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請國外攝影碩士的前置作業
我想到要將正在準備的過程留下紀錄
畢竟事後回憶才寫出來的文字總感覺少了點什麼
開始閱讀前,你可以點開這首歌一起配著閱讀,雖然身邊朋友大都不喜歡這首歌lol
準備的過程
沒有去嘗試,就什麼也不會知道
大學並非沒有想過出國念攝影,不過總是會自我設限而不去努力
我想這樣就不用面對失敗的苦痛
想去念純藝術(Fine Art)的攝影這件事一直放在心底,
但光想到英文指考只有60分的程度,語言是個大問題也是夢靨,
後面的事情自然不敢多想,心中燃起的火總是很快就熄滅。
2020年,遇到現在的女友(台大外文系畢業、北藝大博物館學碩士),我突然覺得申請國外碩士不再遙遠。
她幫我介紹她大學同學(英國劍橋碩士)來當我的英文家教,
她介紹她的朋友讓我認識,有策展人、藝術家、藝術經紀人等等,比起前幾年的茫然,有了許多資源讓申請的想法更具體了
與英文的奮鬥
英文是我最怕的事情,尤其念雄中的三年只求及格
高中老師還建議我去做檢查看是不是有閱讀障礙
家教所教的英文從打底開始,對過去逃避英文的我是一種贖罪的方式,從不懂句構到能寫出一篇像樣的文章,花了近一年。
畢竟『出來混,總是要還』
大家說英文程度差的準備Toefl是以年計算的,所言不差。
學習是階段式成長並且考試是有技巧的,家教本身英文程度很好,所以不太能有系統的教我考試技巧,剛好遇到練習試題的瓶頸,讓我動念想找尋別的學習方法。
恰好疫情爆發讓台北專門教Toefl 的SK2補習班開線上課程,剛上完一個月的課程,還需要一個月的時間熟練他們所教授的技巧,預計10/9去考第一次。
作品集的製作
跟大多數人一樣,我接觸攝影以來都是直覺式拍照,在生活或在路上看到喜歡的事物就拍,這樣會遇到問題:每張照片構圖景色看起來差不多,但意涵與感受多少有落差,排在一起時會不協調,或像是事後諸葛與集郵般的重複拍攝同樣的主題,看久了挺無趣的
不被需要的空景
我啊 拍攝無人公園系列的時候 不 應該說我拍照一直都是照著心裡的軌跡去拍照 就像遇到心動對象瞬間會響起戀愛鐘聲那般 心頭會微微一震 知道這跟我生命某段故事是貼近相符合
medium.com
這幾個月裡,我發覺製作作品集像是廣告行銷在想企劃案,有幾個必要步驟
1. 從自身經驗或是對生活的觀察來思考對什麼有興趣
2. 確認目的,例如想跟誰傳遞什麼內容
3. Brain Storming 跟資料蒐集
4. 實際拍攝的嘗試與修改
5. 最後是排版與展示
以我自身經歷而言(現在還在過程裡)
1. 我檢視我過去拍攝的照片,裡面多少都有孤單寂寞的心理狀態,在拍攝時想什麼都會被呈現在影像中。
2. 這引起我想討論『孤單』,想對觀看的人表現出我能同理感受
3. 資料蒐集時,順手製作心智圖會發現孤單有很多種類,我想討論是與個人經驗有關的關係結束後的孤單,思考完架構可尋找能參考的藝術家表現方式
4. 實際拍攝前,簡略畫了草稿跟製作拍攝計畫
5. 排版關乎到情感的表達,這部份還在琢磨
過程發現自己確實不太會編導,另一方面是當初把故事拆成三部分表達反倒過於零碎,於是將計畫1&2混在一起表現。
計畫三想改為一直以來擅長與習慣的直覺方式去拍攝周遭,再看看能討論什麼議題,不然現在卡在這有點進退兩難。
後記
我建議去中國網站找資料,因為他們留學補教業盛行,會在網路上分享know-how以展示專業性。
台灣能找到的資源有限加上沒什麼人分享申請的過程,大家最常看到的是結果,然而結果對準備申請的人來說恰好是最不重要。
執行計畫也需要一份詳細的時間排程
準備的日子裡,我覺得挺像米蟲的,也會想為什麼有人會喜歡這樣的我,況且順利的人都念完碩士,而不會像我這樣畢業晃過四年才想著要出國吧。
我頓時能理解考國考的人在為自己理想奮鬥時,還得扛住其他人的言論與眼光,在失敗與成功之間不斷準備與嘗試的心情,當然我還是得設停損點。
我也時常在心裡問自己,到底喜不喜歡攝影,是真的喜歡還是只是自己一廂情願?畢竟很多朋友最後都離開攝影去其他領域,但我真的好想弄清楚攝影有沒有更多可能性,能不能把那些文字無法精準傳遞的感受表現出來。
我想或許是自己比較早找到能花費一輩子去尋找答案的事情吧
感謝你的閱讀
如果喜歡,幫我按幾下拍手(claps)與追蹤我
想聯繫我可以透過 Instagram : chenyingyun_foto
作品集放在個人網站: chenyingyu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