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戲少年1+1

Yvonne Chen
藝文展演參訪筆記
Aug 28, 2023

2023/8/27 @雲門劇場

應友人邀請,來到久違的淡水雲門劇場,看.馬戲。
事先並沒有細看簡介,只覺得有趣,就帶著放空和未知的心情,享受演出。

【場一】黃翊〈有名字的扯鈴〉
100個扯鈴,1連串永無止盡對自己的提問。
高中畢業開始帶著扯鈴踏上旅程,經歷2022年一個人的朝聖之路到現在,
面對自己的多愁善感與執念,偶爾仔細觀察,時而任意開展。
一路上費勁心力前行,也導致身心使用過度,
而造成的撕裂肌肉、休息成長的循環。
讓扯鈴長成黃翊的四肢、語言,甚至是另外一個自己。
這次,以沒有終點的出走作為軸線,呈現一段由扯鈴開啟的生命旅行。

創作陪伴|舒建宏
創作演出|黃翊
音樂設計|柯智豪
燈光設計|劉柏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或許前些時日聽了些劇場設計的Podcast,久違劇場,不由得注意起相關的細節。舞台很簡單,只有背牆的地方放了一排高低錯落的扯鈴,它的造型很幾何,部分色彩鮮豔,遠遠的立在那裡,除此之外,就是海景第一排才看得到的定位貼,別無其他。

燈暗,少年從場邊走入,身上帶著多個白色扯鈴,他歪著頭,咬下其中一個,配合著身體姿態,擺放著扯鈴、玩弄著扯鈴。而後,他含著扯鈴的一端,說話。

時而,帶著複雜的「表情」。談到旅行,談到與自己的相處,扯鈴像是成了發話筒,或者像是馬格利特的畫像中的蘋果,我不確定具體象徵了什麼,那或者是指稱的:另一個自己吧!

他拿著「話筒」對著觀眾揭示了前一段在歐洲旅行的經歷,因著某種熱情(甚至瘋狂),四處循廻表演著、體驗著,過度勞累導致受傷,又因沒有仔細看顧腳傷以致引發蜂窩性組織炎,而經歷了一段修養期,被迫停下來,與自己更多的對話和照顧自己。

穿插著肢體的移動,扯鈴在身上、身邊,或成為發話筒,成為他的臉,或是身體的一部分。像是內在對話與拉扯的過程,時而走動,排列重組,有餘裕的拋接,時而是狂烈的快速的運轉,轉出聲響。而後,白色扯鈴一個個的,在輪轉過後往側幕滾出,消失在舞台視線中。

他走向後方,拉起牆邊錯落有致的扯鈴牆,一把拉散並往前走,忽然有那麼些的衝擊力,是否,那一串扯鈴,是帶著記憶的不同時期的自己嗎?而我忽然有那麼些理解,這個「旅行」,或許意謂著一場內在的Jounery,那些靈魂暗夜和與自己的相處、對話、拉扯、憤怒、或者接納。

這或許呼應,我近期的功課。只能說真是種共時性。

標誌性的畫面,我覺得是那個含著半邊扯鈴,像是馬格利特的畫像的那個畫面。現場有些小朋友,甚且在某些段落,他們笑得好開懷,我很好奇,他們所看見的,是一場怎樣的馬戲?

【場二】楊世豪〈還〉
把帽子還給腦袋/把沈默還給你
把親吻還給青春/把外套還給我
把堅持還給一個人/把目光還給觀眾席
把日光還給那些/突如其來/猝不及防/無暇還手的時刻

一場由帽子、大環編織的詩意篇章
透過身體和物件,舞台上的獨角戲,卻又像是和誰的對話
訴說創作路程的內心細語

共同創作暨導演|吳子敬
共同創作暨演出|楊世豪
音樂構作|陳珊妮
燈光設計|劉柏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中場休息回來後,我看見舞台中央出現了一張椅子,前後兩區擺放了一些物件,分別是一個斜背包、旅行箱造型的收納袋、鑰匙和一頂帽子;後方則放了一個茶盤、茶壺、杯子、手機、罐裝茶葉。斜打的燈光像是窗的影子,暗示著室內空間。

