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痛苦難以忍受?── 從拔智齒經驗,省思醫學教育與安寧

陳和謙
走在通往理想的路上
May 17, 2020

沒想到,我會為這主題寫一篇文。

萬惡的智齒

拔了智齒後,即使一天吃 4 次止痛藥,牙齒還是一直痛。

痛到連 2 天晚上,躺在床上睡覺時,都因為疼痛難以入眠。

隔天一早醒來,意識還模糊時,就因為痛而再也睡不著了。

我是不知道,這次用來止痛的 acetaminophen (普拿疼) 是發生了什麼問題,受潮了或怎麼的,還是其實 NSAID 對於拔牙後的牙痛才有足夠的緩解效果。

但是,躺在床上胡思亂想,讓我想到了安寧。

課堂裡的疼痛

先說個故事。

疼痛,無疑是醫學上非常重要的主題。在還是醫學生的時候,內科學聖經 Harrison 的三千多頁裡,厚度占 1/100 不到的 Pain,就是許多學長姐推薦務必要閱讀的章節。

章節裡,強調的兩件事情是:

① 痛是一種「主觀」的感受。

② 對於處理疼痛,臨床醫師最常犯的錯誤,就是止痛劑量給予不足。

原文:The most common error made by physicians in managing severe pain with opioids is to prescribe an inadequate dose.

然後,課堂上,我們被教導說,有幾種客觀評估疼痛的工具。當見到病人時,醫生必須詢問:

「如果完全不痛是 0 分,你可以想到最痛的痛是 10 分,你覺得你現在的疼痛是幾分?」

其中,0~3 分,是輕度疼痛。4~6 分,是中度疼痛。7~10 分,是重度疼痛。

什麼時候要給止痛藥呢?

大於等於 4 分,中度以上疼痛的時候。

打從見實習以來,每當接新病人的時候,我總認真去詢問這串「你到底有幾分痛」的問題,還覺得從小到大自己看過的其它醫生,沒有認真詢問疼痛分數,是評估不夠仔細。

直到幾個月前,在雅萍(哲學)老師的臉書貼文上,看到大二學生們,關於疼痛的討論,才恍然驚覺,好像弄錯了什麼。

疼痛,是主觀感受

明明就已經無數次強調,疼痛,是一種「主觀」的感受。

本人說痛,就是痛。他人哪怕是醫生,也沒有資格說:喔,其實你不痛啦。

那為什麼,醫界又要發明一些方式,在可以表達的病人身上,去「客觀」評估說對方到底有多痛,甚至還以此作為是否要給予止痛藥的標準呢?

這難道不矛盾嗎?

如此顯而易見的矛盾,為何先前自己都沒有發現呢?

既然疼痛與否,取決於當事人的感受,那什麼時候要吃止痛藥,該怎麼決定呢?

就給病人決定呀 ── 病人主觀覺得痛,覺得需要止痛,就給他藥,不就好了嗎?

發明「客觀評估疼痛的方式」,再主張說 0~3 分其實還可以忍受,≥ 4 分才建議給止痛藥,細想之下,其實是很有問題的。

痛苦難以忍受

還沒結束。再舉一個例子。

《病人自主權利法》第 14 條,明確訂定出病人在醫療上,醫生可以「終止、撤除或不施行」「維持生命治療或人工營養及流體餵養」的幾種條件。

包含了:

1. 疾病末期
2. 不可逆轉的昏迷
3. 永久植物人
4. 極重度失智

以及:

5 「疾病狀況或痛苦難以忍受」、疾病無法治癒且依當時醫療水準無其他合適解決方法。

《病人自主權利法》第 14 條

有人抗議,說 5 的意思非常模糊,什麼叫作「疾病狀況或痛苦難以忍受」,沒有一個標準嗎?

為此,衛生福利部還徵詢了相關專業的臨床建議,多次召開會議,邀集相關專科醫學會與病友團體討論,訂定出一個草案(https://bit.ly/3bxKpR6)。

「疾病狀況或痛苦難以忍受、疾病無法治癒且依當時醫療水準無其他合適解決方法之情形」草案

什麼意思呢?

意思是,病人你,才沒有資格決定什麼叫作「疾病狀況或痛苦難以忍受」,這得由專家共同訂定、需與病友團體共同商議。

要我們這個社會的大家,討論獲得共識,同意這真的是「疾病狀況或痛苦難以忍受」了,你的痛苦,才是真正的難忍受,也才適用這條病主法。

由沒有承受與你相同痛苦的人,來判斷你是否真的足夠痛苦,到已經可以「終止、撤除或不施行」的程度,並且成為我們社會的法律,以及醫師決策時的依據。

如此違反醫學基本概念的荒謬邏輯,沒人感到奇怪嗎?

很重要,已經講不只 3 次啦!

疼痛,是一種主觀感受。

「難以忍受」的感覺一定來自當事人,而不會來自於別人。

除此之外,醫學上也已經證實,同樣的外部刺激/組織損傷,會因為每個人不同的神經傳導特性、不同的腦迴路,或說是不同的體質,產生不等程度的疼痛感受。

答案已經很清楚了。

就給在前線生病、與疾病作戰,聽得見砲火的人們,來指揮戰爭吧!

沒有承受痛苦的人,切莫發言。

結語

拔完智齒後,躺在床上,我的牙齒真的好疼、好干擾生活。

要問我這樣的疼痛是幾分,坦白說,我也不知道。或許 4~5 分吧!

但那又如何?重點是,這樣的牙痛會逐漸改善。

難以想像,若生命晚年,必須一直承受這樣、甚至更大的痛苦,人生到底還值不值得繼續走下去?

我想,這些預視及省思,就是那顆萬惡的智齒,送給我的生命禮物吧!

一定要好好刷牙啊!

--

--

陳和謙
走在通往理想的路上

長庚醫學系畢業,現任台北榮總家醫科住院醫師 Resident of Family Medicine,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