槍砲、病菌與鋼鐵-Ch 8

Sean
藍光宅男
Published in
7 min readJul 12, 2020

蘋果不馴誰之過?

有價值的糧食作物

要了解農業以前,要先暸解經濟作物。二十萬種野生植物中,只有幾千種可食用,可馴化的更是只有幾百種;現代世界作物年產量的80%是由十來種植物組成,提供全世界所需卡路里的一半。

  • 穀物:小麥、玉米、稻米、大麥和高粱
  • 豆類:黃豆
  • 根莖類:馬鈴薯、木薯、甘薯
  • 糖分:甘蔗、甜菜
  • 水果:香蕉

肥沃月灣

全世界最早出現糧食生產之處、現在世界主要作物的發源地&家畜的馴化地。其優勢有三

  • 地中海型氣候,冬天溫和、潮濕,夏天漫長、炎熱而乾燥。能熬過漫長旱季,就能在雨季來臨得到滋潤而快速成長。而穀物和豆類發展成一年生作物,這些種子大的植物,在乾季時枯萎、死亡;雨季時則發芽、生根,不浪費任何力氣在生產不可食用的枝幹上。
  • 穀物的野生始祖繁盛而多產。根據植物學家的實驗,仿照一萬年前的狩獵-採集族群採集野生穀物的種子,每年每公頃可接獲近一公噸的種子,每大卡的體力可換取五十大卡的食物能量。這些植物在被開始栽種前,已經落地生根存在許久。
  • 雌雄同株自花傳粉的比例超高,可以維持原本特色;雌雄同株異花傳粉&雌雄異株會讓好的一代,所繁衍出的下一代又變得失去原來特色。通常自花傳粉偶爾又行異花傳粉的植物,可供早期農夫有新的變種可選擇。

肥沃月灣首批馴化的八種作物都是自花傳粉,其中野生種小麥(二倍體小麥)、通心粉小麥(四倍體小麥)和大麥蛋白質很豐富,約8%-14%,東亞的首要作物-稻米和新世界的作物-玉米,則因相較少含量的蛋白質而有嚴重的營養問題。

得天獨厚的生物組合包

世界上還有其他四個地區屬於地中海型氣候:西南澳、南非、智利、加州,但為甚麼只有肥沃月灣得天獨厚能成為糧食生產地呢?主要有五個優勢:

  • 面積最大,因此動植物的種類豐富。
  • 氣候多變,每一季、每一年的差異都很大,有助於植物群的演化。特別是一年生植物,物種繁多加上一年生植物也多的兩個因素,代表有最多種類的一年生植物。
  • 高度和地形多變,從地表的最低(死海)到標高五千四百八十六公尺的高山(近德黑蘭)都有,多變的環境代表繁多的野生物種,都是始祖作物的「候選人」。高度還帶來另一個好處,比起低地植物,高地植物較晚結種子,因此狩獵-採集族群可稍後再前往山裡採集成熟的種子。若收穫季節集中,就分身乏術。而早期農民知道丘陵的野生穀物比較不可靠,因為要看老天爺下不下雨賞臉,而低窪谷地就比較不仰賴雨水,因此較穩定可期。
  • 大型哺乳動物。肥沃月灣是最大馴養動物的地區(唯一例外的是狗),很早就馴養四種動物 — 山羊、綿羊、豬和牛,此為今日五大家畜中的四種。
  • 狩獵-採集生或型態相較之下,競爭力較弱。所以肥沃月灣轉型成糧食生產很快。

由於上述植物+野生哺乳動物的優勢,肥沃月灣有先天超強力的生物組合包(biological package),就像打電動先天有皮厚+回血技能的角色,前期比較強勢。這包裹內容有

  • 三樣穀物:為碳水化合物的主要來源
  • 四種豆類:蛋白質含量奇高,約20%-25%
  • 四種家畜:同樣為蛋白質來源
  • 小麥:也提供蛋白質養分
  • 亞麻:纖維和油的來源(是為亞麻油,亞麻籽40%都是油)

動物不但能供給牛奶、毛皮、犁田,還能作為交通運輸工具。此組合提供肥沃月灣早期農夫達到人類基本經濟需要: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衣物、拖拉、運輸。(再次證明投對胎很重要)

