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大腦的秘密,一個方法、四個原則讓孩子情緒不卡關!

溫和且堅定的正向教養1讀書會 (下)

有溫度的陪伴
貝兒陪伴享日子
7 min readApr 23, 2019

--

過去當我閱讀工具書時,就如同看產品說明書一樣,總是不自覺的呵欠連連。可能是這幾年育兒的過程太過艱辛還是怎樣?在我讀『溫和且堅定的正向教養』這本蠻理論型的工具書時,竟然可以點頭如搗蒜而不以為苦?!

家有雙胞胎4歳暴走階段的男孩,溫和?正向?別開玩笑了!每天總是上演河東獅吼的場面,只是場次多或場次少而已(請大家記得買票進場啊)。

複習一下正向教養讀書會 (上)篇

我知道這樣不是長久之計(書中一直強調責駡只有短期效果,而且後患無窮),只好乖乖參加讀書會,不只為了孩子,更是為了自己的喉嚨和血壓啊!(成人必須要先決定自己要做什麼和不做什麼)

大腦的手部模型

第二次的讀書會,講師提到了一個非常有趣的概念,就是大腦的手部模型。用左手來示範大腦的模型很容易理解,剛好我正在讀另一本書『教養,從跟孩子的情緒做朋友開始』(教養雙胞胎真的壓力超大XD),擷取了下面的插圖來說明什麼是大腦的手部模型。

下層的大腦是大姆指內彎的地方,也就是擁有強烈情緒的動物腦(又稱爬蟲腦);上層的大腦是四指合起來的部份,也是大腦皮層的前額葉,掌管情緒管理的理智腦。而前額葉要等到成年25歳左右,才會臻至成熟,這就是為什麼青少年比較容易受情緒主宰而表現出不理性的行為(超過25歳而仍然不成熟的老公不在討論的範圍)。

圖片來源:<教養,從跟孩子的情緒做朋友開始>,圖6–2,214頁

當情緒高漲,上層大腦如同四根手指會打開來,上層和下層的大腦沒有接觸時,就會大發脾氣而且無法冷靜下來,也沒辦法進行任何的溝通,更不用說改變他的行為。如果這時成人的情緒也受孩子撩撥而起舞,就如同二個原始腦在打戰,親子衝突就會激烈地產生。

圖片來源:<教養,從跟孩子的情緒做朋友開始>,圖6–2,214頁

這時,成人要自問:「是誰能夠暫停一下,重新整理自己,之後拿出適當的行為?」答案當然是大人!(難道會是4歳哭鬧生氣的孩子嗎?)父母這時候最重要的關鍵,就是必須把自己和孩子打開的上層腦重新關起來。唯有經過冷靜期,重新整理自己之後,才能再次運用理性腦來解決問題。

像下面的圖一樣,利用這個手勢可以提醒自己做出選擇,使用上層大腦來幫助激動的下層大腦冷靜下來。(千萬不要用拳頭來恐嚇孩子啊!)

圖片來源:<教養,從跟孩子的情緒做朋友開始>,圖6–2,214頁

運用積極暫停的四個原則

當孩子處於生氣、原始的動物腦狀態時,這個當下說什麼都沒用,我們常戲稱『歡必罷』,大人在此時要做的就是避免嘮叨(很難我知道),因為生氣的大腦無法聽的進去任何的道理。同樣地當成人在盛怒時,也沒辦法教養孩子,硬要管教孩子反而會讓孩子變成發洩情緒的受氣包。

這時必須使用『積極暫停』的方法,來讓上層大腦幫助激動的下層大腦冷靜下來,重新恢復理智。因此不是只有孩子需要積極暫停,大人若失去理智無法平靜,同樣也需要。

Jane Nelsen 書中說明積極暫停有四個原則。

1.花時間訓練:讓孩子了解『積極暫停』不是懲罰,它的目的是先讓孩子做自己喜歡、有趣的事,等大腦冷靜下來恢復理智之後,再和孩子針對剛才的衝突,分享感受、共同討論出解決的方案。

2. 讓孩子創造自己的暫停區域:討論孩子(或成人)個別想要的暫停區主題、名字和位置,並且讓孩子參與佈置的過程,允許孩子放自己喜歡的東西或玩具在暫停區。講師介紹同樣也是Jane Nelsen所著的繪本:<杰瑞的冷靜太空>,這本書對『積極暫停』的方法有完整的描述過程。

