、勞力都要投入。

「只要喜歡,就會以自己想做的方式一直做下去。」

  • 「壯美」

站在海邊會感覺到壯美,因此在水裡的運動尤其容易令人容易感受到壯美。

比如游泳、跳水,在水裡的運動,讓我們在危機裡感受到興奮,體會「真實活著」,找到自己的極限。

  • 「一體」

除了恐懼,也有和諧,比如瑜伽、太極,讓我忘記「我」。

冥想、拋棄執著,減少焦慮,所以現在人發現如何關照自我,明白執著都是自找的,而非自然。

伸展心靈的運動,無需宗教信仰亦可,平靜、耐心、保持專注。

  • 「平衡」

身心平衡的個體,不需”Just do it”,而是“Just become it”,因為實作的人很多,但是想成為怎樣的人,永遠是每個人可以自己決定。

行動指南

「宜運動」,因為運動讓我們自由。

為什麼這麼說?運動,基本上是要喜歡才會投入的活動,當然也許有些職業選手是因為家學逼著訓練,但在訓練的過程他們會漸漸喜歡,討厭,又享受其中。

不喜歡的運動,那我們大可以放棄。

因為體育活動建構了「暫時」的第二世界,幫助我們從現實的第一世界喘息。

所以對職業選手來說,第一世界和第二世界就混為一談,自由感微乎其微。能在競賽中擁有好表現,那肯定是從能更深入發現第二世界的自由,我幾乎都從選手訪談看到「打好每一顆球、做好每一個動作」而不是「我要贏、我要做的比別人更好」。

說穿了,選擇做什麼運動,是每個人的自由。

因此對選手,我們可以將不必要的期待放下來,這終歸是每個人的自由意志。

哲學家沙特很喜歡足球,認為運動中的自由具備「和藝術一樣具有啟發性」。因為想要專精一門運動,犧牲免不了:時間、精力⋯⋯而這些都來自自願。

因此運動愛好者才更要珍惜運動,這是讓我們抽離現實,享受自由的方法。

記者私房話

在不算長的職業生涯裡,我採訪過的運動員有2位,一位羽球國手周天成、一位是獲得歐洲職業合約的足球員。

今年小天在奧運有很好的表現,闖進8強。

平常較少關注運動賽事的我,在看奧運過程還有選手故事中,忽然發現為什麼運動新聞長盛不衰,而且始終激勵人心。

因為運動員有對手、有自我挑戰、有輸贏、有獎勵,這一切都符合一篇好故事的條件:敵人、隊友、自我的冒險。

在職業生涯中,運動員的故事很相似卻又不同,像的是他們的自律、犧牲,但不同的是他們每個人的閃光點,總是能給觀眾感動。

松浦彌太郎有說過,「收入多寡,與帶給他人感動的質量呈正比」。頂尖運動員之所以令人著迷,正是他們為我們帶來的感動。

不為別人,就為了自己這一刻的感動,幫助更多體育選手能無後顧之憂,也是我們作為觀眾能做的。

書籍資訊

書名:《艾倫‧狄波頓的人生學校:運動鍛鍊你的思考力》(How to Think About Exercise (School of Life))

作者: 戴蒙‧楊(Damon Young),譯者:方慈安

出版社:時報出版

透過 電子書 閱讀。

購書連結:

延伸閱讀

--

--

萊恩先生Mr.Ryan
萊恩愛讀書

寫字維生。從別人故事找到自己感動,也希望給你一點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