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醫療真的很有價値嗎?── 不說服,只證明

陳和謙
走在通往理想的路上
Jun 15, 2024

前言

今天早上,一位急診醫師的臉書動態,在醫療圈子裡炸開。許多臉友轉傳這則貼文,補充發表沉痛感慨,原文也已被分享超過 1000 次。

(註:急診醫師朱聖恩 臉書原文 連結)

急診醫師在貼文裡提到,最近一班急診班,連續多位病情嚴重、處置困難的病人被送到急診,包含 OHCA(到院前心跳停止 已經死一半)、STEMI(心肌梗塞 ≈ 已經開始準備死了)…,作者與醫療團隊其他成員,一同努力成功捥救了這些病人的生命。而且,近期醫療界大量護理師離職,醫院小夜班排不出足夠護理人力,現場由其他區護理師和實習生支援,急診醫護團隊仍然打出這「漂亮一戰」。

站在榮耀之丘上的急診醫師,在為團隊感到光榮的同時,卻也筋疲力竭。急診護理師上班時需處理多位急重症、需輪夜班,而每月薪水僅 4–5 萬元,昔日護理師戰友近期相繼離職,急診醫師也猶豫自己是不是也應該轉往醫美。

我的急診醫師朋友說,這位發文的急診醫師並不一般,稱得上是台灣目前最頂尖的急診醫師之一。他在急救復甦領域的成就,正在改寫國際急救的醫療指引。可是竟然連他這樣優秀的醫學人,都萌生要離開急診的念頭?

這篇文章,試著引入不同面向的觀點,省思台灣的醫療問題 ── 先預警,本文口味偏重,觀點可能造成一些人不適,還請小心服用。

生活經驗不同的人,沒辦法說服

民眾不滿醫療資源不足、醫療費用高,醫護人員不滿健保總額壓縮點値、政客為了政治不調漲給付而間接壓榨醫護,都已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

當我還是醫學生的時候,聽到民眾抱怨醫療費用高、大醫院主任的門診掛不進去、排檢査要等很久、等急診也經常要等一兩個小時太誇張了!這時候,我就直覺想說:

✖️ 唉呀還嫌,你不知道國外醫療費用多貴!

✖️ 醫學中心專科醫師的門診,本來就應該看困難疾病,而不是給你想掛就掛的啊!

✖️ 排檢査等 2 個禮拜已經很快了,國外要幾個月甚至排到一年多之後呢!(是真的)

✖️ 等急診等個一兩小時還好吧,醫護人員都已經滿載,也不是閒著在聊天,還有其他比你更急的病人呢!你可以抱怨代表你還沒那麼嚴重,甚至根本就不該來急診啊……

可隨著經驗和閱歷累積,想法也逐漸改變,變得能夠同理大部分民眾,尤其長輩的想法 ── 他們生活在台灣幾十年,只在生命的極少數時刻才來到醫院,醫院看診要等那麼久,慢性病又每次都要先回診抽血,而且病人生病時身體本來就不舒服,家屬請假帶病人去看醫生心裡也不好過,自然覺得叫富康巴士接送坐輪椅的長輩去看病相當不便、每次候診都等很久。

比較基準,奠基於生活經驗。我平常排隊明明都不用排那麼久嘛!不管便利超商等櫃檯結帳、夜市排隊買蚵仔煎、電影院排隊買票、銀行抽號碼牌開戶,一般來說都不會超過 30 分鐘,憑什麼我排你醫院看門診,要排一兩個小時?老爺我當然不爽!

台灣醫護人員如果拿國外就醫狀況說嘴,試圖「教育」病人說你已經很幸福了,其實意義甚微。誰跟你在乎國外到底怎麼樣?老爺我就是不想等那麼久!還有,不想繳那麼多健保費!

民眾客氣沒有說的是 ── 你不要在那邊機機歪歪說什麼國外醫療怎樣,給我快一點!醫療品質也要好一點,我不管自費還健保,反正醫生的診斷治療不應該出差錯,政府也最好不要漲我健保費!那些藥價差漏洞的、貪汙的、疫苗廠商勾結的,先去處理處理,不然下次就給你另一種顏色瞧瞧!

當我跳脫自身位置,努力進入台灣社會各行各業人們的真實生活,我發現自己很快便成了從前鄙視、唾棄的「社會巨嬰」、「台灣大鯛」,也懂得如何在「醫療人員」之外的立場看待醫療政策。要不要漲健保費 ── 那還用說?漲了我工資還要被政府再扣錢欸!而且醫生收入不是已經很高了嗎?

你跟他談什麼醫療崩壞,未來沒有醫師要走急重症科,醫療資源應該優先讓給有需要的人,都沒有用。

「生活經驗不同的人,沒有辦法說服。」

醫療人員認為重要,沒辦法證明

待在同溫層久了,身邊的人如果也抱持差不多的想法和價値,自己很可能也就不會去懷疑,一直以為相信的東西就是真理。

例如 ──

「醫療很重要,而在健保制度下,台灣絕大多數醫療人員,拿不到他應該獲得的報酬。」

這是對的嗎?

