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蘭醬油廣告,真的挺同嗎?

Antonio Lu
觀察 觀念 觀點
3 min readNov 23, 2018

--

在網路上一片讚賞與感動聲中,我想要提供另一種觀點,也許不是真相,但卻是看完影片馬上冒出來的疑問。

先說,我支持修改民法納入同性婚姻,也支持國民教育階段應繼續執行同志性平教育。這篇文章也不是從批判角度看待這支廣告:

不管你是否已經看過,再看這一次應該還是會感動。我也是,第一次看完後,覺得很溫馨,眼框有點濕,在這些日子種種紛爭以後,或可給人一種「夠了,這樣子就好」的感覺。

只不過,另一個念頭隨即冒了出來:「金蘭醬油竟然在這個時刻拍挺同廣告?」

於是,我又再看了一次影片,很仔細地看……

疑問的原由

網路上絕大多數人的感動點之一,就是「老」牌的醬油在這個時刻挺同。還有很多網友說,以後就只買金蘭了。

這其實正是我疑問的原由:老品牌的產品為何會拍一支可能引發爭議的挺同廣告?

1.只有下廚的人會使用醬油,雖然不分年齡都可以下廚,但就自然的年齡分佈來說,中高年齡層下廚的人一定比年輕世代多很多。

2.一個存在數十年的老品牌,愛用者的年齡分佈,就常理推斷,應該也是中高年齡層佔大宗。

如果以上推論沒有偏離事實太遠,那麼請問今日反同陣營與挺同陣營相較,是否中高年齡層的人佔多數?

3.冒著惹怒常年愛用者的風險,推出一支挺同廣告,將「金蘭」品牌置於險境,只為了開拓挺同陣營的市佔率,究竟是否是個正確決定?

4.這支廣告不僅掛著「金蘭」品牌,還是在為其即將上市的產品宣傳。理論上企業推出新產品,代表一定是動用了許多資源與心力,行銷策略上這樣子冒險是否是常態?

老實講,如果我是金蘭的決策者,我挺同也不會拿我的招牌去冒險。醬油是品牌形象重於產品形象的產品(你記得起來幾支任何品牌醬油產品的全名?)品牌形象一旦受損,恐怕不是說救就能救回來的,太多例子可以證明不是?

影片中的線索

當有了這樣的疑問,再回頭重看一次影片,突然有種不同的感覺。我想找尋這支影片是挺同的任何線索,但我什麼都沒找到:

1.兩位狀似一對同志的成年女性,在影片中(即使並立在餐桌邊的時刻)沒有肢體接觸。

2.兩位女性之間只以「你」相稱。

3.手機桌布或桌上的相片,有兩人的場合中間一定卡了那位小女生,而沒有僅有兩人的合照。

4.小女生看似大方自然地稱呼晚回家的女性為「媽」,但對於做菜的女性,只以「你」稱呼。

綜上所述,若要說這兩位成年女性是姐妹(好像長得有點像)、堂姐妹、表姐妹、手帕交(這不是同志關係)似乎都說得通。

高明的廣告策略

這支廣告真正講得很清楚的,是「家」的價值。這是投其所好,是反同陣營的核心價值。當然它也同樣適用於挺同陣營。

因此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在同性戀議題最高潮的時刻推出,許多媒體爭相報導,不知有多少人看到,曝光度滿點。

2.在沒有任何確定線索下,這支廣告利用多數人慣性思維(兩個成年女性在一起一定是同志關係)成功獲得了市場認同(要買金蘭醬油了嗎?)實則是一種閱聽人「只看到想看的東西」的高超作品。

3.那麼不認同的反同陣營呢?沒有任何證據啊,金蘭只要回答「尊重各方意見」就可以結案了。

只不過,以反同陣營慣常用的誤導、抹黑與欺騙的手法,沒有證據並不是問題。公投過後,群組訊息統統換成「反金蘭」就可以了,不是嗎?

--

--

Antonio Lu
觀察 觀念 觀點

健康媒體主編。對心理、醫學與公共衛生、社會、歷史、環境、科幻、神魔鬼怪展現興趣。關心當前台灣教育、政治、同志議題。探索親子與電子遊戲眾多現象。Trekker。X Ph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