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攝影探索與集美.阿爾勒

Chen Ying Yun
變成相機的男人
Dec 29, 2023

2023年我做了攝影書總結了這一兩年對攝影的探索

關於自出版攝影集

這一兩年我觀察到自費出版攝影小誌或是攝影書在台灣流行起來
那我做書是為了跟流行嗎?

7月從小琉球駐村回來後,我就在想半屏山的計畫會如何結尾
我發覺要將一件複雜的事情講清楚需要一些堆疊鋪墊,那我需要書的形式將素材擺放在這個容器中。

在最開始製作書時,只有第一部分用貼紙及舊檔案融合的內容是確定的
想說這樣只有16頁有點單薄,才開始在每次去半屏山所拍的照片中翻找。
找著找著發現一年對於同個地方的紀錄可以連貫變成一個自然循環,這件事可以與第一部分作一個對比,挺有趣可以做成一個系列發展。

跟朋友討論做書時,他們都說那就先做一本來看看再調整
實體感受與電腦肯定存在某種差異

我在淘寶上找尋想像中的樣式與合作廠商,會用淘寶的原因是
1. 既然都要網路聯繫,那就選好溝通的廠商
高雄目前除了大型印刷廠就沒其他選擇,那這樣跟其他縣市的廠商溝通也都靠網路,倒不如選個好講話好溝通的廠商
2.價格優勢,品質能接受
之前買過中國朋友出版的繪畫書,我就注意到中國的印刷價格非常平價,約是台灣對折的價格。品質部分我都先印一次寄來台灣看樣,再決定要不要合作,確認方式多是從黑白有沒有偏青,黑色夠不夠黑來判斷。舉個例,同樣精裝條件下,台灣廠商A5 48頁的價格跟我印B5 96頁含運費是一樣。
3. 一本也接單,印刷裝訂有問題也是由廠商吸收成本
一本就能製作,這件事就是極大優勢。後來跟有作書的人聊天時,發現台灣一些廠商是不願意小量生產,甚至印刷裝幀有誤都還是要消費者自己吞下成本。我遇到的狀況是在第二次打樣做了三本AP版,圖片跨頁的左右頁存有色差,跟廠商反應後重新印了三本寄給我。

左右頁色差

手工書與形式

我在做這本攝影書時,我翻翻家裡的書櫃找了幾本攝影書當參考
腦子裡並沒有其他選項,想說那些經典名著也就是將圖片編輯好就完事
直到看到其他人在形式上下足功夫,像是經折頁、手工縫線等等
我也開始思考是不是應該要這樣做?

畢竟我去看書展會拿起來的書,至少第一眼吸引人才有後續翻閱的可能
但是比起外在條件上吸睛,我決定購買與否還是在書的內容。
所以在形式上,我認為先把作品做好再去追求形式上調整後的加分效果,
不應該專注形式而忽略內容。

我在製作這本攝影書時,我想僅做25本或許會有出版商看到內容而想要幫我出版,或是未來還有改版的可能性,不過這是目前我想到最好的形式,畢竟也是第一次做書,做書不是在我原先創作規劃範圍內,僅僅是因為在與別人討論作品概念後覺得應該要集結想法而成冊。

跟朋友聊過後,我們覺得手工書的風潮,某種程度上是攝影的圈子很卷,不弄些花招很難被注意到,就像是照片說用底片拍的大家都會多停一下,但說久了人們就會厭倦,畢竟他拍底片你也拍底片還是回到誰的想法與圖片好。

形式僅僅是加分用,最後還是會回到本身內容,但看到大家很努力追尋著加分而不是先讓概念完整,不是讓基本分數先提高再來想加分,我覺得可惜原本剛萌芽的想法還沒茁壯,就拼命弄肥料,短期一定有成效,但長期對創作者來說是種傷害吧。

2023第五屆攝影上桌

去年有問了羅晟文學長關於參加攝影節的活動注意事項後,今年就決定攝影上桌不用帶大包小包也不用弄得太複雜,就帶了攝影書與做攝影書打印的照片,簡單好收拾。

有個老師問我為什麼都坐在位子上很安靜不講話,我說因為我的作品會說話,有想了解或是不懂再聊就好。這也是今年轉變,看到別人一直努力介紹作品之外的故事,但大家還是只看手上的結果,用嘴巴說了很多或是寫作文都比不上圖像傳遞的訊息來得多且令人印象深刻啊。

