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具彈性的公共運輸-DRTS的一些討論

作者 林佳萱

宜蘭的居住人口不若六都集中,公車班次自然也就不像都市那般密集,往往二三十分鐘車程的路線,搭乘公共運輸卻得花上一個多小時,因此民眾出門幾乎不會把大眾運輸當成選項。

在人口密度較低的非都會地區,公共運輸的營運往往連年虧損,只能仰賴地方政府大量補貼勉強營運,常陷入「虧損減班➝旅客不方便,使用率低➝持續虧損」的惡性循環,當偏鄉地區的公空運輸因為營運不佳而停駛或減班,又再次加劇了城鄉差距。近年各地方政府逐漸在推廣所謂「小黃公車」、「幸福巴士」,以小巴或計程車代替公車,希望能節省預算並補足鄉村地區的公共運輸服務,而「小黃公車」與「幸福巴士」的背後,即是DRTS的概念。

交通部幸福巴士DRTS宣傳影片

DRTS需求反應式運輸服務(Demand Responsive Transit Service)是一種相較於傳統定班定線的公車更具彈性、營運成本較低的運輸服務,它加上了「需求反應」的概念,以較小型的車輛,調撥、客製路線,同時降低營運成本,有利於補足人口密度較低地區的公共運輸。

(圖片:王穆衡等人(2010)。需求反應式公共運輸系統之整合研究。臺北市 : 交通部運研所。)

以芬蘭 Leppavirta 城市為例,他們以彈性路線、固定班次的方式,乘客需事先打電話至派遣中心預約搭車時間及地點,派遣中心負責安排路線接載。而台灣行之有年的例子,是身心障礙者復康巴士,也是由乘客事先預定、業者派車的方式營運。另一個筆者認為是台灣最「客製化」的案例,便是台中市工業區的需求反應式公車服務系統,採彈性路線、彈性班次營運,行駛時間、路徑完全依乘客在網路上的預約內容而定,喊出「乘客想去哪裡,公車就載您到哪」的目標。

從上述舉例中可以發現,DRTS在實際應用上,可能採及戶接駁/固定路線、可以是彈性/固定班次,端看各地民眾需求與政府財政狀況而定。

宜蘭縣目前的DRTS案例,有〔黃1〕宜蘭-礁溪路線及壯圍〔幸福巴士795〕。〔黃1〕是取代原國光客運1783、1784路線,原先搭乘人數很少,因此改成小黃巴士,行駛原本的公車路線,可以稍微客製化接駁,並以有預約的乘客為優先;〔幸福巴士795〕則是一日3趟往返的固定班次路線小型巴士,可電話預約、三人以上成行。

公路總局2019年的執行成果報告中顯示,目前各縣市營運DRTS的方式,大多仍是「固定班次路線」的模式,對使用者來說,與原先公路客運相去不遠,「預約派遣」的機制不夠普及,「客製化」的程度相對不足;而需要事先預約的機制,也相當仰賴地方政府的宣傳推廣。我們期待未來可以有更及戶及時的服務出現,促使公共運輸服務更趨完善。

參考資料:

  1. 王穆衡等人(2010)。需求反應式公共運輸系統之整合研究。臺北市 : 交通部運研所。
  2. 翻轉都市運輸 — OUT閒聊:需求反應式公共運輸系統(DRTS)。
  3. FTA (2008), Guidebook for Measuring, Assessing, and Improving Performance of Demand- Response Transportation, TRB.
  4. 公路總局運輸經營管理組(2019)。需求反應式公共運輸服務(DRTS)執行成果之檢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