開場後,我揣測著表演者會從哪裡進來,而他走來,拿起背包背在身上,陸續將收納袋、鑰匙…等物件放進背包裡,拿起帽子…猶疑了一下,戴上。
首先聽見珊妮老師的聲音唸著:
基本上我們
做一個擁抱的動作
一種曖昧的概念 而已
老實說我們
做一個暸解的部分
來到這樣一個狀態而已
基本上我們
做一個親吻的動作
一種幸福的概念 而已
老實說我們
做一個理解的部分
做到這樣一個堅持而已

聲音,搭配著那個窗景的燈光,簡單的一桌二椅式的舞台佈景。
他玩著帽子,我思忖著,這些物件所象徵的意涵,以及他想表達的東西。

帽子,代表愛情嗎?
而背景中唸唱的詞句,對我而言,有一點點衝擊,卻又像點出(說中)了什麼那般,彷彿在動作之外,我們對愛情、和關係的「定義」,只是一種「概念」而已,而那些在愛裡的動作,只是某種概念的延伸。
是嗎?我這麼想著……

而燈光的變換,音樂與眼前表演者的變動、走位,那與帽子、椅子的戲法,好似當中的某些美好時光,關係的進行……

而後,他走向後方拿起茶盤,將茶具和手機一一放上茶盤,再放到椅上,開始泡茶,設定了時間。當中幾翻玩轉,他將帽子拋向側幕,然而另一側又拋入一頂帽子,反覆了幾回,像是離不開的關係,分合之後依然捨不下。

手機提示聲響起,他倒了杯茶,往觀眾席走去,坐了下來。

忽然,垂落一件外套,「她」的出現莫名的有股震撼(偷偷說也蠻符合七月半,咳),他回到舞台,將茶盤往椅子下方放,帽子又回到場上。他一邊與「她」共舞、親吻、擁抱,而帽子也時不時在其中…
而後大環才緩緩從舞台下方垂吊而下,而後除了帽子與大衣,大環與椅子和人的旋轉、或快或慢、那像是各種溝通、對話、關係…

〈還〉的整體編排戲劇感比較強,在音樂、聲音和燈光的鋪排也做了巧妙的安排和設計,在幾個落點上也給予觀眾「驚喜」,而內涵的探討,同樣需要咀嚼一番,我覺得是蠻細膩和流暢的呈現,而似乎「還」與大環的「環」還有諧音,或許也是另一種獨特的安排。

這次的演出真的有顛覆我對馬戲的想像,記得十多年前在台中的時候,曾經在倒立先生黃明正的演講中欣賞過一小段短短的雜耍,這些相對小眾的表演藝術家真的很不容易,面對著生存的壓力和創作和自己,又需要相當大量的訓練。能夠在雲門劇場的黑盒子裡近距離看到表演也是幸運,也覺得在表演的敘事和整體架構,包含音樂和燈光,整體性又更高了。

也不禁想起上一次來到雲門劇場也是好久之前了!第一次踏進雲門劇場欣賞的是蔡明亮的〈玄奘〉,很幸運的買了「流動席」,在舞台的另一邊,可以帶著蒲團隨意走動的席位,那某方面像是自己也成了表演的一部分,而劇場外的路人隔著玻璃窗好奇的目光,也是挺有意思的,最最印象深刻的還是玄奘從舞台往觀眾席的樓梯上走,最後門開了,玄奘走入光裡,消失在視線中,那始終是個難忘的畫面!再次來到雲門劇場,便又勾起這段回憶。

延伸閱讀:

--

--

Yvonne Chen
藝文展演參訪筆記

沒定性的訊息雜食者/善感理性矛盾並存雙子座/做設計但不想被設計/也許已被設計給設計了/期許熱情不滅/做一 個謙虛的學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