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名為「因為所以」的執迷

zihching
螞蟻ㄉ雜貨店
Published in
4 min readSep 2, 2019
圖片來源:《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劇照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電視劇集《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中的〈貓的孩子〉?

在考試壓力下,男主角在某晚不小心地「殺貓」,隔天得到好成績後便萌生只要殺貓便能考高分的想法,而劇中另位女學生考滿級分的秘訣,是在平行世界狂揍班上最後一名,就能在現實世界考第一名。

兩人在沉重的升學主義下衍生出種種病態的行為,然而,那些情境離我們很遠嗎?實則不然。

每個人都有「因為所以」的固執

還記得,小時候有次大考前發燒卻意外地考到滿分,之後便暗自希望自己考試前都生病,現在想起來竟與〈貓的孩子〉不謀而合。也不禁令我聯想,為何人時常潛意識地執迷於「因為所以」的思緒中?

一部份能透過「制約理論」應證,依據時常出現的現象,產生刺激形成反射與習慣;另一部份則是,我們往往以微小的跡象去填滿對未知的不安全感,好讓自己更有動力去面對,儘管那些跡象不一定正相關或時常發生。

微小的跡象衍生出的成效差異

卡通《我們這一家》其中一集也有類似的現象,主角用「丟垃圾是否投進垃圾桶」來預估明天的考試成績,然而,關鍵不是丟垃圾這個動作(即使我們往往很在意這件無傷大雅的小事),而是從中得到的信心或挫敗,進而影響之後的積極程度,積極程度才是與結果有正向關聯之因素。

之後,主角因沒有投進垃圾而感到失落,開始以消極的態度準備考試,使隔天成果不如預期,自己也更加強化「丟垃圾」與「考試」之間的連結,無形中變成一個自我應驗預言的循環。

自我應驗預言:解釋一個人的信念或期望,不管正確與否,都會影響到一個情境的結果或一個人或團體的行為表現。

圖片來源:YouTube截圖

關於大眾與個人的「因為所以」

法國人類學者李維史陀研究原始思維的巫術行為,譬如聽見鳥鳴而獵到野豬,雖是意外,原始部落居民卻建構了因果關係,在之後狩獵前都會製造鳥鳴,以祈求第二次獵到野豬。

自古至今,許多信仰的背後因循著相似的脈絡,就像我們去寺廟擲筊詢問自己認為棘手、難以掌握的事,然而,我們擲出去的往往是一份寄託與安心;就像部分人會關心當日星座運勢、看手相、算塔羅盤等等,希望在曖昧不明的說詞中,尋求能夠改善生活、增添運氣的方式。這些林林總總被人稱之為「迷信」的例子,卻每天在你我周遭似有若無地發生。

我們擲出去的往往是一份寄託與安心

無聊當有趣的自我遊戲

讀到這,你是否也有聯想到類似相關的經驗呢?

可能是騎車時用等紅燈的次數來預測今日運氣,可能是賭博時藉著紅色內褲得到好手運,有些已在人們心中約定俗成,有些則存於每個人腦內的小劇場,不太會與人分享,也不太會記得 — 這麼多件微小,名為「因為所以」的事。

感謝您的閱讀,

更多螞蟻ㄉ雜貨店資訊:

臉書粉專: https://www.facebook.com/antsgrocerystore/

IG: https://www.instagram.com/antsgrocerystore/

MEDIUM:https://reurl.cc/0oYyl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