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愛中找到自己

偶然遇上了韓炳哲(Byung-Chul Han)的《倦怠社會》,彷彿打開了一個全新的世界。急不及待買齊了「三部曲」餘下的《透明社會》及《愛欲之死》,卻不知道為何讀完前者後,後者就一直放在書架上;反而差不多同期到手、打算慢慢細味的《曝光》就更早完成。那是另一本震盪我的書,有機會再談。

今天終於把握假期的上午,一口氣讀畢這小書。

然後我只能讚歎這個是絕妙的時機。

昨天主日講員將「彼此相愛」講得比三位一體更深邃,我急不及待為此下了定論:講員並不知道甚麼是愛。

《愛欲之死》是徹頭徹尾的哲學作品,不像那些矯情的「屬靈」著作,說東說西地將愛化約為一條又一條的規則和誡命,教你戀愛其實是教你愛神,然後玄之又玄地說你愛神就懂愛人:「我們愛,因為神先愛我們」。我會說韓的作品與基督教信仰有很多共鳴之處,足夠使許許多多自以為懂得愛的牧者、輔導員汗顏。

時間不由自主地又再回到星期二。

那天早上穿著起整齊的裝束,差點兒就過份隆重。可是因為同工突然的病倒,只得在公司門外的「汗蒸幕」逗留了足足二十五分鐘。若是平常的輕裝便服,我大概不覺得時間是那麼難過,身體每一吋都在熱切流淚。

然後發生的事以走馬燈的形態,活在我的時間和心靈裡,生怕隨時間過去會忘記一分。

那是充滿儀式的一天,對我來說可以說成為一種禮貌或者禮儀。

我卻驚嘆著原來世間已經不當禮儀是一回事,只有我最激動和最執著。

還未夠時間讓我再深思是那裡出現問題,就已經是另一天了。

答案終於出現。

《愛欲之死》顧名思義是寫現代社會,愛* 如何被處死。

原來失去儀式感,也表明愛之缺席。

現代人錯認愛為激情,但事實上愛若不能使人激動到要生要死,恐怕連感情也談不上。

愛逼使人為愛的對象犧牲自己,為他者全然付出之後,就會重新發現自己。那是他者的回饋,最無可取締的禮物。

我終於明白我多次、從不同人口中聽到「我們愛得很舒服」,為何總是刺耳。「我們相處得好好」,大概不是反映二人愛得成熟,更可能只是反映二人在一起,能夠好好地自戀而不是相愛。

*作為哲學作品,我是過份簡化了愛欲為愛。

有一首幾乎「主宰」我人生的詩歌,叫《在愛中找到自己》。* 那首歌是完全的個人情歌,不要拿去敬拜讚美。

讀畢《愛欲之死》,這首詩歌不其然就響起。很久沒有再聽,因為我已經走過了急欲上主「定義」自己的光景。

我很驚訝,若果單要指示出《愛欲之死》對愛的描述,這首歌可以說是淋漓盡致!當然《愛欲之死》並沒有談及上主,只是我粗暴地代入上主為人所愛的他者。「找到自己」也正是《愛欲之死》中真正愛者會經歷到的救贖。

*《在愛中找到自己》 曲、詞:林佩珍、洪啟元

我曾經懷疑 我是否真的愛我自己
面對著別人期待的眼光能否完全不在意
我也曾懷疑 我能否接納自己
我不願回首迷失的過去我只能選擇逃避

生命裡有祢 我開始相信愛和奇蹟
因祢賞賜 生命氣息
祢總是讓我盡情活出我自己
生命裡有祢 我開始經歷愛和奇蹟
不用逃避 不要懷疑
在神的愛裡能找到 真正的自己

取下面具我能面對真正的自己 真正的自己

在神的愛裡能面對真正的自己

《愛欲之死》今天突然闖入這個時空,相信是讓我更明白韓的原意之餘,似乎更是衝著痛處而來。但我不敢慶幸自己是一個活著的愛者,因為這意味著某種的死亡已然臨到。

我不願有一人沉淪,乃願人人得救。

也就是說,成為愛者,就得痛下去,忍耐到底,直至所有人得救。

--

--

Gerry Kwan
虛妄與卑劣的圖書館

八十後妄想退休生活,不辱召命又可活出自己,悠然看蒼生。人生似乎無法擺脫「萬有理論」,糾纏於自然科學、基督教信仰、思潮文化、甚至神秘學,深感「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