新幾內亞和美東

新幾內亞是僅次於格陵蘭的世界第二大島,在澳洲以北,近赤道。雖無法與同屬熱帶的大陸相比,但氣候條件加上千變萬化的地理環境,動植物的種類也很可觀。

農業要發展受到糧食生產和狩獵-採集這兩種生活型態的競爭,新幾內亞的狩獵-採集成果令人不滿意,因此照理說會有發展糧食生產的動機。最大的本土動物莫過於四十多公斤、不會飛行的鶴鴕&二十幾公斤的袋鼠。海岸低地有豐富的魚蝦,直到今日,內陸低地仍有一些以野生西谷椰子維生的狩獵-採集族群。而高山就沒有狩獵-採集族群,這些高山族已成農夫,野生生物只是點心不是主食。

考古學證據顯示,新幾內亞的農業起源很早,約公元前七千年,那時是狩獵-採集族群的天下,以此遠古農業必是新幾內亞自行發展出來的。雖然沒有作物遺骸作為鐵證,有幾種必定包含在歐洲殖民時期的作物 — 這些都是新幾內亞的祖先從野地馴化的作物。當地馴化最重要的作物為甘蔗,其年產量為第二(小麥)和第三(玉米)的總和。

但新幾內亞的生物系(biota)有三大嚴重限制:

  • 沒有馴化的穀物,因此特別仰賴植物的根和樹木作物。原因在前世界排行前五十六名種子最大的野草,沒有一種生長於新幾內亞。
  • 沒有可馴化的大型動物。現代新幾內亞馴化的動物 — 豬、雞和狗都是近幾千年內,經印度尼西亞由東南亞傳來的。結果,雖然新幾內亞平地人仍可從河裡捕魚攝取蛋白質,雖然高山族農民長期仰賴芋頭和甘藷,就有嚴重缺乏蛋白質的問題。以芋頭為例,蛋白質含量不到1%,甚至比白米更糟,和肥沃月灣的小麥(8%-14%)和豆類(20%-25%)有嚴重差距。
  • 最後是,根部作物不但蛋白質少,卡路里也不高,主因是在高地長不好。幾世紀前,原產於南美的甘薯由西班牙人引進新幾內亞,和芋頭跟其他兩種歷史較為悠久的根部作物相比,甘薯更適應高地環境、生長更快,而已每公頃的產量和每小時投注的勞力而言,投報率更高。也就是說,再引進甘薯前的幾千年,新幾內亞雖已有農業,但作物少,供養的人口有限。

美東是另一個本土農業受當地植物系(flora)限制的例子。美東發展比新幾內亞明朗多,在其他地區作物引進以前,土著已利用當著作物發展出精密的糧食生產業。

在公元前兩千五百年和一千五百年之間,美東馴化了四種植物。比肥沃約灣小麥和大麥的馴化晚了六千年。南瓜除了可作小型容器,種子也可食用。其他三種都是種子:向日葵、雛菊的近親菊草、菠菜的遠親藜菜(goosefoot)。

只有四個種子作物加上容器的生物組合包超寒酸(作者說的不是我說的),但有兩千年之久這些作物對於美東土著來說只是點心,主食還是野生食物,特別是野生的哺乳動物、水鳥、魚蝦和堅果。農作物成為飲食重心則是在其他三項種子植物(矢車菊、五月草、袖珍大麥)出現後,約公元前五百年至兩百年之間的事。

這七種作物加起來還是可以得到現代營養學家的讚賞,每一種皆富含蛋白質(17%-32%),強過小麥(8%-14%)和玉米(9%),大麥跟白米就更不用說了。其中向日葵和菊草這兩種含油量高(45%-47%),特別是菊草,32%的蛋白質加上45%的由,應該是營養學家的夢幻組合吧?但為什麼我們今天仍不吃這種「夢幻食物」呢?

無可救藥的缺陷為

  • 藜菜、蕎麥、袖珍大麥和五月草種子很小,大約只有小麥或大麥種子的十分之一。
  • 菊草是靠風媒傳粉的豚草近親,豚草更是花粉熱的罪魁禍首。菊草就像豚草一樣,要是叢生的話也會引起花粉熱。
  • 如果這麼說還不怕的話,就去挑戰菊草那令人退避三舍的味道吧。
  • 此外菊草還碰不得,一接觸就會引起皮膚刺激。

美東土著在墨西哥三大作物 — 玉米、豆類、南瓜面前立刻伏首稱臣,大肆種植,約發生在西元前七百年左右。因此並不是受到文化的制約(保守拒絕種植外來物種),作者在此排除了是人種的因素。

心得

生物組合包原來差這麼多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