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父母老去的勇氣

“儘管子女無法直接報答父母,卻可以把父母的付出傳承給下一代。沒有下一代也能對社會付出。 人生在世無法一個人生存,必須和他人有所連結,和我有連結的人又和其他人有連結,在人與人的連結之中,我可以獲得,也能給予。” –作者 岸見一郎

本書的作者岸見一郎,就是那本大家就算沒看過也應該都聽過的《被討厭的勇氣》的作者,他是一名哲學家,也寫下了更多值得一讀的書,其中有《被討厭的勇氣 二部曲完結篇》、《我只是敢和別人不一樣》、《幸福之書》、《為愛徬徨的勇氣》、《人生雖苦,但還是值得活下去》,當然也有本書《面對父母老去的勇氣》。

最大的孝順就是不孝

本書是岸見一郎描述自己照顧失智父親的過程,但他在書中也寫了一句看似格外叛逆的話『最大的孝順就是不孝』,他解釋說,這句話雖然聽起來嚇人,但絕對沒有要拋下道德包袱的意思。

「被需要」是健康祕訣

而是他發現,父母往往在「被孩子需要」時,格外地有活力而健康。「這是因為他們找到了存在的意義。」就像在上一段照顧失智父親的那段日子,一天父親生氣地對他說:「你到底什麼時候才打算結婚啊!我死之前,一定要看到你結婚才行!」當時父親因為失智,記憶力已經退化到記不清岸見一郎早就已經結婚了。不過,他遲遲沒有跟父親解釋這件事情,因為他心裡想的是,如果告訴父親他已經結婚了,說不定父親就會放心的離開了。

別太過自責,盡力而為

而父親今天想出門散步購物、或是摘樹上的柿子,岸見一郎都靜靜在旁陪伴。他雖然也擔心父親體力不支,或是可能因此受傷,但父親身體一天天退化,有些事可能今天能做,明天就做不到了。此外,照顧失能的長輩,跌倒、受傷在所難免,他說,千萬不要太過自責。

「你一定要接受,照護不可能做到完美。」岸見一郎表示,罪惡感是讓照護者感到痛苦的一大原因,覺得累沒有錯、想休息也沒關係,他強調,不要管世俗的眼光與批評,一切本來就應該以「你自己」為優先。

痛苦會過去,快樂會留下

岸見一郎在書中也寫到,在開始照顧父親之後,才發現原來父親這麼喜歡攝影,原來父親的冷漠只是因為不善表達自己的情緒。岸見一郎說,當你心裡有了餘裕,才有辦法享受當下,看到那些與父母相處的「幸福瞬間」。他在書中分享,那天全家人圍在餐桌吃飯,當時已不太能說話的父親,看到窗外飛來一隻棕耳鵯,正在吸山茶花蜜,突然大聲笑了出來。看著父親的笑臉,所有人也跟著一起開懷大笑。這是最令他意外的事情,他照顧父親過程中,印象最深的反而是快樂而不是辛苦。

接納,面對,照顧

就在我們為了生活汲汲營營時,雙親正一點一滴地老去。就算有一天,父母徹底遺忘了過去,子女也不可能拋下他們不管,儘管對於子女而言,承認父母忘記過往是件殘酷的事,但若拒絕面對現實,便無法與他們共處。

最後,雙親可能會連子女都不記得,不僅是從小就與父母關係緊張的人,以往備受呵護的子女,也應該趁父母還健康時,思考當年邁的雙親連自己都忘了時,究竟該如何是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