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谷職場】記,第一次升職

Eve Law
議事之峰
Published in
May 26, 2024

工齡滿三年之際,我升職成為了 “Senior” Data Scientist。慶幸之餘,趁機會反思、總結一下過去三年的經歷。

Photo by Sanath Kumar on Unsplash

升職成功,首要因素當然是運氣。否認這一點,就是不誠實。

「運氣」具體來説,是找到了信任自己又合作無間的老闆,成為他團隊的元老級成員。我們兩人都是理工 PhD;他比我早幾年開始工作,早就犯過學術界出身的人在業界職場會犯的錯,因此能身同感受、包容並指出我的短處。

舉個例子:理科博士們例如我,説話時力求精準,希望考慮和解釋到一切技術細節;但有時候職場溝通需要注重技術以外的東西。例如要讓友方團隊打消 reinvent the wheel 的念頭、進而採用己方團隊的數據庫時,就需要展示和強調相關的商業邏輯有多複雜、而己方的流程已經設計周全。

這時候,面對友方的提問(實為質問),就要展現出對己方系統的信心,而不是跟着對方的話頭、像學術研討會那樣認真探討技術問題。

聽起來有點糟糕、有點缺乏 street smart,對不對?老闆能夠包容我,除了因為他自己的經歷,還因為我的長處蓋過了短處。這,就是運氣以外的因素。

畢竟除了 PhD 以外,我還有一個 Computer Science 碩士學位,以及小時候組裝電腦的經驗累積。換言之,我處理技術工作時有着學院派的謹慎和細心,能讓老闆放心;同時,我對運算和數據儲存系統的運作有粗糙但足夠的理解,讓我可以自行解決難倒其他 Data Scientist 的問題,而不需要老闆幫忙想辦法。

隨便舉個例子:訓練深度學習模型的時候,數據量太多,記憶體 RAM 根本裝不下;假設限制了你不能用 Dask 之類的軟件,那怎麼辦呢?

在三個星期內,我實現了一個不完美但可用的解決方案,透過 Tensorflow IO 逐批載入 memory mapped 的數據,並投放模型到我第一次接觸的 AWS EC2。相比下,一個拿着經濟學位的 Data Scientist,可能需要更久才能完成任務。

除此以外,我入職前在三個不同行業實習過,有家具製造商、娛樂公司以及投資機構。應聘最後一份實習時,面試官説覺得我的 “business sense” 商業觸覺比一般的博士生更強;也許,這對我適應全職工作也有幫助。

就這樣,我不是電腦技術最厲害的人,更不是商(戰)場上最聰敏的人;但我過往的經歷和教育,讓我得以快速自學知識和自行解決問題,為公司作出明顯的貢獻。以此為前提,結合遇到官運亨通的貴人老闆,就獲得了升職事宜上的支持。

要成為 Senior 或以上級別的技術人員,看重的是能否「獨當一面,領導年資尚小的同事,解決漸趨複雜的技術問題」。經過三年全職工作以及之前的磨練,看來我往那個境界邁出了一步。

--

--

Eve Law
議事之峰

半途出家去做 marketing 嘅九十後物理博士|非典型 852+1 人類一枚|熱愛探險之心不死|Biophysicist (PhD) by training, lifelong learner at he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