記得在看做作品集的文章時,有個RCA的導師說你要相信自己的所生產的圖像,如果需要很大量的文字或是口語解釋時,就意味著這作品內容有問題或是你不相信你自己的圖像。

這一年我的想法是圖像並非無所不能,但也不用追求圖像把一件事情講得十分清楚,要解釋細節就交給文字論述,圖像的作用則是視覺化概念或是想法的載體。

圖來自一影像粉專,攝影 #胡哲維

今年拿了1839藝廊執行長—邱奕堅老師所頒發的評審獎,有趣的是幾個評審對我去年拍工業區的影像有印象,在活動第三天我把去年做完就放在床底下的大圖輸出拿給評審看,他們挺滿意作品的呈現,這點倒是讓我挺意外的。

邱老師在看我的作品後給的評價挺有趣的,他說這些想法概念很好我天生就該做攝影。對我來說這評價憂喜參半,喜的是感謝他對我有如此評價,憂的是會不會繼續做下去我也不知道,只能說我花了許多時間探索,大概是搞創作尤其是攝影在台灣很難與其他媒介競爭,我沒放棄探索但或許時間不允許我在這樣蹉跎下去,事實還是錢很重要,一直幹著打工的生活實在很難跟家裡還有自己交代。

偏偏就是有錢沒時間,沒錢有時間,兩者不可兼得,要創作就勢必得花時間探索。

集美.阿爾勒國際攝影季

法國阿爾勒攝影節與北京三影堂的合作,在廈門集美區辦了攝影節活動

我會參加攝影節活動是因為攝影書『不受控的決定』有入選集美.阿爾勒的紙上空間圖書展,一個以攝影書為主體的徵件活動,不過在整個攝影節活動中只佔了一個小角落。

主要會去廈門看展覽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之前申請學校時與何博有所交流,他今年是集美.阿爾勒發現獎的策展人,一直以來都僅在IG上透過文字與語音交流,恰好有此機會能夠讓網友在現實中見面。另一方面我也是想去看看中國在攝影上的發展,畢竟市場大,加上一年光在海外留學念攝影研究生的就有好幾百人,在攝影討論的議題或面向上比台灣更廣。

這次去攝影節主要是在主場館一棟商業樓的1–4樓,另外一些在廈門三影堂的圖書中心,這是我最有印象的展覽,整體空間內只有圖像的對決,沒有任何裝飾,人像擺拍以及與我而言算是異國他鄉沒什麼連結的影像是我平日不怎麼感興趣的類型。

但是整個展場就是很直接的佈局,我感受到影像的生猛活力,然後在紙上能夠看到創作者碟加上去的筆觸與拼貼痕跡看得到,讓我的精神能夠完整投入在這個空間中。至少開始對這樣的影像內容提起興趣並想一張張仔細去觀看,像是被吸入整個故事框架之中。

何博與我
在別的展區再次遇到何博請他幫我簽名

何博是個很有意思的人,除了作品的思考深入並且創作手法多元外,在我拿出我的攝影書要給他時,他堅持著要付錢購買,他說因為我買了他的書,而他也應該要花錢買我的書,這是種互相。

艺术家张兰坡《许多谜,在粘滞处,在空旷处》

這是何博策的其中一個展,我問他說你怎麼看待自己作為策展人在這展覽中的身分? 他說他作為創作者,本身就對空間處理上有一定的理解,所以當他身分轉換成策展人時,他認為他不需要給予創作經驗豐富且成熟的創作者太多限制。這也跟策展人個性有關,他舉例有的策展人比較強硬些就會要求創作者的作品修改符合成展覽形式與需求。

另一方面也提到,他非常怕死,所以他透過創作去面對集體創傷亦或是直面死亡,他這次策的展覽都與死亡創傷有關係。此外,我提到感覺到他近期創作更為細膩但也多了些詩意與無奈,每個時期的作品也反應了當下個性轉換,他說有的題材在中國還是會受到限制,例如四川地震中國政府就不太希望拿到檯面上來談論。

他分享他也曾經努力改變攝影圈寫很多影像評論,但他現在只想安份守己找個教職,繼續作自己的創作,不再管外面攝影圈的變化,已經過了拋頭顱灑熱血的年紀。他近期還是會繼續作跟地震有關的創作。

