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與隱私權的關係

Loyi Yu-Sung Hsu
#蘋果宅
Published in
5 min readAug 21, 2019
Image by Gerd Altmann from Pixabay

其實長久以來,隱私權跟科技的關係就一直是一個很尷尬的話題,尤其是在機械學習這麼「夯」的現在。不論是語音助理、網路導航這些需要大量資料進行資料挖掘的技術,或者是大型社群媒體或者服務進行販售個資來維持營運成本(資料庫營運、網域租借、伺服器維護)甚至獲利。

閉源程式

一般來說閉源(不開放原始碼)的程式,對於比較科技宅的使用者來說是會比較擔心的對象。相較於開放原始碼,因為程式碼都直接公開在網路上,他們要拿你的資料去做什麼相對就很明確。例如你做一個心理測驗,你可能想像的是這個小網頁程式做的事情就是:

  1. 讀取你輸入的資料
  2. 把資料進行一些計分或是判斷式
  3. 把結果算出來

但是實際上發生的事情可能是:

  1. 讀取你的社群登入資料與廣告商的追蹤資料
  2. 讀取你輸入的資料並儲存在資料庫上
  3. 進行運算後將結果存入伺服器

或許你會覺得將資料存到伺服器上沒有什麼,但是這裡的關鍵是 — — 因為你看不到它背後的程式碼,你其實不知道他背後有沒有存、如何用你的資訊的。

再者,如果你仔細看社群媒體或者 Google 搜尋結果的連結,如果那些連結上面的網址連到的不是直接到那個網站,而是經由公司自己的轉址系統的話,那很有可能就是作為點擊率或者要販售給廣告商的追蹤數據。

有那個,隱私權政策啊

對,隱私權政策是個很有用的東西。因為在你沒有看到程式碼的情況下,大部分的隱私權政策就會告訴你什麼資料被存在你的裝置上、哪部分的資料會被上傳到伺服器並存在資料庫裡,甚至有些比較「有良」的業者還會告訴你你的資料會被怎麼樣使用。

但是這邊還有一個問題 — — 對,很少人真的很認真地看隱私權政策。

不過即便你沒有在看隱私權政策,你可以很簡單判定哪些資料會被賣給廣告商或者被存取:

如果你使用的是一個他人需要花錢營運的服務,如社群媒體、搜尋引擎,而你沒有付任何的錢給他們,他們也沒有特別聲明他們不搜集這些資訊,那麼你使用的服務相當有可能就是「用你的隱私權去付的」。

Apple 長久以來的形象

一直以來,Apple 都是以重視使用者的個資自居的。這點在今年 Apple 的 WWDC 中的「以 Apple 登入」的功能就可見一斑。從 iOS 的很早期,在做關係到個資的如定位功能的時候,賈伯斯有一段很知名的話,內容大致上是說:

如果我們讓開發者自己去跟使用者要個資的話,他們很可能會避開這些要求,因此我們的想法很簡單,這些確認我們來做。如果你要存取 iPhone 上的位置資訊,你要去跟 iOS 要,而 iOS 會處理第一次的「允許存取」或者「拒絕存取」的功能,並且在適當的狀況下記得使用者的要求。

而這些資訊現在都可以藉由 iOS 裝置的「設定」系統選單裡的「隱私權」裡面進行開關。今年功能上所提及的「只允許一次」的功能也是建基在這之上的。

然而即便這麼重視隱私的公司,最近仍有一個醜聞。

Siri 發展與⋯⋯隱私權?

基本上 Siri 這個語音助理在同類型服務之中,即便它是最早上市的一個,但是在功能上還是遠遠不如 Alexa 或是 Google 助理。然而長久以來這都被歸因於 Apple 在使用使用者資料上相較於其它公司小心一點。

這部分其實是好的,因為你手機上的聊天機器人其實不需要「太聰明」,而讓這些服務變得「聰明」先前主流的方法,基本上就是用大量的使用者互動來直接進行分析、改善。雖然現在有一些技術可以讓這些分析直接在機器上進行,再將這些訓練完的資訊上傳到一個大的中心,由這個中心來整合各台機器所分析出來的結果,讓這些公司不再需要一定把所有文本都上傳到伺服器做處理。

最近有一則報導指出 Apple 的 Hey Siri 的功能,因為常常會有一些無意識的驅動,而若是要避免這方面的事情,那麼就必須增進這方面的功能。怎麼增進呢?就是透過真人去判定這個是應該還是不應該驅動的狀況。

Apple 在這件事情上使用的是外包的團隊進行這部分的工作,但是這還是會造成爭議。因為你永遠不知道 Hey Siri 這個功能會在什麼時候被驅動,而稍微理解 Siri 運作的人就會知道,基本上它就是一個錄音、語音轉成文字、機器人回應、文字轉成語音的機制。而在 Hey Siri 這種功能下,等於麥克風隨時都在辨認是不是有相似於 Hey Siri 的語音,也就是說,它可能在任何時候覺得 — — 錄音!然後上傳到伺服器。而這之後,就會有人去判定這是不是錯誤的驅動。

而這個「隨時」的時候,你可能正在開機密的商務會議,可能正在念你的信用卡號碼。目前新聞指出 Apple 已經暫停這個計畫了。

討論

隱私權真的有那麼重要嗎?

或許你會覺得「我又不偷不搶!隱私權真的有那麼重要嗎?」,但是隱私權的情事可大可小,而且這些東西可能是你不知道他們「何時」在存取「什麼」,而且這些東西一旦出去了,你也不可能知道會不會有一天會對你不利、而你要把東西拿回來也是做不到的。

在科技如此發達,可能幾年內都要有 AI 機器人取代人類的今天,因為到處都是資訊,我們隱私的「基本人權」常常都會被忽略。而大量的資訊其實根本沒有屏蔽效果,現在大型科技公司的技術,要對搜集來的資訊進行搜尋根本算不上是難事 — — 而且有些公司根本就是做「搜尋引擎」起家的不是嗎?

或許除了這些科技大廠之外,更需要釐清隱私重要性的,反而是使用者也說不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