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狷藝行 不妥協撞擊_韓國擊樂大師與好友們的音樂實驗

節目:不妥協撞擊_韓國擊樂大師與好友們的音樂實驗
日期:2018.11.10
時間:14:30
地點:衛武營文化中心表演廳
演出者:團隊介紹/製作團隊/演出名單:

主要:
韓國國寶級擊樂家 — 朴在千(Park Jechun)
打擊樂器編制相當多元,跨界演奏自由爵士樂及韓國傳統音樂的先驅。此次演出大部分是爵士樂鼓,兼用響鈴,鈴鐺。鑼。最後彈鋼琴
鋼琴家、作曲家 — Miyeon 前者的妻子 「Miyeon & Park」雙重奏。鋼琴為主

二胡 — 王瀅絜
西塔琴暨人聲吟唱 — 吳欣澤
三個人樂團
由古箏音樂家郭岷勤、中阮音樂家潘宜彤、及笛簫音樂家任重集結的「三個人」。
笛蕭都個別出現與演出中。雙古箏,可使用彈撥與撥弦等兩種方式彈奏。

既然是音樂實驗,也當作是即興演出,各種樂器有單演,與其他樂器的對話,三者個別或主題演出,在連續七十分鐘不斷之間,可以看到爵士鼓當作分段的起點,與斷場的高潮,後段各樂器獨奏之時,帶領大家共擊當作間奏,雖說是即興確有重複旋律之妙。前後的人聲吟唱,有畫龍點睛之效。二胡的拉慢與快,確實可以模擬林中鳥鳴的眾樂朝揚。偶爾出現的拉弦演出的古箏與二胡齊鳴,擬和聲也。樂器對話是最能表現強弱呼應,心情變化,和諧與對立。一進一出之間即興確有靈犀。鋼琴的音域較廣,其他樂器卻各有偏頗,在演出後有人問到,樂器大小聲不同是否會造成影響,這也是這個場域最重要的驗收標準之一,在眾生喧嘩中卻能辨別中微細不同的樂聲,如此方能反饋於每個演出者之間動態調整演出的強弱高低快慢。沒有主題,只有心情,沒有故事只有當下。

衛武營文化中心 表演廳

獨立與統一

中國與西式

開放與封閉

衛武營文化中心,位階等同於台北的國家戲劇院,國家音樂廳並稱兩廳院,雖然建築已經31歲,依然承擔國家級的演出活動場地。衛武營表演廳大約等同於國家音樂廳內的演奏廳,資料顯示該廳位於音樂廳地下一樓的演奏廳,可容納354個座位,提供獨奏會、室內樂等小型演出,以及講座、說明會或示範講座等。網頁顯示衛武營文化中心表演廳,有434席。主要作為室內樂、獨奏及其他小型表演類型使用,

新設計的中心,以西方的不規則變化外型,空中俯瞰可以看到類似變化山坡的造型,突起的部分是表演場廳,中間部分有類似鐘乳石形成的石筍,石洞,其他部分都是中空,遊客與觀眾可以由地面慢慢沿斜坡到達中間層,各廳院此層都有入場門口,即便是直接入口實則可能是表演場所的二樓。中心有戲劇院,音樂廳,歌劇院。歌劇院可以當作大型跨領域的綜合演出,類似國家劇院的主演出廳。戲劇院席次達1210席,當作實驗劇場而言稍嫌過大,比台北社教館城市舞台或中國信託的新舞台都稍大一些,算是中型演出舞台。

中心的底層,與上方齊平的外觀平面,多半以大玻璃落地窗為主,這也是現在建築的特色,大量的透明玻璃,引入自然光為光源,最明顯的建築就是機場,大部分的機場都有大面積的鋼架玻璃結構體,此地大多當作舞台的後方入口或文化中心辦公室,部分場所是商業場所如餐廳。透過大面積對綠地開放的景觀,吸引消費者。其他如內部有文創商店,輕食區,咖啡店,各項週邊商店。可惜沒有售票亭,或售票相關單位,研究單位例如圖書館等。

一般而言台北的演出場地,進入後方才有商店,內部的休息區多半以觀眾為主,不夠親民。稍嫌冷清。新藝文中心的二三樓,有單獨公共空間,內部商店與餐飲店都對外開放。自由移動的內部空間,除了上述四個場館外可以在一樓後端,利用建築設置戶外劇場,觀眾可以由一樓到三樓的劇場座位,享受羅馬半圓形劇場的音響與觀感。對外開放的露天劇場。下方的遮蔭區也可以用投影機當作另外一個演出點。二三樓內部有特別的樹冠層,不同享受內部陽光空間,這也是公共區域之一。

台北兩廳院,是兩個獨立的建築物,只有地下室才能看出兩者是連接一起。使用採中國傳統明清殿堂式建築,戲院建築外觀上擁有臺灣罕見之重檐廡殿頂,音樂廳擁有重檐歇山式屋頂,屋頂尊位為較次之歇山頂,建築四周有大型紅色柱廊羅列。一樓採用封閉式外觀花崗石外牆顯現莊嚴帝王大氣。主要辦公廳所在一樓,必須由二樓入口下進入。這也是標題所在。

表演廳位於由三多路入內的右後方。主體的左後方,由斜坡走上中空廊道,找到入口準備欣賞表演節目。

表演廳的聲響效果表現於內部相當明顯,側邊都是黑色菱形泡棉,演出舞台上方有三個大小不一的木板,左右後方天幕側方都由開孔的木板構成,對於觀眾不需要了解音響細節,只要知道是否台上每一演出,不同地方,在任何地方的座椅上都可以聽到,下方的座位設置也很不同,非傳統的對稱型,類似不對稱鞋盒音樂廳,左方為直排,右方為縱列漸寬的座位設置,在鞋狀是分開一二樓層的矮牆及欄杆,一樓是直接面對舞台,和緩有階梯狀的座椅。一二樓在前方可以相通,二樓座位斜度較高。在此享受演出。

--

--

The fishingLumperjack 不爭便姓字老樵漁!
天地有大美

有二事焉,常在此心,敬而畏之;與日俱新:上則為星辰,內則為德法。|行中庸走大道,格物致知窮究事理。|擔任台灣貿易的尖兵,貨物互通有無的小卒。|物理,輪機,藝術,電影,閱讀,旅遊,單車,登山,游泳,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