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orious: The Life and Fights of Conor McGregor|成功背後不只是「專心致志」
” We’re not just here to take part, we’re here to take over”-MMA star Conor McGregor
在許多世界頂尖運動選手的傳記中,類似「一萬小時定律」(the 10,000-hour rule)的成功故事我們大概都讀過不少。但在部分運動賽事上,只是「專注做好一件事」,其實還遠不足以作為成功保證,例如「格鬥」(Fighting)。
就像是我們想到籃球會想到麥可.喬丹(Michael Jordan)、說起高爾夫會想到老虎.伍茲(Tiger Woods),若要談論格鬥這項運動,就一定不能不提到康納.麥葛瑞格(Conor McGregor),這位非典型運動明星。
他的非典型,不只是因為成長背景不似許多網球、高爾夫等運動選手,多來自運動世家,或者擁有比較優渥的成長和培育環境;讓麥葛瑞格在投身格鬥這條路上更顯孤單的,還有周遭親朋好友的不支持,以及全然地不被看好。
畢竟格鬥在許多人眼中就是「打架」的同義詞,在當年也還是一個不入流的業餘活動,自然也就不難想見,當麥葛瑞格周遭家人、朋友聽到他的目標與夢想時,反應大概不會像是拉丁美洲家庭聽到小孩要去踢足球,或是美國青少年說想打籃球那般,就算給不了物質上的幫助,也會給予心靈上的支持與期待。
其實在本書中就提到,當年麥葛瑞格的父親根本無法想像格鬥可以給兒子未來,只希望他能安分地當一個足以養活自己的水電工。
但即便是在這樣的一片不看好聲中,麥葛瑞格還是決定放棄相對安穩的工作,全心專注在自己的目標上,並且抱持著自己能夠成為冠軍的信心,持續不斷地精進自己的格鬥實力,以至於他能夠在那個當年多數選手都還只是業餘玩家的情況下,脫穎而出。
然而,如果只是做到「專心致志」,麥葛瑞格或許可以成為愛爾蘭地區的格鬥賽事王者,卻不會是今天世界知名的「格鬥天王」。
他之所以能夠有今時今日在格鬥界的代表性與地位,與搜尋結果上,那個與他名字分不開的「嘴砲王」稱號密切相關。
這裡或許可以先就格鬥賽事的商業運作模式先做一個簡單介紹。在格鬥賽事中,不論輸或贏,票房收入就是格鬥選手的主要營收來源,因此在實力之外,能否創造「人氣」,進而帶動票房,絕對是一個選手能否在格鬥界生存的一大要素。
而這正凸顯出麥葛瑞格總愛在比賽前各種放話、挑釁的重要。他很清楚,光是「能打」還不夠,他還必須創造話題,以引發更多觀眾和媒體的討論與關注,才能衝出更高的票房。而這樣的作法,拉高的也不只是他個人身價,也等於為格鬥這項運動創造出足以支撐運動賽事商業運轉的關鍵財務引擎,讓格鬥這項運動賽事今天得以在商業市場上擁有更大的影響力和更高的能見度。
其中最著名的一個例子,就是2017年麥葛瑞格與拳王佛洛伊德·梅偉瑟(Floyd Mayweather)那場跨界世紀大戰。這場對戰吸引了多達430萬人同時在線觀看,轉換成商業價值,則是為麥葛瑞格個人賺進8500萬美元的高額收入。
所以或許可以這麼說,麥葛瑞格雖然沒有受過正規高等教育,但他也絕不只是那種空有一身武力的鄉野匹夫。當他站在場上的八角鐵籠內,使用的不只是蠻力和技巧,更懂得動腦袋規劃戰術;而當他走出場外,那種種嗆聲和浮誇的「特色作風」,其實也展現出他「睿智」的另一面。
這邊值得一提的是,麥葛瑞格除了具備頂尖運動員那種「專心一致」的決心苦練精神,以及擁有專業運動技能之外的個人行銷頭腦,這位格鬥天王的成名路上,其實還有一項十分關鍵的要素,就是他的愛爾蘭民族背景。
在種族這件事上,一般比較被廣為認知的,是在西方社會,不論黑人、黃種人,有色人種多被認為是社會地位比較低下,比較被瞧不起的一群,甚至到了今天,這樣的看法相信也都還持續存在著。但即使是在一群白皮膚的人群裡,其實也存在類似的社會位階,當中,愛爾蘭人的地位其實就近似於白人當中的黑人。
所以可以想像,麥葛瑞格的出現,對於這個長時間被壓迫、生活普遍窮困,散落於世界各地的數千萬愛爾蘭人來說,是多麼重要的一個指標人物。在某種程度上,麥葛瑞格其實已經不只是為自己而戰,更是為愛爾蘭人而戰,這一點也為他的角色定位又增添了一層民族英雄色彩,更成為他成名路上非常重要的一股力量。
補述:這位既能打,也有商業頭腦的格鬥天王,非常懂得善用自身優勢,經營個人品牌。相對於實際站上格鬥擂台所賺取的門票收入,來自格鬥的業外收入更是驚人。麥葛瑞格的個人威士忌品牌「Proper 12」曾不得不讓全愛爾蘭Tesco立下「每人一天限購兩瓶」以緩解供不應求的搶購潮,而以他為名的男裝品牌「August McGregor」也成功成為時尚品牌新標籤。
延伸閱讀:
Conor McGregor: Notorious — Official Trailer
康納.麥葛瑞格的個人紀錄片預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