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會去中心化的初步思考(四)
應用區塊鏈到會友系統
說到區塊鏈技術的應用,最直接不過就是建立會友系統。現時各堂會使用的會友系統沒有統一性,較具財力的堂會可能購買外判公司的現成會員系統或資料庫,會友較小的甚至可能採用Excel試算表。然而,應用區塊鏈技術的原因並不是系統更新或統一系統,而是應用其特性實踐流動民主及運用超級帳本。
參考Like Coin x Matters的案例,每一個Liker(擁有Like Coin的使用者)可以透過讚賞(like)及委託(delegation)來就驗證人(Validator)所提出的提案(proposal)作出表態和投票。轉換回基督教術語,執事會(作為眾驗證人組成的群體)提出議案(例如需要在會友大會通過的全年計劃),會友就可以在堂會的公共電子平台上認識及交流意見(可能是堂會版本的Matters),然後在投票期限之前透過委託支持個別議案或作全民公投。
至於超級帳本的運用就可以應用在會友的堂會活動記錄,例如出席過甚麼主日學課程,參與過甚麼部門的事奉等等。即使堂會記錄已經電子化,記錄和提取的過程也避免不到跨部門資料傳遞和可能的人為錯誤,導致其行政成本非常高,分散式帳本和超級帳本可望有效減省人力和紙本消耗。
代幣與堂會經濟
筆者認為以上提及的內容,在技術上不難實現,但對於堂會而言它的代幣(token,在Matters的案例就是Like Coin)是甚麼?堂會能否自設一個電子加密貨幣系統?筆者不是相關經濟的專才,無法詳細解釋當中的技術和實現的方案,但這不會窒礙對它的想像。
正面來說,堂會自設的加密貨幣(暫稱為「堂幣」),是一個有效管理堂會奉獻收入和支出的手段。堂幣作為區塊鏈的應用,它的帳本既開放也不可竄改,會友透過奉獻換取堂幣,並以透過委託堂幣形式表達他對堂會事工的支持(即代表奉獻的對象專項,例如常費、差傳、社關等等)。
從反面來說,堂會本身沒有經濟產出,在理財理念上追求收支平衡,架設堂幣似乎多此一舉。再者要設計一個堂幣需要非常專門的知識和技術,在加密貨幣還未算在社會上全面普及,要說服所有會友「走在時代尖端」並不容易,更不要說還有不少人認為加密貨幣是泡沫。
區塊鏈與基督徒生活圈
筆者曾為基督徒生活圈下了這個定義:
基督徒因應上主託付的管家職分,在社會上和教會內盡地上與天上公民的責任,透過良心消費、推行公民及門徒教育,並以守望互助的形式聯合起來,具體地踐行公義,從而牧養受造世界。
詳情請重溫這篇(也可以入去點讚啊):
在神學基礎上,堂會去中心化和基督徒生活圈同樣是信徒皆祭司,而後者實際上是前者的普世版本:不局限在可見的有形堂會,更著眼於無形的信徒團契。地方堂會、基督教機構及基督徒商家可以成為這個無形群體的驗證人,推動架構一種加密貨幣,以此作為流動民主的代幣,推動大規模的資源共享,同時亦何成為應付大型及突發社會事件的眾籌平台。不得不提,這種建構其中一個最大的優勢,就是在極權臨近的時代,為信徒提供具高度匿名性和難以被取締(相對於一間會被拆的教堂和充公的銀行戶口)。
生活圈也是一個實在的經濟體,透過基督徒商人或社企營商增加整個生活圈的經濟價值和資產,甚至可以為參與生活圈的信徒提供增值。情況就好像Liker的「化讚為賞」,有成員為群體付出,他會得到其他成員的讚賞及實際支持。除了實際的金錢,也可以是「以讚換物」,例如參與了某個次數的扶貧探訪,可以換來在某神學院免費修讀一科。總的來說,就是一種互惠互利、提倡分享的共同生活形態。正如聖經希伯來書十24:又要彼此相顧,激發愛心,勉勵行善。(和合本)
結語:基督教信仰不能沒有異象
區塊鏈的出現,為人類社會帶來的變化正逐漸浮現,它帶來的可能性是上一個世代所無法想像的。將區塊鏈應用到基督教堂會仍未起步,往後能否為信徒生活帶來具大的轉變還要拭目以待,但如本系列文章所要舖陳的,筆者相信區塊鏈技術能成就到現時堂會(中心)化的結構所未能做到的事,而堂會去中心化是更合乎神學及信仰實踐的生態模式。問題只是這異象何時才會普及,促成這種信徒新群體的實現。
異象(Vision)這個基督教常用詞彙其實一點都不深奧和超自然,正如聖經時代常用的口頭禪「看哪!」(behold!),關鍵在於信徒、特別是華人信徒能否將注視自己的目光(個人需要與個人修為),稍稍張望世界,不單是發現世界各種正在及預備發生的事情,更是要在世界之中看到上主的工作,並且設法使用祂賜的智慧和能力與祂同工。我們能否善用這時代的特性和工具來牧養世界和事奉上主,歷史將有定論,而我們現在只管盡力去思考和嘗試。
透過這連結登記成為讚賞公民(Liker),支持化讚為賞。
請在左方點擊五次Like,支持本文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