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追蹤認識而交往的對象,能長久嗎

幻影
試說心語
Published in
Mar 30, 2021

霞海城隍廟對面的大盜陳販賣機以販售「月老奶茶」聞名,近日推出「月老爺爺來牽線」活動,將單身男女的ig帳號貼在月老奶茶的標籤裡,供異性隨機抽出,吸引不少渴望脫單的青少年。隨著時代演進,社群軟體不斷推陳出新,但不變的是總是有青少年透由社群軟體尋求友誼,甚至渴望藉由網路認識理想伴侶。作為時下青少年最流行的軟體之一,ig自然也成為了網路戀情的媒介。從過去到現在,對網路戀情的質疑亦不曾停歇,究竟這些慕名而來參加抽ig帳號活動的男男女女,若真的透由ig追蹤認識對象而交往,這段感情是否能夠長久維繫?

Murstein的SVR(stimulus-value-role theory)理論認為,親密關係的發展可依雙方接觸的次數多寡,分為刺激(stimulus)、價值(value)、和角色(role)等三個階段。事實上在親密關係的發展歷程中,三種因素都具備影響性,但每個階段各有其中一個主要影響因素。刺激階段為雙方的第一次接觸,在此階段中雙方以視覺、聽覺等途徑感知彼此的吸引力,如長相等外在條件;價值階段為雙方第二次至第七次的接觸,藉由言語互動了解彼此的價值觀,構築進一步的情感發展;角色階段則為第八次以後的接觸,若雙方在這段關係中,能成功扮演對方所期望自己成為的角色,便可以發展出長期的承諾[1]。

研究指出現實感情世界裡引發愛情吸引力的要素,在網路中基本上仍舊存在。在以圖片為主的ig頁面中,對方的照片往往成為我們對此人的第一印象,接著我們依據貼文和對話框中的文字,留言或回覆對方的限時動態,揣摩對方的興趣、價值觀等等;經過數次互動後,我們認定對方是理想對象,決定相約見面並開始實際的約會、相處。國內一項研究將網戀的發展歷程分為四個時期、十個階段,其中雙方見面是整個網戀歷程中最為關鍵的時期[2],在這時我們可能會發現自己對對方存有過度美好的想像,例如美麗的ig頭貼事實上是經由多次修圖、濾鏡製作而成;或者那些看似充滿文青氣息的貼文是對方字斟句酌的成品,實際上對方的個性卻有許多過去所不知情的黑暗面。想像的崩解使得剛剛萌芽的一段戀情,在不久後就劃上休止符。

儘管由於隔著手機屏幕,造成在ig上認識的對象有著不符自己原先想像的可能性,然而美國國家科學院發表的一篇論文顯示,在網路上認識的伴侶較非網路途徑認識的伴侶的離婚率低,對於婚姻的滿意度方面,前者亦較後者高[3]。這項研究說明了縱使網路戀情存在風險,仍不失為一個認識伴侶的良好管道。在較頻繁的互動後,能否產生承諾的關鍵不再是外在的吸引力,而是個體能否滿足對方對於男/女朋友角色之期待。因此以較長的時間而言,不論認識對方的途徑為何,重要的是能夠在這段關係中努力成長及轉變,以符合對方所期待的角色樣貌;並彼此溝通理解、克服逆境和衝突,才是感情能否長久維繫的決定性因素[4]。

參考文獻:

[1] Murstein, B. I. (1970). Stimulus value role: A theory of marital choice.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32(3), 465–481. doi: 10.2307/350113

[2]余憶鳳(2002)。網住e世情-網路戀情發展歷程及其影響因素之理論建構(碩士論文)。取自https://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s=id=%22090NTNU0328002%22.&searchmode=basic

[3] John T. Cacioppo, Stephanie Cacioppo, Gian C. Gonzaga, Elizabeth L. Ogburn, & Tyler J. VanderWeele (2013).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10(25), 10135–10140. doi:10.1073/pnas.1222447110

[4] Eli J. Finkel, Paul W. Eastwick, Benjamin R. Karney, Harry T. Reis, Susan Sprecher (2012). Online dating: A critical analys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sychological science. Psychological Science in the Public Interest, 13(1), 3–66. doi: 10.1177/1529100612436522

--

--

幻影
試說心語

在文學院和理學院之間翻滾、熱愛幻想卻又務實到功利的奇葩。深信寫作可以將體內的兩種對立元素完美結合,夢想是藉由寫作幫助人們更了解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