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科際如何跨?

近日參與德慧文化的「《危脆生命》讀書會」,在第二次時聽到說 Judith Butler 的「人觀」,當下已經有少少被「觸動」去想一想「神學人論」。可是因為自覺對 Butler 的認識不深,再加上筆者是非常有意識去關注情感和情動,還有另一邊廂「《政治神學》讀書會」的震盪並對韓炳哲的興趣,使筆者未有想回去(傳統)神學之中。

直至筆者因為想找找駱頴佳博士推薦的 Butler 文本,無意中找到了 Human Being and Vulnerability: Beyond Constructivism and Essentialism in Judith Butler, Steven Pinker, and Colin Gunton,讀起簡介 / Introduction 彷彿明白多了甚麼。與其思考就不如寫出來,當為整合。

Human Being and Vulnerability 一書主要是想處理自然與育成(nature and nurture),又或自然與文化(nature and culture)的二分法(dichotomy)。這本身已經觸碰到筆者昔日的研究範疇「科學與神學」,果然在該書的注腳就見到相關的書目。有趣的是,副題提及的 Judith Butler,Steven Pinker 和 Colin Gunton 都不是純科學的科學家,但這亦表明「科學與神學」亦是一個跨科際的題目。

將科學與神學這兩個獨立範疇的學科連結起來,其跨科際性豈不是不證自明?這就必須論及跨科際的目的和目標。Human Being and Vulnerability 的作者 Joseph Sverker 提出的兩點值得深思。

關注現實

Sverker 此書關注人論,所以他也注視人類棲居的現實(the human lived reality,頁20),但在此之先,他先提到解釋相關性(explanatory relevance)和諸現實之間的互通互聯(the interconnectedness of all reality)。Sverker 借用 Eugene d’Aquili 的用語「深度科際性」(deeply interdisciplinary)來進一步闡釋:

“[b]y deeply interdisciplinary I mean that the data from various disciplines are presented in an interpenetrated manner rather than
simply juxtaposed.”(頁20–21,注腳17)

這裡的關鍵詞,無疑就是 interpenetrated 和其對應的 simply juxtaposed。Alister McGarth 和 John Polkinghorne 提倡的「共鳴」(resonance),抑或更早期 Ian Barbour 的四層模型(Conflict, Independence, Dialogue, Integration),似乎在程度上還是不夠。不過筆者在此,認為背後是知識論的問題,就如 Barbour 背後是 Critical Realism(McGrath 的版本有所不同),或者是筆者研究後期才注意到的 Speculative Realism,都會影響力到如何理解現實和知識。Sverker 和 McGrath 同樣關注神學的解釋相關性,且看他們是否有相同或相近的理解。

以解難為本

解難(problem-oriented)是跨科際研究的根本,也因為研究有需要處理的難題,才能讓不同學科聚焦於一處,並促成了不同學科之間的互動,而研究者成為演繹者(interpreter)。

Sverker 在這裡提出了翻譯這有趣議題。這裡指的翻譯並不是不同作者不同語文,而是不同學科的用字遣詞,縱有相同、用途和含意也可相異,更何況在另一個學科內可能並不存在對應的概念。因此這裡的翻譯就是詮釋、理解,再應用學科內的資源來產生相關意義。Sverker 亦指出並不是要為甲科作全面的翻譯,而是要針對所要解的難,為跨科際之對話對象乙科、丙科等等作相關和局部的翻譯。

小結:不要因難而不做

筆者看跨科際的問題從來都不是在於難度(例如要掌握自身專長以外的知識、或需要與其他研究者作無限期的對話、甚至辯論),而是必須要做。就如文首提及「《危脆生命》讀書會」,與會者或多或少都受到香港近年狀況而有負面的影響。Butler 悼唁之說就表明了我們將負面情緒導向關注他者的疏導之途;又,倘若教會常常要將鄰舍掛在口邊,我們如何認真對待這些他者,本身就已經是一個實踐神學、翻譯神學的跨科際行動。筆者也一直認為,基督教神學的內部亦是一個跨科際的現實,故向內與向外,跨科際無可避免;更何況人類命運共同體,生活於相關的現實、面對共有的困難,我們必須與鄰舍團結去應對。

--

--

Gerry Kwan
虛妄與卑劣的圖書館

八十後妄想退休生活,不辱召命又可活出自己,悠然看蒼生。人生似乎無法擺脫「萬有理論」,糾纏於自然科學、基督教信仰、思潮文化、甚至神秘學,深感「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