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動.光與音的詩 北美館

2019/6/30 @北美館

慵懶的週日午後,在被告知不需加班的快活中步入北美館,觀賞延宕許久一直未前往的〈聲動-光與音的詩〉展間。好奇近期看到的幾個關於「聲音」的展覽彼此間的殊異,也好奇藝術家們如何詮釋與呈現聲音和時空、影像的關係。

〈聲動-光與音的詩〉是北美館與法國里昂國立音樂創作中心合作,由策展人James Giroudon邀集世界各地的20多位當代藝術家,以聲音的動態為主題透過不同的節奏律動、肌里材質變化、人的呼吸與肢體動態等方式與裝置,呈現聲音的動態與聲音的百態,同時切換視角,觀照生活中細微的動態與視覺、空間、時間的連結,回應科技與網路、數位化帶來快速變動的世界現狀,審視其中隱含的深刻哲思。

01 Pierre-Alain Jaffrennou 聲動

策展人

02 蕭昱 想太多/Thinking

極慢速呈現一根竹子被扭折斷裂的畫面,但不播出聲音,通過聲音的留白和畫面的張力,當觀者專注於畫面情境,扭力作用下的竹子、周圍的碎屑、如同漂浮於虛空中的實體,這些留白(留白可以是畫面、影像、聲音、動態,可以是anything,那些沒有說的部分)便會引發觀者的過往經驗,自然地腦補諸多想像、聲音經驗、感受感觸等。

03 Zoe Benoit 表皮/低矮的草

生活中長在低處經常被忽略的矮草,飽經風霜卻具有強韌生命力,藝術家想表達它們隨風搖曳時風流動的聲音;表皮系列則透過有機體的觀察,提醒觀者改變視角,注意生活中常被忽略的聲景。

03 Zoe Benoit 低矮的草(鋅版上的黑白照片)
03 Zoe Benoit 表皮

07 Michel Van Der AA 沙之書

5台頭部追蹤耳機,戴上後按下按鈕便會在不同角度有不同的聲音變化,搭配三個螢幕播放畫面,觀者可依自己選擇轉身觀看不同屏幕,每位觀者所看見的影片會是不同的樣貌組合,影片沒有開始與結尾,不斷循環重複。作者受到波赫士小說《沙之書》啟發,沒有第一頁與最後一頁,任何頁面都像沙一樣旋即流失,探討鏡像與自我複製的無限性。

07 Michel Van Der AA <The Book of Sand>

這件作品也貌似人生,每個人選擇了他所站立的位置(立場),用自選的視角觀看這世界,像是幻覺一般,不斷地重複慣性的行為,不斷找尋永恆,但生命就像沙一般不停流逝,奔跑著,急於找到出口、找到答案,卻不知該往何處去,沒有盡頭……

08 Thierry De Mey 海之序曲

根據德布西<牧神的午後前奏曲>為藍本發展而出的,談論虛幻、瞬逝的時刻、美夢的幻滅,在鹹海-一個被人類過度利用、背棄、毀壞的場域,男女舞者以現代舞詮釋雌雄同體的牧神,在夢中與女神相遇共舞的綺麗,和美夢初醒卻不再尋得著的糾結、失落與各種痛苦難耐,迷失在對短暫美好、欲望與貪婪的渴求與執著中,夢醒後是一地荒蕪。

在這30分鐘的片段中,彷彿看著人性中的貪嗔癡,看似美妙的夢境,真的是值得追尋的東西嗎?那握不住的是否就是必需消逝的?與女神共舞在一片荒陌,似乎暗示著現實的荒謬,迷失於眼前的美好幻境時,是看不見周圍的荒蕪的,然而夢醒時,什麼也不剩,只有荒蕪,那或許才是原來的狀態。聲音的流動在這舞動中和舞者身體與地面接觸時的磨擦聲、呼吸聲,成為了這部海之序曲的主調,帶動著觀者的情緒。

09 今井慎太郎 運動的形象Ⅳ

12 Xavier Garcia 生命線4

13 Stephane Borrel / Christophe Lebreton 智能領地-嬉遊曲

Stephane Borrel / Christophe Lebreton <Smartland-Divertimento>

14 Stephane Borrel / Christophe Lebreton 笑聲選集

15 張永達 相對感度N°2

16 Michel Francois 走過霓虹燈管

18 Ramy Fischler/ Jesper Nordin 隱訊

19 江元皓 河流

20 Pascal Frament 宛如一點

21 李明維 四重奏

--

--

Yvonne Chen
藝文展演參訪筆記

沒定性的訊息雜食者/善感理性矛盾並存雙子座/做設計但不想被設計/也許已被設計給設計了/期許熱情不滅/做一 個謙虛的學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