3. 事先與孩子擬好計畫:善用沙漏與計時器,告訴孩子可以在冷靜區待幾分鐘?給予選項讓他覺得對這個活動有參與感。

4. 教導孩子,等心情好轉,就該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善用『啓發式提問』邀請孩子分享感受並提出解決或補救的方法。可以用:「我很好奇你剛剛發生什麼事了?」來開始。

Photo by 正向教養讀書會PPT

讀書會之後,我利用家庭會議來進行『花時間訓練』和『擬定計畫』的步驟,詳細的向孩子說明目的、方法和流程(孩子真的都聽的懂,不太理解就用適合他們階段的語言來舉例)。

請孩子分享在家最喜歡的空間、喜歡的玩具或活動,Kimi(4歳)選定『積木角』作為他的冷靜區,我們約定好如果有事不開心或生氣,就要去積木角遊戲10分鐘冷靜下來。沒錯,是遊戲,因為『積極暫停不是懲罰,是為了讓情緒變好!孩子感覺好的時候,表現會更好。

參考文章-召開家庭會議的方法

運用積極暫停的實際案例

以家裡的一個小爭執為例。Kimi原本獨自在玩玩具,然後Mika(4歳)過去後,一下子就演變成Kimi動手打他,Mika跑來求助大人找庇護,Kimi被架開之後崩潰生氣的大哭,而且尖聲驚叫。我告訴Kimi:

「媽咪想了解剛剛發生什麼事了,但你現在太生氣了,可以先請你去積木角玩一下,試著冷靜下來嗎?」

一個在氣頭上的孩子,即使被邀請去『遊戲』,會轉憂為喜的說好嗎?當然不會!因為他現在爬蟲腦上身,覺得被冤枉只想出一口怨氣。所以我只好半哄半帶他至指定的冷靜區,他也沒有心情玩,只是坐在地上大哭,我調好10分鐘的計時器,告訴他聽到嘀嘀嘀了,就拿著它來找媽媽,然後讓他獨處。

現在單獨找還沒有太多情緒的Mika談,先了解Mika的說法,盡可能不批判。等Kimi平靜下來找我,我會問他:「你好一點了嗎?可以抱一抱和媽咪說話嗎?」這次運氣比較好,他可以在時間內恢復心情,順從地說好。

我問他:「你不是故意打哥哥的對嗎?可以告訴我為什麼嗎?」

Kimi點頭說:「哥哥搶我的東西,我很生氣啊…..」。

我又抱他一下:「我了解你的感覺,我也不喜歡東西突然被搶走。哥哥剛剛也有跟媽咪說,他看見你那麼專心好像很好玩,就心急忘了問"我們可以一起玩嗎?"就拿走了,他不是故意的也願意道歉。但是你也有不對的地方,你知道是什麼嗎?」

Kimi馬上說:「哥哥對不起!我不可以打你。」

我讓他們互相道歉,跟對方抱一下,確定彼此沒有心結才結束。其實我和Mika談時,哥哥會指出自己被打,但不一定會說自己有搶人玩具,我會再確認一下這中間的過程,再依弟弟說的內容,大概就可以拼湊出來。

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在手足面前,為對方說好話。不貼標籤地去詢問雙方的想法,重點是解決問題,而不是誰對誰錯。

了解大腦的運作可以讓成人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並透過『積極暫停』的方法來讓激動的情緒緩和下來,重點放在『先處理情緒再處理問題』。

或許一開始不一定能做的很好,但我發現,孩子感受到媽媽不是要「處理他」或「逼他就範」,他們每次生氣吵鬧的時間就能縮短,也會願意把話說出來,這就是好的開始。

孩子感覺好的時候,表現才會更好。

Photo by 正向教養讀書會PPT
Hey!我是貝兒,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不錯,請在拍手button多按幾下讓我知道有人喜歡。我想寫的主題包括:情緒教育與腦科學、陪伴36計、爸媽百寶箱、孩子我們一起學、貝兒陪伴故事等。如果有其它想看的內容,也歡迎您告訴我、和我討論!

Cheers, Belle |Belle766@gmail.com
My FB: https://www.facebook.com/bellegoodlife

--

--

有溫度的陪伴
貝兒陪伴享日子

正職是賣肝的PM,兼職是有良心的三寶媽,用PM思維扮演媽咪的角色,每天想方設法用理性腦和爬蟲腦鬥法。期許自己用感性的視角持續陪伴和欣賞孩子,分享對時間管理、情緒教養、親子共學和家庭教育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