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的關心是鼓勵還是壓力?

蔡羽柔 諮商心理師
諮商心理師日誌
2 min readJun 15, 2019
Photo by Guillaume Jaillet on Unsplash

和一些青少年工作,有些伴隨身心症狀、自殘、自殺傾向、以及拒學的情況,他們都有一些共同的自我信念,就是「我不再那麼好了」,甚至用激進和曲折的方式,間接得到他人的關心,撫慰內心的脆弱與自尊。

「有些事情,不是努力就可以做得到的」

自信心的建立不是很容易,但是卻相對容易崩毀。在家庭中,父母鼓勵孩子上進是件很正常的事情,孩子也自然相信「有志者事竟成」、「努力就會有收穫」的道理。所以好拼命的讀書、好努力的表現好,最後才發現真的好難,到了新階段新環境,更重的課業和新的人際關係要經營,才發現事情不是想像中的簡單。

「你過去有什麼失敗挫折的經驗嗎?」

這些孩子常是沒有的。

就因為一路太順遂,太優秀,以至於不再能用卓越之姿繼續和他人相處時,就先將自己畫上無數個大叉叉,接下來就是傷害和處罰自己、封閉自己,自我效能感一瞬間降到谷底,對任何事物不抱有期待,包括自己。

「我相信你一定可以做到」。

這種話像是鼓勵的蜜糖,但有時候更像是一種毒藥,當孩子不能做到的時候,會自責自己不夠努力、承受即使努力也無法做到的巨大失落。

我們應該要教孩子的是『學會說沒關係』。

太追求成功,但卻忘記學習接受失敗也是很重要的功課。

接納自己有時候也會有些不好的地方,學會同理自己的難過和失落、挫折與無力,拍拍自己說沒關係、不要緊,再找到可以著力的起始點,練習為自己鼓掌,這就是增加挫折忍受度的刻意練習。

允許自己可以倒下,但也要學會拍拍自己再站起來。

--

--

蔡羽柔 諮商心理師
諮商心理師日誌

原生家庭|親密關係|電影書籍。創傷是在關係中發生,也能在關係中修復。這裡用文字記錄下流動的情感和省思 FB:關係療癒所|台中・諮商心理師日誌 afeatherfly@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