最後是問他為何荷蘭一畢業就馬上回到中國,他也直接的說因為他在國外得從零開始經營,而中國是他耕耘一段時間的地方,人脈資源都比較多,當然會有遺憾沒能在國外待一陣子自由創作,但還是得過日子得賺錢。

在三影堂圖書中心展出的『群島重遊仙境』是另個我覺得很有意思的展覽,尤其是看到策展人在空間佈置上能夠將作品妥善運用,大大小小的海疆界標示物散落在展場空間,去討論人類對邊界與空間的感受。

顛覆我對一百多張相似圖像的想像,對我來說一直重複很膩,我也盡可能避免反覆拍同個東西,但是一旦能夠與空間對話產生新的意義,那些重複的影像數量反倒變成很有力量能夠說服我,進入那個浮球所畫出的疆界之中。

Ang Song Nian 《Hanging Heavy On My Eyes》

洪松年將空污視覺化並且呈現一整年的變化,透過手工銀鹽放相的灰階轉化空污概念,尤其是一開始不知道這些方塊意涵,當看懂它們如月曆般排列在眼前展示的震撼與精妙,是整個『群島重遊仙境』中我最喜歡的作品。

Ang Song Nian and I

後來我從廈門小三通回到台北參加傻瓜書日最後一天的擺攤,恰好遇見洪松年本人,他去廈門參加完集美阿爾勒攝影節開幕就直接飛到台北。

我跟他交流我的作品,他給了我一些關於出版物呈現的可能性,譬如可以拆成兩本然後紙張大小可以不一樣大,這樣作或許可以避免掉作品第一部分中檔案照片與後加工多次出現的視覺疲勞感,獨立成一小本或許視覺上會更強壯。他說在新加坡他在南洋理工大學教攝影,他很鼓勵學生在大三大四去作一些與社會、自然有關的議題討論,很高興看到我的作品是在討論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

後記

原本我以為靠近三十歲時會越難感受到純粹的快樂,但和經驗豐富的創作者們交流後,對方真誠欣賞我的作品,他們的肯定讓我快樂了一陣子。

從廈門集美阿爾勒攝影展直接回到台北的傻瓜書日攝影書展,參與台灣的攝影活動時,我多少感到格格不入,更確切地說,很難找到交流的對象。

我時常將作品當成一把打磨很久的刀,抱著決勝負的心態向世界發起挑戰,比拼的是誰的概念比較好。徵件失敗是常態,成功歸咎運氣好,每一次做完一個計畫都覺得精妙無比,但可能下一年作品的想法又往不同方向前進。最初根本想不到結果會是什麼樣子,甚至擔心再也做不出更好的東西。

攝影創作對我來說就像是在遊戲中打怪升級,用手上的作品走向更廣闊的世界磨練自己。我一直把目光放在更遠的地方。儘管時常感到孤獨和挫折,我仍感受到自己越過了某些瓶頸,朝著世界舞台狂奔而去,難免膽怯自己沒有準備好,唯一確定的是我不想停在這裡。

https://www.chicoreview.com

在2023年末,我的WAYWARD DECISION拿到了去美國參加為期一週的攝影書研討會Chico review,主辦方從來自30–50個國家超過600件申請中選出參加人選,我能跟其他63位入選的人與攝影圈內的攝影師、圖書製作人、畫廊家、博物館館長和相簿出版商共度一週時間討論作品。

https://chenyingyun.com/Wayward-Decision

工商時間:
書本我自己印了25本,帶編號簽名,一本2000NTD附贈一包貼紙,目前剩11本能販售。

本來不想發文,學行銷的我最討厭行銷自己,但考量到去一趟Chico review的費用高昂,決定在貼文推一下這本書,我的Website有完整的創作概念與內容,有喜歡再透過IG私訊我購買,謝謝這本書帶我去更多地方。

感謝你的閱讀
如果喜歡,幫我按幾下拍手(claps)與追蹤我
想聯繫我可以透過 Instagram :
chenyingyun_foto
作品集放在個人網站:
chenyingyun.com

--

--

Chen Ying Yun
變成相機的男人

29歲在攝影創作的路上探索,文章以分享對影像理解與作品創作過程為主。 作品集網站:chenyingyun.com 若有合作意願,Email: yingyunchen.joe@gmail.com or Instagram: chenyingyun_foto 與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