醫界主流觀點認為這是對的,常拿來論述的基準是「同一項處置如果在國外進行,可以收取更高的價格、醫護能獲得更高報酬」,所以台灣醫療過於廉價、醫護薪資過低。而且各國醫療 GDP 占比就台灣最低,只有 7%,其他先進國家絕大多數都 11% 以上,美國甚至還占到將近 17%。換言之,台灣醫療稅收應該調高、看病應該漲價、醫護薪資應該提升。

衛生福利部/表12–3 國際比較-醫療保健支出

而且 ── 補充一下 ── 醫療這麼「神聖」的行為,不論看診、開刀、急救都很有價値,甚至不是用金錢可以衡量的~

以上論述,是那麼的嚴絲合縫。可是,如果發生在台灣這塊土地的醫療行為真的那麼高貴,看診、開刀、急救果真如同醫護所說的那麼重要,為什麼,台灣絕大多數醫療人員,拿不到他應該獲得的報酬呢?

都是健保害的…嗎?

幾年來我花了很多時間研究這問題,尋找不同的可能答案。

價値這種東西很主觀,人人心中都有一把自己的價値量尺,世界上沒有兩把量尺長得一模一樣,但世界資源有限,咱們得以共通基準客觀地衡量和交易價値。所以評估一件事情是不是有價値,不是自己說的算,而要看別人是不是這麼認為,以及是不是願意為其主張的價値採取行動。

例如,花 3 年時間,畫的一幅壁畫,它有多少價値呢?那得看有誰願意為了這幅畫,付出多少錢購買。畫家無法主張自己每個月薪水 5 萬元,這幅畫繪製了 3 年,所以値 5× 12 × 3 = 180 萬。如果市場上的最高出價是 2000 元,那這幅畫就是 2000 元。如果有人出價 2 億,那就是 2 億。與成本和主觀認定無關。

一項產品或服務,究竟有多少價値,向來是模糊不清的。醫療也不例外。世界上各項產品和服務,如何定位並找出自己的價値呢?不能由自己主張,而該由別人說,由別人的行為認定。

例如,#在南極蓋一座城堡,建築師可以主張它很有價値嗎?情感上,建築師可以說從來沒有人類在南極蓋過城堡、南極石塊原物料不足、工人必須在嚴苛環境下施工,所以南極蓋出來的城堡,在建築史中特別有價値,對建築師而言意義也不凡。可是 ── 如果城堡蓋起來之後,全世界 70 億人沒有人願意付錢到南極的城堡裡居住觀光,那麼,城堡在客觀上就被「證明」沒什麼價値。

醫療也一樣。

如果你問我,美國醫療很有價値嗎?我會說,對,因為結果會說話。病人願意付高昂費用,換取醫療服務,換取一台手術、一條命。

可是如果你問我,台灣的醫療很有價値嗎?我就會先皺眉,跟你分享在南極蓋城堡的寓言,請你再想想 ── 醫護人員在台灣醫院裡看診開刀、抽血發藥,跟在南極蓋城堡有什麼不同?那個不同,比較接近建築師心中自我價値感的滿足,還是真的對哪些人產生了什麼實際意義?誰,為了那個「實際意義」,付出了什麼重要代價來交換,來證明醫護的醫療行為真的有價?

我經常不那麼確定,當台灣民眾不在意自己的慢性病,需把血壓、血糖、血脂肪控制好,醫護人員卻一廂情願積極衛教、安排抽血、敦促回診、用健保開立符合國際指引的排糖藥,究竟是對病人發揮更高的醫療價値,還是只是在拿健保的資源滿足自己?

有一種觀點:醫護團隊替病人向死神拔河,若能拔贏,是一件有極高價値的事情,而且這種價値幾乎是先驗的、不證自明的,不需要去找證據。這種觀點正在以非常緩慢的速度逐漸式微,近幾十年來安寧醫療觀念抬頭,也是嘗試在尋找傳統價値外的其他可能。

醫療是社會的一部分,診所治療終究還是為了要回歸到日常生活。縱使咱們難以確切衡量人們願意拿自己生命裡多少勞動後的生產所得,去換一場診斷治療、換一場關懷照護,但那必定是有限的,這也正是醫療一律有價的本質。

或許不該再自立於商業之外,看待醫療問題。醫美產業或許是個很好的示範。部分醫界人士瞧不起醫美,但醫美可是在全世界完美證明了自己的價値,反觀救命的醫療,經常不行。

感謝 韓彥辰 友情支援圖表

結語

看見急診醫師學長的文章,令人感嘆。台灣醫療的現狀實在令人不滿。

而我也已不再強烈主張,說醫護人員做的事真的好有價値,一來我自己證明不了,二來我瞭解到生活經驗不同的人,沒有辦法說服。

如果台灣醫療真的很有價値,那麼 ── 不需要說服,就讓事實來證明。

歡迎至本文 臉書原文 交流分享

--

--

陳和謙
走在通往理想的路上

長庚醫學系畢業,現任台北榮總家醫科住院醫師 Resident of Family Medicine, Taiwan